02.29 艙內所有“小事”都要當做“大事”


2月28日,在武漢漢陽方艙醫院,來自平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劉偉護士正在登記患者體溫、血壓等信息。

當天是劉偉在武漢的第14天,2月15日,她作為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來到漢陽方艙醫院。

抵達武漢後,經過集中培訓,劉偉開始進艙工作。“目前漢陽方艙醫院已收治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一樓基本住滿。我們一個班次10名護士,負責看護64位患者。”劉偉告訴記者,她們小組有明確分工,按職責分為院感護士、外勤護士和醫囑護士,目前她們按流程輪流執勤。

“牢牢盯著”隊員按流程穿防護服是院感護士的責任,力求做到進入病房的醫護人員們避免感染。除了一定把好隊員的穿脫護具“關卡”,院感護士還是隊友在病區內的“物資保障員”。如果隊友的防護服發生破損,要緊急指引他按流程脫掉防護服出來,重新再到清潔區穿好返回病區。因為一旦任何防護用具在病區內出現問題,都會造成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容易感染病毒,決不能讓危險因素“乘虛而入”。“艙內所有‘小事’都要當做‘大事’。”

劉偉告訴記者,在方艙醫院,護士的工作其實很繁瑣。一天為患者測量4次生命體徵並做好登記,向每位患者確定其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詢問患者在飲食上是否有忌口以便在發放盒飯時特別注意,為患者方法藥物並根據個體情況說明用藥事項,疏導患者情緒,巡視病房、發現特殊情況及時和醫生溝通等等。一個班次五個半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大家已是大汗淋漓,衣服和頭髮都溼了,臉上更是傷痕累累,“慘不忍睹”,但是我們都叫它“愛的印記”。

“雖然累,但是心是舒坦的。這裡的患者也會‘照顧’我們,有時候我們去領飯,發現他們已經自取了,說‘你們都挺辛苦的,這種小事就不麻煩你們了。’”劉偉說,患者都挺好的,一句“這麼長時間穿著防護服不吃不喝,你們辛苦了”讓她倍感溫暖。

在艙內,劉偉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給患者做好心理輔導。“前幾天,我負責的病區裡收治了一位新患者,她和我們說話時總是低著頭、側著臉,不願多交流。值班的時候我就多去跟她說話,告訴她心態放好、有什麼需要及時和我們溝通。”劉偉告訴記者,患者們進艙後,往往會恐懼、驚慌、害怕,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一個班次結束後,劉偉和同事進行交接完畢,脫下防護設備準備回住宿地休息。劉偉告訴記者,相比穿戴,脫卸防護設備更加煩瑣。由於此時防護服、鞋套、護目鏡等可能已沾染病毒,因此在脫卸時須更加小心,並且每道程序前後都要洗手,總共要洗8次。

穿脫防護服步驟多,從酒店出門到再次回到酒店一般需要八九個小時。

“培訓結束進艙後,為了安全起見,回住宿地我們隊友之間不再見面,溝通靠手機。”劉偉告訴記者,趁著休息間隙會跟家人聯繫,自己支援武漢後,8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全靠丈夫一人照顧。 有一次劉偉下夜班回來休息時接到了兒子的電話,迷迷糊糊聽到兒子說“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呀”,然後就是丈夫“斥責”的聲音:“不要打擾媽媽休息”。提起家人時劉偉感到有些愧疚:“考慮到母親年紀大了,出發支援武漢時沒有告訴她,不過現在她已經知道了,也支持我的工作。疫情結束後我要回家抱抱她們。”源自遊戲人超超

艙內所有“小事”都要當做“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