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交談?

牟海峰


與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如何交談?這恐怕是許多年輕人尤其是高素質人才都困擾的問題了。父輩文化水平不高,他們常常喜歡站在他們的圈子裡,用他們那個時代所擁有的經歷、所受的教育,來判斷善與惡、正與邪、美與醜、是與非。但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再加上年輕人大多都受過高等教育,這樣的話,我們就經常會和父輩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交流起來就會越來越困難。這個時候,我們做晚輩的,切不可仗著自己讀的書多,汪洋恣肆的給他們硬講大道理,那樣往往會適得其反,應該蹲下身子,放低自己,把自己放進他們的圈子裡,以他們的年齡、身份甚至是他們的思維來討論問題,適度、適時、適量的加進自己的思想,讓他們慢慢接受。千萬不要爭執,遇到很難溝通的問題,要學會暫時放棄,學會讓步,順著他們,也就是同而不和。


一抹幽蘭846


從前我也覺得,你什麼都不懂亂說什麼。但是我後來想明白了,他不懂是因為他沒有學習的條件。而我學習的條件是他給我提供的,如果我用他給的條件學到的知識反而回去嘲諷他,這是不應該的。

古人講孝順,我覺得孝就是順,在一些不關乎原則的問題上,順著就是了。另外,我會在聊天中讓他漸漸瞭解新鮮事物,不再那麼有偏見。後來我跟我爸交流,都還挺順利的。

嗯,你參考一下。


茶餘看歷史


親身經歷!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父親朋友也是如此,我本人上過大學,可是這並不是驕傲之處,正因為父輩沒有文化,所以才供我上了大學,交流時候,我也是盡力用他們的語言來交流,並不是我有學術的某些東西,附和著父輩的話來說,這樣我覺得才是最好的交流。


閒時資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禮貌用詞,然後把你的來意說明,把有些他們不瞭解的詞彙說得明白,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你在顯擺,大白話他們肯定懂。最後你把他能獲得的利益清楚告訴他,而且一定要誠懇,他們如果對某個問題反覆提問,不要顯露不耐煩,畢竟你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有時候,最好能聊點與他們日常生活的話題,這樣更能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華嚴頌


這個問題要用毛主席寫的《矛盾論》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問題本質。

矛盾分析方法:

一,一分為二觀點。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堅持兩點論重點論。

下面就用矛盾分析方法一步一步全面分析:如何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前輩交談:

一,一分為二觀點:

正面分析:前輩文化不高可是有幾十年的經歷 ,俗話說得好:“經驗就是財富”。老前輩其實就是一座寶藏。要用“挖掘寶藏”心態和前輩交談,肯定能交談出思想“火化”。

反面分析:前輩文化不高,溝通有代溝,世界觀也不一樣。這些原因與前輩交流增加了一定難度。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個要從兩方向,四個方面分析,兩個方向是:內因和外因。四個方面是:自己的內因外因分析,前輩的內因外因分析。

自己內因:性格,性格是內向,外向。認知高低。這些都對交談起著關鍵作用。

自己外因:學溝通技巧,環境鍛鍊。這些後天學習知識也很重要。

前輩內因:性格和認知有關鍵作用。

前輩外因:前輩的文化水平,經歷,前輩所經歷環境有很重要作用。

三,堅持兩點論重點論:

主要矛盾是自由因素:自己性格,認知,溝通技巧等。

次要矛盾是前輩因素:前輩性格,文化水平,經歷等。

矛盾主要方面:溝通技巧。

重點論:自己因素,自己因素中的溝通技巧。

毛主席在政治宣傳中就講到,對農民階級做宣傳,就要站在農民階級思維方面考慮問題,要講農民階級“聽得懂”的話,比如:做比喻,“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講故事:“愚公移山”等。讓農民階級聽得懂,聽明白。不用搞“知乎,者也”,讓宣傳成了一種“走過場”。

如何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前輩交流:主要看自己溝通技巧,要多站在前輩世界觀角度,文化水平角度,經歷方面角度考慮問題。用通俗易懂觀點交談,就一定能交流出思想“火花”。

讀《毛選》改變人生,用《實踐論》《矛盾論》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出問題本質。


讀毛選改變人生


和年齡大的文化不高的父輩交談應把握以下方面:

1.

