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李蘭娟:她是勇敢院士,也是溫情媽媽

李蘭娟:她是勇敢院士,也是溫情媽媽

鄭傑和母親李蘭娟院士的合照

“媽,等你回來。”

2月1日,鄭傑發了一條朋友圈。

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

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筆者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里,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從視野裡消失了整整六天的母親


“日曆上,她自1月17日後,就在我的視野裡消失了整整六天……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從18日開始到28日,她沒有一天不是2點之後睡的。”鄭傑在個人公號中寫道。

儘管文字中透露出不捨,鄭傑談及母親此次出征卻顯得淡定。“我們雖然擔心,但更多的是相信。”鄭傑說,“她做事有一股‘倔’勁。”為祖國奉獻被李蘭娟這一代人視作本職。“這個時候誰也攔不住她,而且祖國確實需要她,所以我們只能在後面默默地支持她。”鄭傑說。

快節奏的生活,對李蘭娟來說可能是一種常態。

作為一個醫療工作者,李蘭娟每天6時左右起床,8時開始門診。“她已經形成習慣了,晚上睡得再晚,早上起床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這點也是我佩服她的地方。”

李蘭娟:她是勇敢院士,也是溫情媽媽

李蘭娟院士留言板界面

鄭傑早年在互聯網行業創業。熬夜加班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但在和母親共事創立醫院的時候,他才真實感受到,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有時候比IT行業要大得多。面對疫情或重難症患者,三班倒的值班制度,醫院開診後陸續到來的患者,這些都需要醫務人員不斷根據情況去調配自己的時間。

“包括節假日的安排,醫院的節假日安排也和一般的互聯網企業不太一樣。”鄭傑說,“他們常常要處理一些即時突發的情況。”

電視上,李蘭娟的一口紹興普通話讓人印象深刻。“後續希望減少一些媒體的採訪,她確實是太累了。近期真正的工作在疫情防控上,對此,她還想多花點精力。另外,還有一些病毒相關的疫苗和藥物的研究工作。”鄭傑說,“作為兒子,我希望能夠在背後支持母親,當然也希望她不要太累。然而現在這個時候,百姓很希望能夠聽到一些專家的聲音,希望對最新情況有一些準確的理解。他們必須出來說話,也希望媒體能準確地傳達給百姓。為此我們專門組織了一個小班子通宵開發‘ 李蘭娟院士留言板 ’這麼一個小工具。它能給武漢前方的百姓和一線醫護人員一個傳遞心聲的渠道。”

您在背後為母親做了這麼多。那麼,是否可以將你稱為李蘭娟後援團團長?鄭傑聞言哈哈大笑。“她現在有好幾個後援團,包括她在浙大一院感染科以及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團隊,我們樹蘭集團旗下的醫院和各個部門、幾個公益基金會,和一些兄弟公司的大數據團隊等。總之,有很多的後援團在支持李院士為祖國效力。如果說我是總團長,那可能還是不稱職的,我只能做到我力所能及的事。

李蘭娟:她是勇敢院士,也是溫情媽媽


常不在家的她其實為家裡犧牲很多


“李蘭娟不在家。”外婆音色洪亮。

這樣的片段常常浮現於鄭傑的童年記憶。誕生於雙院士家庭,鄭傑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陪伴。“我基本上是由外婆帶大的。”他說。鄭傑的父親鄭樹森是肝膽外科、肝移植專家,同時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李蘭娟與鄭樹森這對院士伉儷,也被人傳為佳話。

李蘭娟院士本人曾在媒體採訪時透露,她一直珍藏著病人的感謝信,還曾把這些與病人交流的記錄彙編成書。“是的,病人的信有很多。團隊一直都幫她保留著。”鄭傑肯定。

然而當談及“母親曾送給自己什麼珍貴的禮物”時,鄭傑卻沉吟了許久才回答:“母親給我的禮物,我想了想。好像還真的不多。”

說著他又有點笑了:“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她對我說過什麼,或者做過什麼。而是她和父親兩個人的一些行為,無形中對我傳達和教育了什麼。”

鄭傑從小覺得母親做每件事都非常認真,“今日事今日畢”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為準則。“她一直覺得小孩不僅要學習成績好,人品也要好。”鄭傑說。儘管他從小成績優異,李蘭娟對鄭傑要求依舊嚴格。“我小時候最怕的是如果成績不好了,學期末的時候要怎麼辦?” 鄭傑說,“平常從身心角度,她對我們是很關愛的。”

李蘭娟求學時期,大家主要學習俄語。所以直到工作多年後,才開始學習英語。“我印象中母親和父親,聽著磁帶重新從一個個單詞開始學起的。”鄭傑說。此時李蘭娟的醫務工作已經相當繁忙,除了臨床工作還有大量的研究。“我小時候的印象,經常深夜的檯燈下,看到他們一邊補學英語,一邊看國外論文。”鄭傑說。

李蘭娟的丈夫鄭樹森40歲左右那年去華西醫科大學讀博,畢業後李蘭娟又支持他前往香港攻讀博士後。“那段時間,母親一個人的工資要養活我們一家四口。這應該是我還在唸中學的階段。”鄭傑回憶,“當時我爺爺在老家生病了,我母親也沒有和我父親說,就自己帶著我,抱著弟弟去老家給爺爺掛吊針。一直到治好,這件事她也沒和父親提。小時候我們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一般,一直到我父親那個時候從香港回來,我們家才有了彩色電視機。”


李蘭娟:她是勇敢院士,也是溫情媽媽


冷靜是傳染病學家基本的自我要求


“她一輩子對職業的這種進取心,讓我很受鼓舞。”鄭傑說。不僅是丈夫不斷求學的堅強後盾,李蘭娟自己在求學進取方面也一直很努力,直到當上院士也沒有放棄。

“這是一種拼搏精神,我後來才慢慢感受到。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娛樂時間。我父親當上院士後,偶爾看看電視,也會被我母親督促去看論文。”鄭傑說。

“就是這種可能稍稍有點過的努力和嚴格。”鄭傑說著笑了。

李蘭娟求學期間曾經面臨選擇。一個是做老師,一個是赤腳醫生。老師當時的工分回報比醫生還高,然而李蘭娟還是選擇了做赤腳醫生。“她覺得做醫生還是學到很多東西,而且服務父老鄉親的意義也很大。”

因為工作認真,村裡的家家戶戶都認識李蘭娟。“所以當時就有句名言——進門狗不叫。就是說赤腳醫生和百姓已經熟到你進他家門,他家的狗都認識你了。”

率先提出武漢“封城”,鄭傑認為李蘭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直果敢冷靜。

“作為傳染病學專家,這其實是一個基本的自我要求。因為專家學者不做表態,更加沒有人說了,是吧?所以她和鍾南山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特別專家組的這次武漢之行是非常關鍵的,他們去看了現場,然後連夜回到北京彙報。”鄭傑說。

在抗擊SARS時期,浙江省2003年4月出現第一例SARS患者,除了快速對患者所在的小區進行隔離處理外,李蘭娟同時進行了病毒的分離和研究。“兩者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這使得浙江省中除了3-4個患者,沒有其他民眾以及醫務人員被感染。”

因為對職業熱愛,即使在擔任政府領導崗位期間,李蘭娟依舊沒有間斷過臨床門診和醫學科研。“她一直都沒有拋棄自己醫生的身份。”鄭傑說。


文中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