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華為和小米,未來誰的發展更有潛力?

貓叔情感窩


1、 其實對於這個華為和小米來說的話, 我還是感覺到華為手機這未來的方向比較明確一點,華為手機到現在來說的話,在國外已經建廠了,而且華為手機在研發芯片的能力上面已經是非常是核心競爭力了,因為華為手機的話,它的核心競爭力不光光是手機so芯片,還有的呢,是手機的內部的一些優化研發,上面都是非常的強悍的。

2、但是反觀小米,從2019年開始到2020年,手機發布的其實不是太多,在2019年的時候,下半年發佈的手機只有小米CC 9,還有小米九,這些手機在這些手機上面還是非常的不錯的。但是在2020年就發佈了小米10,這款手機雖然配置上面非常的出眾,但是今年最近一段的時間發佈的手機非常的多,其他手機廠商也都是極力在發佈手機,像藍綠大廠一樣, 今年的手機發布頻率還是非常的快的都是支持5G,而且手機配置其實怎麼說呢?首發的是驍龍865處理器。而且在手機配置上面也是不輸於小米手機的配置的。

3、其實2020年總來說,還是手機5g芯片開始應用在手機上面的元年時代,每一個手機廠商都在卯足的勁在上面發新產品。 所以在今年手機的發佈上面,華為和小米還是主要看的就是5g芯片的一個普及程度,還有就是2020年手機5g網的一個普及程度,還有呢就是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在自家的生態方面的一些建設,比如在生態領域的智能的一些家居,智能家電這方面的些互聯方面能夠做得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優秀的話,還是在這個方面有不錯的一個使用前景的。其實對於國產手機方面還是都是比較有信心的。大家怎麼看待華為和小米呢?謝謝大家關注科技小生。


科技論小生


這兩家都是目前中國硬件起家的科技公司中翹楚,其中華為成立的時間更長,小米還相當年輕。從年收入、員工總數、業務內容上來講,華為的體量是小米的數倍。

不過在手機方面,其實差距並不是很大,雖然華為每年在國內、全球的銷量目前在小米之前,但據產品力本身來講,小米已經沒有短板了,無論是外形工業設計還是內部元器件採購實力、系統優化上,大家都是頂級玩家。

要論誰的發展更好,不妨分析下各自的優劣、長處和短板。

華為以技術起家,目前是全球營收No.1的通信企業,即便15年諾基亞和阿朗合併,也依然沒能蓋過華為。華為的技術積累主要在通信領域,尤其從4G\\5G開始呈現出爆發的態勢,已經沒有讓歐美企業佔據明顯先手和被打壓了。

這些積累的表現形式包括通訊協議/標準的制定參與、基礎設施製造搭建(比如基站、路由、射頻天線等)、基帶芯片的研發等等。

同時,華為旗下的海思還是機頂盒、智能手機的芯片方案提供商,尤其是這些年異軍突起的麒麟SoC,已經進化到了10nm的麒麟970。

積累這些技術資源,華為依賴的是眾多大腦,也就是人才,尤其是工程技術人才。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和佔比在科技公司中名列前茅。

不過華為的短板也不能說沒有,比如創始人團隊已過黃金年齡面臨接班人的問題,再比如所有員工過萬企業都會面臨的大企業病等。

小米的優勢就是年輕、有活力。在雷軍的帶領下,愣是在高手林立、死氣沉沉的手機市場掀起一股風暴,並佔有了自己牢固的一席之位。同時,小米在手機之外已經迅速擴展出電視、路由已經龐大的生態鏈,以“智能”“新國貨”為著力點打造了一系列的硬件產品,今年的收入已經破千億元,明年將如無意外進入世界五百強。

不過,小米的劣勢就是積累還不是很足,主要就是核心技術、專利這一方面。因為硬件可以淘汰,但技術確是永久的硬通貨。不過我們看到,小米也通過很多舉措鼓勵創新,不斷彌補自己的短板,包括髮布了自主研發的澎湃S1手機芯片。

對於兩者,說實話很難給出一個絕對會發展好的答案,作為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他們都是國人的驕傲。


快科技問答


華為與小米這兩家公司近幾年發展的都不錯,無論是營業額還是未來的發展前景都是不錯的,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一下華為和小米。

營收對比

2016年,華為:5216億 小米:684億

2017年,華為:6036億 小米:1146億

2018年,華為:7212億 小米:1749億

2019年,華為:8523億 小米:2000億

從營收上看,華為與小米近四年都在快速的增長,不過小米與華為之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華為一年的營收是小米四倍還要多。



