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是誰家小孩哭得那麼慘呢?”一句話打破來了寶媽群裡的平靜,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這家小孩子天天被打的慘叫,之前聽他媽說是小孩子不學習,怎麼打都沒用”,一個媽媽說。“哎,我也天天被‘神獸’氣得怒火中燒,本來我也不贊同打孩子的,可是實在忍不住,有時也會打,罵就更不用提了,家長便飯”,又一個媽媽說。“我家的別提了,打罵之後,孩子乖不了三分鐘立馬又犯了,我家都備有速效救心丸,怕哪天被氣成心臟病了……”

提起孩子,大部分媽媽都一肚子的辛酸史,一開口就停不下來。孩子怎麼不聽話,怎麼打怎麼罵,軟硬兼施,可還是不管用,每天就這麼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金棍裡出好人,不打不成器”,我們自幼就耳熟能詳,父母也在我們身上實踐著,我們再次拿來管教我們的孩子。

可是,如果用心觀察,不難發現,“棍棒教育”非但沒有讓孩子聽話,反而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孩子的“獸性”,使其具有“反社會人格”,給孩子給家庭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為什麼“棍棒”教育在古代能夠盛行,並且也能教出傑出人才呢?

古代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從孔子開始,其核心思想就是“克己復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反叛”就是大逆不道,從根源上避免了孩子做出出格的舉動,只能聽信於“父母命,應勿緩”。簡而言之,父母的話,就是“聖旨”。

為什麼現在“棍棒”教育反而無效並且引發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呢?

首先,正如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所說,現在十年所帶來的變化比過去幾個世紀的變遷都要大,新一代人生活環境與前人截然不同。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需要。

其次,這一代人的“權威意識”非常淡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魯道夫·德萊屈爾曾說:“女人不再尊重丈夫,孩子不再尊重父母。”換句話說,婦女和孩子越來越獨立,都開始為自己說話,對重要的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前那種不假思索地服從,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與兒童教育相關的另一個變化是現在的孩子都有明確的“享樂”取向。現在的孩子不必年紀小小就幹家務,不必為生計發愁,可以說已被物質淹沒。另外,孩子還頻繁接觸視聽設備,比如電視、手機、電腦等,而這些對小孩子的思想也產生極大的影響,造就了很多“問題孩子”。接著可能會上演“責備遊戲”:老師責備父母,父母反過來責備孩子和學校。但是,這場遊戲裡真正的輸家卻是孩子。過多的懲罰會使孩子越來越沮喪,家庭氛圍也越發緊張,甚至還會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我的錯。父母吵架都是因為我的錯。”每天揹負著強烈的負罪感使孩子備受壓抑,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會急劇下降,然後又引發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世界之光,同時也可能帶給世界黑暗。因此,教育必須看作頭等重要的問題。從嬰兒時期起,孩子就必須在愛得懷抱中成長,在知識的海洋中培育。這樣,他就會成長、發光,富有智慧與學識,擁有良好的品格。"著名教育家阿卜都·巴哈如是說。

“棍棒”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甚至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不可逆轉的負面後果,那麼,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讓孩子有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在現代心理學中,“身份認同”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同樣也是社會的人,一個孩子的任何行為,如果放到社會的環境下,都是可以理解的。怎麼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呢?

1、我們要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是愛你的,你在媽媽心目中真的很重要”。這就等於給孩子吃了“定心丸”,讓孩子明白媽媽是他的依靠,給他一種牢固的安全感。

2、讓孩子參與家庭的管理,多開家庭會議,把遇到的問題在家庭會議上提出來,讓孩子參與討論並制定解決方案。這可以增強孩子的主人翁責任感,有利於孩子自覺去執行制定的解決方案,減少不良行為的出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把兒子抱在懷裡說:“媽媽愛你,你是我們家庭的一員,媽媽希望你健康快樂地長大。”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兒子如果做錯了事也會坦誠地告訴我,然後共同找解決辦法,他也樂於去執行。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二、要多鼓勵孩子

著名的教育專家德萊屈爾曾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沒有鼓勵,孩子就無法生存。”

鼓勵孩子也是幫助他們發現自身所具有的珍寶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鼓勵會使孩子深受鼓舞,熱情滿懷地成長、學習。

要學會鼓勵孩子,就要仔細觀察孩子,既要研究他們的困難,也要密切關注他們的進步,如何正確的鼓勵呢?

第一、停止打擊孩子。打擊孩子只會挫敗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親子關係也是雪上加霜,不利於家庭的和諧。

第二、放棄懲罰,利用合理後果。
懲罰可能會對妨礙孩子的發展,損害孩子健康的自我價值觀,也會在家裡製造出一種非常不愉快的氣氛,並且永久性損害孩子的潛力,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反社會人格”,做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不利的事情。

要做到合理利用後果,需要滿足一下三個條件:

1、必須與孩子的行為相關,並且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2、尊重孩子,我們千萬不能羞辱孩子,尤其是有外人在場的時候。

3、我們應面對事情的真正後果,就事論事,討論孩子的實際行為,但不懲罰孩子。

比如,當我們在朋友家吃飯時,如果孩子吵鬧不止,我們不能當眾為了自己的面子,羞辱孩子沒禮貌,而是現場儘量安撫,找到孩子吵鬧的原因。等回家之後,再就孩子的不當行為,與孩子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辦法。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三、制定家規,和善而堅定的行動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定家庭規則,需要我們和善而堅定的行動,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兩點:

1、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當制定了家規,就要少說話和善而堅定的執行,不要讓自己陷入權力之爭或者報復循環的誘惑。當制定了髒衣服必須放進髒衣籃時,如果孩子置若罔聞,還是亂丟,也不要追著孩子大吵,而是閉上嘴巴,靜觀其變。不要擔心孩子沒衣服穿,次數多了,孩子自然會吸取教訓,自己遵守規定。

2、不要在生氣時處理問題。在我們生氣時,我們的“原始腦”不會讓我們做出理性的思考,應該在我們的大腦冷靜下來後再處理問題。不然肯定會採取過激行為,也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四、言傳身教

董卿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了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家庭氛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很善於觀察,家長應該自覺遵守規則,給孩子樹立正面積極的榜樣。

如果我們實行“雙規制”,規則要求孩子遵守,自己卻不遵守,孩子肯定會想,父母都不做,我為什麼做呢?每次我刷手機時,讓兒子學習,兒子都會說“不公平,你都可以玩,我為什麼不能玩呢?”現在我每天抱著書讀,不用我說,兒子也每天讀的不亦說乎。


“棍棒”教育,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給孩子的人生都蒙上了陰影


時代更迭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也要做學習型父母,積極探索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助孩子的人生之路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