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转眼就到了农历二月初一,我们全国人民的抗疫已经走完了完整的一个月。相信在这一个月里,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短时间内,高密度的看到了人生百态,为一线工作者感动,为他们加油;为人间亲情感动,为他们祝福;更为那些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烈士们感到哀痛,为他们点上心中一盏明灯。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一,我们的生活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明天就是二月初二了,相信目前旋绕在很多人心中的最迫切问题,就是:终于可以理发了!

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文却是“正月理发思舅舅‘,是鼓励正月理发的。我们被讹传的“死舅舅”一说,蒙蔽了至少300年!

01 正月理发“思旧”讹传成“死舅”


历史上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个习俗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后来社会变迁,习俗还留存着,原因却早已湮没,于是人们要再寻找一个理由,有时候找不到,只能靠民间传说或者再造历史。这个正月不理发,理发“死舅舅”的原型就是如此,它的本来说法,是“正月理发思旧”,也就是思念旧的习俗,思念旧的汉族统治。为何会从“思旧”演变为“死舅舅”,这一切要从满清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说起。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贵族为了巩固清朝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改着满族服饰的政策,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此谓剃发易服。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而汉族自古就是蓄发的,并且一直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丝损伤“的祖训。在古代,只有犯人才会被施以名为“髡刑”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曹操因为自己战马践踏庄稼,而自罚割掉自己头发,这就说明,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对自己的头发十分爱惜。在满清入关之前,汉族人除了罪犯和僧侣外,都是不剃发的。

现在,一下子要求汉族抛弃几千年的祖训,来统一剃发成为满清的发型(尤其满清的前期发型,是典型的中原人心目中的蛮族发型),这简直就是剔命!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汉族习惯束发,而不是像太平天国一样散发

满清为了消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刚入关就发布过剃发令,但是鉴于满朝汉族大臣反对和自身在河北没有立稳脚跟,所以宣布暂缓。但是,当清朝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清廷就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而且强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于是在江南大地点燃了人民的反抗怒火,嘉定三屠等惨案就是由剃发令而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遭来清政府的血腥镇压。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惨烈异常的嘉定三屠,就是由于反抗剃发令而起

虽然剃发易服政策受到大批抵抗,但最终还是封建统治者取得了胜利,汉族大部分男子都被迫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亡海外(比如逃亡日本,被日本尊为“中国国师”的朱舜水),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比如中国画一代宗师的八大山人朱耷)。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八大山人朱耷作品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既没有逃亡海外的资本,也没有抛家弃子的勇气,只能以默默的细微反抗,来发泄自己对老祖宗传统的怀念。

于是,广受汉族人重视的正月,就被拿来说事。大家在正月一个月不理发,也就象征着一年没有理发。老百姓以此行为来缅怀祖宗制度。从此,也就有了“正月不理发——思旧”这句话。正月不剃头成为一种反抗形式,成为了无奈之下最后的坚守。

而从正常来说,春节前十天,绝大部分人都会进行一次理发,所以正月里,并没有迫切理发的需求。这一情况又为这一俗语的存在添加了有力的助攻!

02 为何单单会讹传为“死舅”

首先,是因为谐音。同时也起到了麻痹统治者的作用——正月剃头是死舅,而不是思旧,让统治者没话说。

最重要,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的长辈亲属中,除了父母以外,舅舅就是长辈亲属中最重要最有话语权的了。正月理发会死舅舅,这个罪过任谁也担不起。

为什么中国舅舅这么重要呢?

我们要知道,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被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因为被统治阶级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也很少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他们的行为准则是受到统治阶级影响的。

也就是说,民间形成的长辈亲属中,“舅舅最重要”的判断,是民间从皇族那里学来的。因为在皇亲贵族中,舅舅最重要,因此到了民间老百姓那里,也就跟着觉得舅舅最重要。

那么,为什么说在皇亲贵族里,长辈亲属中,舅舅最重要呢?

那我们来看看,皇帝的长辈中,谁有机会扮演重要角色呢?

首先排除女性。因为中国自古男尊女卑,除了少数太后专权或者垂帘听政外,太后和皇后很少能扮演左右皇帝的角色,她们更多是围绕后宫争宠权斗,都是围绕皇帝转的。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金枝欲孽》开启了宫斗剧的时代,并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皇帝的男性长辈中,一般皇帝的父亲都死了,就算没死,中国少数几个和儿子并存的太上皇,并不具备代表性,所以皇帝父亲这支被排除。

接下来是皇帝的那些叔叔们。要知道,这些人和皇帝之间,是存在权力之争的。中国历史上就有过,叔叔继承侄子帝位的事情,比如唐朝的唐宣宗李忱,就是前任唐武宗的叔叔,唐武宗对可能会威胁自己皇位的诸王小心提防,李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曾多次差点被武宗所害。明成祖朱棣也是前任建文帝的叔叔,这个更狠,侄子要除掉他,被朱棣反杀。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唐宣宗李忱,号称小太宗,晚唐为数不多的有作为君主

而如果这些叔叔们把持了朝廷的权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夺取皇帝的天下。比如南朝刘宋一朝,就发生过多次叔叔叛乱,反对当皇帝的侄子的事件,失败者如南谯王刘义宣,成功者如明帝刘彧。因此,中国历代,对皇帝的叔叔们都严加防范,他们一般都只能当一个富贵闲王。给你财富,让你吃喝玩乐,但是,权力是与你绝缘的。

既然,皇帝的父亲和叔叔们,都不能重要,那么,实际上重要的,也就剩下母族这边的人了。

母族这边,女子被排除后,就剩下母族的兄弟们,也就是舅舅了,于是舅舅成为皇帝和皇家最重视的存在。

并且,从利害关系来讲,舅舅也是维护当前在位皇帝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因此只有巩固了当前在位皇帝的权力,母族的权势才安稳,舅舅的权势也才安稳。对于他来说,这外甥是唯一的,而姐妹也是血浓于水,因此,只要有可能,他们一定会尽力帮衬。就像当年长孙无忌要极力把李治推为王储地位上一样。

别害怕了,现在理发“不死舅舅”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抚养成人,在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李治

这一点,在皇位争夺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皇位之争中,什么叔伯兄弟基本指望不上,中国基本没有叔伯兄弟帮你夺位的,而舅舅往往能够倾尽整个家族的力量来帮助夺位。甚至于,有些对帝位有想法的人就是为了指望舅舅帮自己夺位才会娶特定的妻子。

还有历史上很多皇帝由于都登基时年纪小,此时他们就需要依靠身边的人辅佐,舅舅们成为最自然不过的选择了。比如东汉一朝,小皇帝居多,他们的舅舅们也多权势熏天,比如东汉的梁冀,他完全把控了朝廷,甚至敢于废立皇帝。

总之,舅舅既然在皇帝那里,是除父母以外的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民间,舅舅自然也就成为重要角色。而“正月理发死舅舅”也顺理成章的越流传越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