手機銷量對比

2016年,華為:1.39億部 小米:0.58億部

2017年,華為:1.53億 部 小米:0.92億部

2018年,華為:2.06億部 小米:1.22億部

2019年,華為:2.40億部 小米:1.24億部

華為與小米近四年的手機銷量也在不斷的增長,不過從數據上看華為的增長幅度要更大一些,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華為可能銷量會更高。華為一直在中國排名第一,小米第二,華為今年市場份額也達到了全球第二。



其他業務

華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華為涉及的業務範圍比較廣,有關通信與計算機領域的業務都有所涉及,很多標準的也都是由華為制定的,每年往研發投入的比較多,2019年突破了1000億元,可以用“財大氣粗”形容華為。

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主要以Al-Iot設備為主,小米的智能家電基本可以滿足所有家用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小米電視的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也是電視行業的一個奇蹟,唯一一家銷量可以突破1000萬臺的企業。



未來發展

華為—中國科技擔當

華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以科研為主,正是因為華為每年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在美國不斷的打壓之下沒有垮掉,並且最新的發佈的榮耀V30系列與華為Mate30系列的零件中一個美國的零件也沒有,20多款芯片也都是華為自研的。

谷歌禁止華為使用安卓系統與GMS,華為也拿出自己多年的“備胎”——鴻蒙系統與HMS,鴻蒙系統目前已經在智慧屏上得到了使用,HMS也在歐洲正式發佈,搭載HMS的手機也已經在歐洲開售。

在5G方面,華為擁有最多的5G專利,目前在全球也拿下了91份5G商業合同,位居全球第一位。



小米——消費者的良心品牌

小米是一家資源整合企業,小米的產品整合了很多優質資源,比如最新發布的小米10Pro,屏幕為三星的OLED屏幕,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65,閃存為鎂光與三星的LDPRR5芯片,整個了很多業內優質資源,同時也帶給了消費很好的體驗。

小米的產品給你的印象就是性價比,小米因為性價比也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同時小米也承諾“手機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如果超過將全部返利給消費者”。



總結

華為會帶來創新、前沿的技術,小米會帶來極致性價比的高科技產品。從以後的發展來看,華為會更有潛力,畢竟華為科研實力非常的強大,華為擁有很多的核心專利,華為更加有技術。

用一句說總結華為與小米,華為是一家中國不可缺少的公司,小米是一家消費者不可缺少的公司。

大家如果覺得對你有所幫助,可以點贊支持一下,也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叫獸科技說


1、公司行業體量的對比

《財富》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

科技公司方面:華為在榜單上排名第61位,與微軟緊鄰,分列第60、61位。

互聯網企業方面:小米首次登榜,位列第468位。

對比後我們就會發現,小米和華為差距還是挺大的,排名相差407位。重點是小米並沒有和華為劃在同一個領域,小米是成為繼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之後第4家登榜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雖然兩家公司現在都屬世界500強,但小米剛衝入榜單不久,前面的路還很遠。

大家都知道華為不單單是一家只做手機的企業公司,華為的產業分佈非常廣泛的。而華為的核心技術還是在通信上面,如通訊基站。哪怕是目前火熱的5G的技術領域,華為也是遙遙領先的。


2、兩者從業務形態對比

小米的業務體系核心是智能家居和手機業務,小米在手機板塊先是用強大的配置和便宜的價格佔取了一部分市場,然後搞起智能家居家電,形成一個產業鏈。這塊業務僅相當於華為的一個業務體系。華為主業其實並不是手機,華為的手機業務只佔其產品的一小部分,在核心技術專利方面,小米差華為許多。

個人認為如果單就手機業務和智能家居這兩塊內容相比較的話,小米和華為的發展情況可以算是不相上下。但從公司全方位的角度來對比,華為的優勢遠遠高於小米。


3、從核心技術對比

華為有海思半導體公司和麒麟芯片,這是我們中國人在手機高端領域研製出的第一張芯片,基本達到了自研程度,擺脫了對美國高通芯片的依賴,可能有人會說,華為的麒麟芯片使用的CPU,還是在使用ARM架構算不得完全國產。但我們認為,像高通、三星、聯發科都在使用ARM架構,華為麒麟芯片至少離完全國產已經很近了。