擺正自己的位置。 在和長輩級的人在一起時,無論你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但在身份上他比你年長,要注意多傾聽。

2.

不要以小託大。 很多人都是以能力來定大小,這個是沒有錯,但這些在與長輩相處時,不要過分。

3.

不要過於放肆。 有些人天生過於自信,張揚,不懂得收斂,在長輩的面前也誇誇自談,其實他們並不想聽也聽不懂。

4.

語氣溫和。 在與長輩交談時,語氣不能過於急躁與喧鬧,或是交談到重點時語氣激動而大聲吼叫。

5.

抱有尊重。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是因為我們重禮儀究禮節,在與長輩們相處與交談時要懂得尊重。





maidi8341


思考的時候要像位智者,而說話的時候要像個普通人。

文化的高不高不能決定你說的話和講的道理他不能夠明白。生活和人生給一個人的東西是無法去度量的,也許你覺得這個觀點你對他說不通,你是最最正確的,但是同樣在言談中,他們用時間累計出來的經驗會給到你不一樣的啟發。即使再愚鈍的人,他走過100個階梯和1萬個階梯,他心中肯定有各方感受,也許他表達可能不出,但是他一定感受到了,而他的各種感受會融於生活。

其實交談在於你想表達的思想希望對方能聽得進去,並且能夠給到你想有的回應。而同時你也應該聽取他說的話做一個思考,在這些言談之中,你可能會找到他所感興趣的點那麼談下去就不困難。對於父輩,如果文化差異過於大,他無法瞭解到你所說的道理和知識,那麼你就應該將你的話說得簡潔明白,談一些大眾的而非是專業的。我們談論的東西更多的可能來自於書本,來自於我們想象中或是在書籍中看到的大千世界,但是父輩們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走南闖北的經驗,或是一個個日子累積下來的感受。在這種情況下,你該注意的不是父輩的文化程度不高,而是如何去交談。

生活可能就是看萬千書,見萬千事,識萬千人,感受萬千感受,父輩就是這萬千中的一種。



明予謺馨


1.最基本的是平等。不要自恃文化高,目空一切,瞧不起對方,把他當成沒文化的大老粗、低能兒,而是要放下架子,把對方當成朋友,做到平等相處與交談,多一份尊重、理解、關心、包容,少一些成見和偏執,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

2.站在對方的角度。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對方的興趣為話題,借“題”發揮,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理解對方,體驗對方內心的真實情感,傾聽比說更重要,用心瞭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要專注,讓他敞開心扉,不要急於打斷對方說話和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強迫對方接受你的想法。

3.態度和藹謙恭。悅納對方就能改變對方,滿懷熱情的和他相處交談,容忍並且誠信地尊重和熟悉對方與自己不同的性格、興趣和生活方式,創造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

4.注意語言藝術。與文化程度低的人交談,應該入鄉隨俗,質樸多一點,接地氣一點,文采少一些,不怕粗野。多強調與對方的共同點,多讚美對方的優點和長處,樂道人之善,真誠談笑,幫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自負心理、封閉心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5.注意接受他的盛情。比如客氣的接受他的請煙、請酒、請茶、吃請。尊重他的盛情才能得到他的信服,才能表現你濃厚的人情味,也展現你非凡的親和力,切忌不要拒絕或者敷衍了事。

一個人文化程度低並不代表這個人的內涵不深,不代表一個人思維方式,社會經驗,溝通能力方面欠缺。相反很多人雖文化程度低,但生性開闊,閱歷豐富,交流能力強,常常能樸素表達很深刻的感受。



國家網文化


有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寫的詩歌題材廣泛, 通俗易懂,為什麼這麼說?隨便看一首吧。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鳥》

基本上不用翻譯,意思非常直白,完全充分的 表達了一種博愛的精神,告訴世人,咱們要愛護野生動物,因為,它們,跟咱們一樣,也是生命,也有生存的權力。形象當中還有寓意,這就是人家得詩歌能廣為流傳,也是人家能成功的原因。

可白居易同學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呢?

