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朱棣為什麼不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歷史會怎樣發展?

三國英雄曹操


朱棣的野心很大,應該說,從朱標英年早逝開始,他就有了當皇帝的想法。實際上,那時候他就已經在開始做準備了。他的第一謀士姚廣孝也悄悄地在和他研究奪權的問題。但是為什麼,他沒想過在那時候奪朱元璋的權呢?如果在那時候奪朱元璋的權,也就不可能出現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允炆,而後來朱允炆又削藩這樣的事情了。

(朱棣畫像)

這種提前奪權的情況,歷史上是出現過的。當年李世民就提前把他的爹李淵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也就是說,對於朱棣來說,有成功的案例,他可以有樣學樣。

而且,朱棣和李世民的情況非常相似。他們都是重兵在手。曾經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另一方面,和他們爭奪皇位的人,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朱允炆,都沒有什麼作戰經驗。朱棣想打敗政敵,提前上位,其實也是辦得到的。那麼,他為什麼不學習李世民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李世民的情況,再對比一下朱棣的情況。

一、朱棣和朱允炆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

李世民和李建成是有矛盾的。這個矛盾越來越大,以至於最後發展到,兩人完全不可能調和。

但是,朱棣的情況不一樣。雖然說,朱標去世以後,在朱元璋的兒子中,尤其是在朱元璋的嫡子中,朱棣是最有資格獲得太子之位的。朱棣的心中,肯定也是想被立為太子的。不過這樣的心思,他並沒有表露出來。因此,朱允炆在表面上和他並沒有矛盾,他們不可能發生直接的衝突。

(朱允炆畫像)

二、朱棣和朱允炆沒有衝突的機會。

由於李淵初次當皇帝,因此不懂得該怎麼經營後代,以至於李世民和李建成都住在皇宮裡。根據後世的史學家分析,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發生矛盾,就是因為他們都同時住在皇宮裡,並且他們又住得很近,同時,他們之間又沒有秩序和規矩,甚至都可以隨便帶刀帶槍在皇宮裡面走來走去。

這樣一來,李世民對李建成缺乏敬畏,同時,他們相互使絆子的機會非常多。事實上也是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曾經在酒裡下毒,想毒死李世民,結果沒有得逞。但是,李世民卻果斷地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搶先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如果他們不是都住在皇宮裡,不是住得那麼近,他們有機會幹這些嗎?

明朝不一樣,明朝採用的是藩王制度。藩王都在藩國裡,藩王是不允許隨便回朝廷來的。因為他們不可能回朝廷來,自然就不可能在一起相互傾軋。所以朱棣和朱允炆互相傷害的機會就很少,不可能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互相傷害了。

(朱元璋畫像)

三、朱棣沒有可能造朱元璋的反。

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兒子如果想找造父親的反,奪取父親的權位,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人支持的。所以從古至今,幾乎沒有逼迫父親退位的。

李世民的情況其實是一種特例。為什麼說李世民的情況是一種特例呢?因為李世民在發動了玄武門政變以後,他就遇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畢竟是他親手射死了李建成。這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李建成是太子,是親哥哥,射死李建成,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如果他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淵卻不處理他,這怎麼說得過去呢。但是,要處理李世民,李世民不願意,李淵也不敢。正因為有這樣一種特殊情況,所以李世民才要逼迫李淵退位。只有李淵退位,讓李世民當皇帝了,啥事都他說了算,因此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而朱棣因為沒有殺誰的經歷,所以他不擔心受到處罰。不擔心受到懲罰,就沒有必要逼朱元璋退位。

再說了,朱棣就算造反,也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當時,朝廷上下全國上下都是聽朱元璋的。他要是舉兵反抗朱元璋,那就是以卵擊石,因此是不可能做這種糊塗事的。

從這幾個方面的分析來看,顯然,朱棣不會學李世民,逼迫他的父親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