小米手機的芯片是直接使用美國的芯片,部分低端機使用的是臺灣聯發科的芯片。在業務上還是離不開對外的依賴。

如果遇到美國對華為這樣的限制和制裁,小米手機能否做下去,就是個問號了。就像網友開了玩笑,華為的強大,要感謝美國的打壓,因為您已經超過它了,所以才會限制您。

當然小米雖然技術不如華為,但是運營也頗為成功,十分具有代表性。先不說早期的飢餓營銷了,以及新模式“互聯網+硬件+新零售”,米家的發展不斷壯大,小米的硬件生態在國內是很領先的。作為中國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小米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

華為和小米都是中國科技公司的典範,都值得我們學習。


樓主的問題,華為和小米誰更有發展潛力?兩家公司誰的發展前景更好呢?

其實兩家發展的前景都是可以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一切都靠自己研發自給自足,這樣繼續下去對於公司發展比較有利,很少靠別人。華為還有一個優勢是華為是全員持股,且不上市,這些員工會努力的工作和創新,而且外部勢力也無法干預和控制公司。我認為華為更有發展潛力,華為在很多基礎領域都有著自己龐大的佈局和優勢,例如5G通訊領域和半導體領域。


歡迎發表您的觀點。謝謝關注!


華山九劍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華為與小米這兩家公司,一直是網友們爭論的焦點。可以肯定的是,兩家公司都很不錯,但要說到兩家公司未來誰的潛力更大,那毫無疑問是華為公司!

為什麼說是華為公司?

首先,華為公司已經34年了,一開始華為在通信領域深耕,近些年逐漸有意轉型為一家互聯網服務公司。華為手機和5G網絡為什麼強悍?那無非是背後的技術支持,而技術這個東西不是說用錢就能搞出來,而是要沉澱,這個優勢,華為還將繼續領先!

再從營收和技術投入上來看,華為公司營收超過了8000億,每年的研發突破了1000億,這樣的數字在全球科技公司中都是優秀的。而小米公司呢?小米集團營收突破2000億元;研發費用才70億元,難怪網友們說小米手機是組裝手機?

為什麼說小米還需要加油?

可能米粉們會說,人家小米不止有手機啊,未來物聯網時代到來,小米的生態鏈產品會徹底爆發。這麼說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家想過沒有,什麼生意最賺錢?顯然是出賣技術的生意賺錢啊,你要說物聯網,物聯網的系統未來肯定是用華為的鴻蒙系統了!也就是說,小米每天要累死累活的賣出產品才能賺錢,而華為公司呢?利用技術,每天睡覺都在賺錢!

結論:所以,綜合以上分析來看,我認為華為的前途還比小米公司大的多。當然了,小米公司畢竟才成立10年時間,未來的上升空間也還是很大!


春公子


"未來″至少是過了5年那時候吧,誰"更有潛力″就是5年之後誰的能力或者力量更大。

潛力是當前性或者叫截至當前的,相對於未來而言。華為到時候是33年+5年,小米是10年+5年,各自都已經具有了新的更大的潛力,只是還都處於沒有發揮出來的狀態,僅是積蓄著,預備著之後釋放。

1 應有狀態

(1)整體潛力

總體來看,5年截止時,華為已有的潛力照樣不會是小米當時所能比的。

如同現在,即便不再增長,小米再過10年也不可能達到。

(2)具體潛力

5年到了的時候,2家的具體潛力和力量應該分別是如下的程度、狀態。

——主要技術

2家都有5G技術、手機芯片、手機應用、手機操作系統及其生態。小米已有的這4樣很可能仍然清一色是別人的,華為則很可能全部是自家的。

——技術積累

都增加了技術積累,而由於5年裡華為在經費和人才的投入上還是遠遠多於小米,產出的技術和創新還有專利也就大大多於小米,說不定整體科技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主要產品

通信產品,自然只是華為才有。

手機,都有中低端的,採用的都還是性價比打法,性價比的中低端手機市場無論在國內和在國外也都還是最大的一塊。華為當然照樣還有高端手機,小米卻很可能仍是沒有,至少沒有與華為同樣的真香高端機。