後人總結過,他之所以成功,有三個原因,尤其是第三條,哪三個?

1.一詩一事,意思就是一般情況下,一首詩就反應一件事,題材非常集中;

2.白描。不玩弄手段,只採用淺切易懂的語言。這對有點學問的人來說,恐怕比較困難,但,人家白居易就能忍著。

3.這個原因就很重要了,就是每首詩寫完,他都要都給一些不識字的老太太、老頭聽,他們聽不懂,就反覆修改,直到聽懂為止。

三個原因這麼一年年的堅持下來,白居易在詩壇上的地位就漸漸的無人能夠動搖了。

可問題是,既然討論如何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交談?,那為什麼要拿白居易說事呢?因為這裡有個比較,你文化水平再高,也超不過白居易,除了會點洋涇浜外語,知道一點他們未曾接觸過的科學知識,還有什麼能跟人家比呢;而父輩呢,文化水平再低,也低不過古代不識字的老頭老太太,因為,最起碼,咱們這一代人的父輩,他是上過幾天學,讀過幾天書的,充其量,不是大學生,不是博士,不是碩士,然而自問一下,我們又能比他們高到哪裡呢?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交流,白居易都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當然,這裡也得講究點方式方法,至於什麼方法,其實白居易已經告訴我們了,他怎麼說的?

答案就在白居易寫詩的三個原因之中。

首先,我們學白居易對老頭老太太一樣,對所謂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保持尊重,不要因為多讀了兩年書就看不起他,要多想想,多讀的這兩年書是怎麼來的,因為只有態度端正,才有了跟他們交流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第二個答案就隨之而來了。

第二,白居易能一詩一事,而且還題材集中,這就告訴我們,交流的時候不能無的放矢,胡說八道,而是要有內容,有目標,就某一件大家都關切話題進行交流,做到這兩條,才可以跟所謂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輩坐下來,那麼,接下來,就該交流了,那麼,用什麼方式交流呢?

第三,白描,不要賣弄那點少的可憐的知識,那點說出去誰都不愛聽專業術語,以至於一些外國人聽不懂,中國人更糊塗的外語,踏踏實實的,用父輩們能接受的語言,方式交流,別說你不會,想一想,小時候你是怎麼說話的。

只有這三者具備,那麼,愉快的跟所謂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輩交流,便不是問題了。


斯文卿相


如何與文化水平不高父輩交談,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青春叛逆期的不算,“代溝”那是真實的存在。其實每個成年人也都要面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父輩的人,需要以自己的智慧和他們溝通,以彌平明顯的“代溝”,不能消除,也要變得和緩些。

交談,當然要從雙方都熟悉的方面開始。作為晚輩,要尊重長輩,從父輩更熟悉的方面引出話題,比如種菜、養花,砍柴、養家畜,都可以。如果這些方面自己不懂,不妨讓父輩當作故事講也可以。“家有一老,勝似一寶”這話可不是虛的。

凡人間事,或多或少都有相通的道理。以謙卑的態度引出父輩的話頭,適時的拿自己的見聞與父輩的故事類比,就自然讓父輩對新事物談看法,拿自己的觀點來比較、碰撞,就完成了與父輩的溝通。兩輩人的意見誰對誰錯不重要;到底行動上聽誰的,那是下一個問題了。在溝通中父輩並不覺得比晚輩懂得少,自我在心理上受到尊重和肯定,這樣交談的目的就達到了。

如果通過交談,引發父輩對新事物的興趣和關注,那當然更好,接受新鮮事物,也就有更大可能理解晚輩的待人處事之道。

假使我們真的確定父輩文化水平不高,那麼引導父母接受新事物,大約也算得上新時代盡孝的一個方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