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疾控中心,为何创始人和钟南山都不满意


疾控中心,为何创始人和钟南山都不满意


近日,钟南山院士在一场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谈到: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确实暴露出短板,我们CDC(中国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是卫健委领导下的部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一天,《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高福领导的CDC遇信任危机 疫情后疾控改革往何处去》的报道。

此次疫情,把疾控中心推上风口浪尖。尽管疫情发生后,疾控中心在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等作用,很多人仍把矛头对准疾控中心,认为其掌握疫情信息却没有及时采取处置措施,也没有及时对外公布。但从实际情况看,既有公众误会的成分,疾控中心也有无奈。

由于疾控中心只是决策支持机构而非决策机构,显然无权决定疫情信息发布。由于财政投入下降以及晋升通道不畅,疾控中心人才收入下降、人才流失成为事实,这无疑影响其服务能力。由于社会对疾控的存在价值缺乏理性认识,也造成疾控中心在非疫情期社会地位下降。

在报道中,两个人的说法令人不安。一个是中国疾控中心创始人李立明,在被问到如今疾控系统的走向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设想时,他淡淡地说,“不太满意”。而不满意的原因,用两句话来总结是:表面上进步,实质上倒退。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疾控倒退值得反思。

另一个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近三年来,仅国家疾控中心流失的中青年骨干就有百人之多,而重点院校毕业生到疾控系统来工作的只有2%。这是疾控中心倒退的缩影。缺少投入和人才,疾控中心显然无法为公共卫生事业发挥应有作用。


疾控中心,为何创始人和钟南山都不满意


如果疾控中心始终保持一种进步的姿态,应对此次疫情可能是另一种局面。无论是钟南山院士指出的短板——疾控中心地位太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是上述报道指出疾控中心的无奈与倒退,都值得我们深思。反观美国等国家,疾控中心直通中央,也能直接向社会通报。

笔者以为,此次疫情暴露出短板,也为消除短板带来契机。如果我们能吸取此次疫情带来的教训,吸收专家关于疾控改革的意见,毋庸置疑,疾控中心在未来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不吸取教训加快疾控改革,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还会上演。

其实,围绕疾控改革不缺良策缺决心。比如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有业内人士建议,重新明确国家、省、市、县(区)各级疾控机构的功能定位势在必行。还有人建议,应将疾控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设备经费、业务经费等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及时足额拨付经费……

在上述报道中,多位专家的想法是一定要给予疾控机构以行政权力。钟南山院士也建议,疾控机构应该有行政权。除需要体制改革外,还需要转变观念。“你的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就越得不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希望从社会到政府,都能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

其中,让疾控中心变成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可以直接向中央汇报,不需要逐级上报,也可以直接向社会通报,应该成为疾控改革的当务之急。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钟南山院士和上述报道的观点比较“猛”,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值得改革设计者倾听。

疾控中心,为何创始人和钟南山都不满意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