物聯網產品,小米可能仍舊是排名先於、銷量高於、種類多於、市場大於華為,但都會不明顯了,而在技術含量上低於華為的情況會比現在明顯得多。

——經濟力量

在經濟力量上,華為的增長幅度將進一步大於小米,在以營收為準的世界500強新排名上,2家實際上的距離更遠了。

——品牌影響

華為通信品牌、手機品牌的影響,整體上都會進一步廣於、深於、長於小米。

——高層管理

雖然大概率任正非已經退休了,換成了孟晚舟,華為高層管理團隊的整體能力仍舊遠遠強於小米,不可能降得那麼快、降下那麼多。

2 影響因素

(1)內部

華為的科技在5年裡,包括主要技術、技術積累、主要產品,不會受到什麼影響,整體科技潛力就如同前面所寫的。因為,華為對高科技定位不會偏,對科技自研、自立和領先的追求不會變,自己不跑偏、不蛻變,施加不利影響的外部也無可奈何。

小米的科技潛力也只能會是上面的狀態,也只是因為從現在看,自我定位說來也是科技,實際行動上的追求卻又並不執著、精準,又不專一,還要做互聯網公司,科技研發投入的力度還不夠大。外人倒是有不少人希望——影響小米改變,但還沒有看到小米按希望做。

(2)外部

華為的經濟力量和品牌影響會由於國外的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比現在大出或者叫恢復不太多,而沒有完全達到上面所寫的狀態,主要還是在國內市場上顯示出力量、發揮著影響,儘管很可能距離完全達到沒有多遠了。

小米的手機品牌不會受到來自於國外的不利影響,反而會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在國內則會由於華為的榮耀,還Ⅴ、O等的影響擴大而縮小,相應地,國內市場份額也就被進一步擠壓了,不過呢,整體經濟力量不大可能受到明顯影響,因為有海外市場的營收。

結束語:

5年一過,接下來就是各自發揮潛力了。華為和小米分別38歲、15歲之後,發展狀況會怎麼樣?由於之前潛力是一大一小,之後的現實能力和力量就也是一大一小,2家相比之下,發展就是一好一差,但各自都還會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2家發展都會出現某些地方小、慢的情況,也就是現實的能力和力量受阻、被減,卻又會是大者仍然大、小者仍然小,不至於讓2家變得同樣大小甚至於反過來。

對於更遠的未來而言,華為要避免、小米要達到同樣大小以至於反過來,主要因素都是自己,決定性的因素。


肇俊武


小米和華為兩家手機廠商在中國都屬於一線品牌,目前來說,華為的銷售量是要高於小米的。關於以後誰能發展的更好,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

目前,2017年下半年華為在中國的銷售量達到了第一名,在世界上首次超越了蘋果,達到了銷售量的第二名,僅次於三星。小米在國內銷量為第四名,在全世界的銷售量也排在了前五名。所以,但現在的從銷量來看,華為的銷量更佔有優勢。



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已經超越了蘋果,是研發資金投入最多的手機廠商。而且,有投入就有回報,華為自家研發的處理器海思麒麟已經在世界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是繼三星和蘋果之後第三家能夠自主研發soc芯片的手機廠商,並且把自己研發的處理器運用在旗艦手機方面。



小米在這方面則是差了很多,今年雖然發佈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處理器澎湃s1。但是,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仍然屬於低端水平,只能用在千元機上面。而小米的旗艦機型更多的則是運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在銷售市場方面,華為在線上和線下都佔據了一席之地,線上有榮耀和小米競爭,並且兩分天下,線下有華為正牌系列佔據主要地位。而小米則是主要佔據線上銷售市場,在線下並沒有多少份額。雖說,最近小米開始發力線下,但是仍然和華為有很大差距。



綜合來說,無論是科技實力還是銷售定位顯然是華為更佔有優勢。所以華為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錯那就點一下上方關注按鈕吧。這裡每天都有你想要的科技資訊和手機廠評測。


科技微雲


取決於領導能活多長時間,個人還是認為小米會走的更遠,到華為這個體量,不作死衰退是很難的,但華為實質和其他公司並沒多大的不同,體制陳舊,缺乏創新和活力才是最大的問題,換一個說法,華為和蘋果這些巨頭的對手其實就是他們本身。華為內部爆出的種種問題就說明了這點。反觀小米,還處在上升期,直接比體量無疑是必敗的,然而比發展活力,顯然要比華為強很多,當然能不能發展到華為的高度,這個說不準,但走的好並不是發展的更龐大,關鍵在於本身的體質健康。對比兩家公司之前,先看看兩家的基礎和社會的反響。華為和中興其實都是國家扶持下發展起來的。華只能說是個優秀的企業,而不是一個突出的企業。小米從創建之初直到現在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從未消停過,凡是電子產品或者互聯網新聞總是會扯上小米,可以其影響力之大。小米有非常多的負面新聞,但都集中在耍猴,屌絲形象等等明顯是外部強加所謂“負面”,說明行業有多害怕小米的發展。質量最大的缺陷就是黃屏和發熱了吧,但這其實與小米本身沒太大關係,而且對於小米,發熱早成了過去,國內顯示屏幕也因此有了長足的發展。

其實小米就有點象現在的中國,發展之快讓別人既羨慕又害怕,一旦出點負面就會被無限放大。而小米的各種功優點被視而不見,彷彿就應該這樣。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何其的相似!所以,我認為小米的未來之路會和我大華夏一樣越走越好!


一隻壞貓


對於未來來說

華為現已經有了自己的處理器而且部分手機已經快完全進入高端手機行列!經營範圍:無線電,微電子,通訊,路由,交換等。對於通訊行列 5G等等佔盡先機,是企業的標杆。簡述華偉的優缺點 1. 有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研發出來的產品是可用的;2. 價格有競爭力3. 服務態度好,產品有問題馬上解決4. 一線驅動型公司,市場部地位較高,客戶投訴到高層領導後響應非常快。缺點:大公司慣有的 不好管理。

據傳工資很高!

接下來該小米了很多人直覺的認為,小米像是三星一類的手機硬件企業,因為小米賣手機,其實小米企業屬性更多的,像一家電商企業,或者說,屬性更多是淘寶這一類的互聯網企業。手機只是它銷售的商品之一,而不是全部。

小米有自己的生態鏈,而且運行的很好!小米和其他互聯網企業不同,不從軟件入手,而是去把控互聯網的根基——智能硬件。 所以說兩個公司在短暫的數年應該是相扶相生,目前有碰撞的也就是手機、家用行業了!

在以後我更希望他們兩家大公司 都越來越好!


one_69327154


微信關注公眾號“平凡而詩意”,原創技術文章第一時間推送。

拿華為與小米對比,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足夠無聊的。

既然看到了我還是回答一下吧。


小米和華為無法直接對比

我想拿小米和華為對比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為,兩家公司從根本上就不是一類公司。

華為:以硬件見長,多領域共同發展的綜合型公司

小米:以軟件見長,業務場景相對單一

首先來看一下華為,華為分為4大BG,

  • 消費者BG

  • 運營商BG

  • 企業BG

  • 雲與計算BG

華為在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運營商業務、雲與計算方面是共同發展,齊頭並進的。

如果非要拿華為與小米對比,那麼小米唯一能夠對標的就是華為其中一個一級部門--消費者BG。

華為消費者BG和小米的業務重合度較高,都是面向消費者業務,經營包括但不限於,

  • 手機

  • 電腦

  • 平板

  • 電視

  • 智能家居

但是,要知道目前消費者業務只佔了華為業務一半多一些,華為在通信、雲等方面這幾年也在強勢的發展。所以,兩者沒有可比性。

技術實力

如果非要把二者放在一起對比一下,那倒也無妨,下面就來對比一下誰更有潛力。

核心競爭力是確定一個公司是否能夠長久發展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那麼就來看一下華為和小米的核心競爭力,

  • 華為:研發和技術

  • 小米:產品和營銷

小米無論是發家還是後期規模的擴大,一大部分的功勞都來自於產品的定位和鋪天蓋地的營銷,我想隨著時間的變遷,固定的營銷方式肯定不會一直適用於這個多變的市場。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小米也有研發投入啊?

那麼就來直接看數據,

2018年小米營收1749億,研發投入58以,佔比3.3%。

2018年華為營收7212億,研發投入1015億,佔比14.1%。

這樣對比應該很直觀了吧?

其實不難理解,小米作為一家方案整合商,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各供應商的組件拿回來,以自己的產品思維組裝到一起,然後銷售給不同的消費群體。而不是依靠硬核實例來提升或者做出一款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

而華為則不然,它無論是在手機領域還是在運營商領域,都已經做到了世界名列前茅的位置,已經走進了無人區,他們需要依靠創新,然後做出一些引領潮流的東西。

換句話說,華為是引領者,小米是跟隨者。

另外,我認為,僅憑嘴上功夫在微博蹭熱度,這樣永遠無法給中國技術帶來實質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