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古代國家統一都是由北向南,為何明朝是由南向北?

715457390177張建軍


古代的國家統一都是由北向南,為何明朝從南向北?

明朝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規律,統一從南方到北方,究竟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呢?為什麼其他的朝代做不到這一點呢?

一、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南遷

在宋朝之前,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也就是中原一帶。這裡這裡有太多的貴族門閥,而古代政權的更迭,基本就是這些貴族們權利的更迭。縱觀中國封建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農民起義基本沒有成功過,當然這裡是除了朱元璋的,為什麼朱元璋能夠成功,我們一會談論。所以,古代的皇權,無論如何是輪不到百姓的頭上的。這也就固定了中國古代的權利更迭規律:建國集中皇權——王朝中期皇權分散——王朝末期皇權旁落——擁有權利的貴族重新建國。

到了宋朝,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開始南遷,江南成了富裕之地。經濟是戰爭的支撐,這也為朱元璋從南向北統一奠定了基礎。

而到了元朝,基本上也就沒有了漢人的貴族,所有的貴族都是蒙古族了。而這些蒙古貴族們,一直在爭皇權的。可以說元朝的歷史就是一部皇權爭奪史。因為有了這些皇權的鬥爭不止,這才給朱元璋的起義得以成功!

二、火器的應用以及蒙古的戰鬥力下降

火器出現在宋朝,到了明朝的時候,火器的應用已經很成熟了。火器,絕對是遊牧民族的剋星,正所謂“機槍一出來,遊牧民族就開始能歌善舞了”。而明朝早期的火器,不但可以當做火器用,也可以當做冷兵器用。這樣的武器,正好剋制了蒙古的優勢,這是朱元璋能夠勝利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因素就是蒙古的戰鬥力下降了!這絕對不是瞎話,蒙古一開始的戰鬥力絕對是逆天的,但是自從他們統一了中國,入主中原之後,他們的戰鬥力真的不敢恭維了。自從元朝建立之後,他們幾乎就沒打過勝仗。可見蒙古在非草原的地形的戰鬥力真的不怎麼樣,但是這些人回到草原戰鬥力提升的就非常的快,明朝就和北元以及以後的瓦剌、韃靼,在草原邊界拉鋸。

其實,如果南宋的將領們不投降,蒙古能不能真正的滅掉宋朝,還真的說不定。這種情況和後來的滿清入關,非常的像!

最後,如果沒有陳友諒的話,朱元璋也不可能成功。所以說,笑到最後才是王者!


華叔談談談


朱元璋並不能完全算是由南向北統一天下,他的發兵順序應該是中部-南部-北部。

首先,元朝是蒙古掌權,他們的發展重心也定在北方。其兵力,財政,文化都穩固在北方。到了元朝弱勢期,更加向北方老家退守,所以北方是最強的,也是最後的一步。

其次元末時期,各地紛紛揭竿起義,而元朝退守拋棄的地方,都被各地起義軍所佔領,南方是最先放棄的地方,起義軍的數量也最多,但因為政權太多所以也更弱一些。

最後朱元璋其有很長一段時期都是在安徽發展,逐漸強大之後,開始進發江蘇,浙江。說起來他的地理位置並不算好,四面受敵,被元軍以及各地起義軍所包圍在中間。不過也正因為有各地相互牽制,老朱才能穩步發展,漸漸不是任何一方勢力能夠輕易吞併。

餓過肚子的朱元璋心裡深知,誰有糧食,老百姓就跟誰,誰就能更強大,於是他向物資豐富而又散亂的南方進發,第一步就是設計打敗了威脅最大的陳友諒,後進一步消滅張士誠等起義軍。

此時朱元璋已佔領整個江南,隨後進行北伐,立國大明,最後一統天下。


齋莊中正


古代統一國家幾乎都是由北向南進行的。當然相比於南方的小家碧玉,似乎確實是北方的更加的兇悍,也更加的具有侵略性。即使是就今天的風氣來看,似乎也是這樣的。



但是,歷史上也有南方往北方打的人。這個自然是不少的。但是成功的統一天下的似乎只有明朝這一個朝代。


那麼明朝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這種情況是元朝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實際上,看宋朝是一個什麼情況。國家也很強大,尤其是經濟水平。但是很不幸,這是一個重文親武的國家,所以,在武力方面,似乎一直都表現的要更加的弱勢一些。所以,一切的壓力基本上都是從北方來的。


但是,宋朝是一個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宋朝的百姓其實應該是處於一個安居樂業的情況。生活的幸福感也應該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或許這一點從他們文化的繁榮程度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來一些。而對於人民來說,北方的壓力似乎和他們沒有多大的關係。

但是,元朝的建立。之後一切都開始變化了。因為這樣的一個遊牧民族確實成功的大規模的侵犯了南方人的利益。這個,在歷史上也是及其的稀少的。而且,作為魚米之鄉的地方。這一段歷史應該也是他們最為難過的一段。

所以,有壓迫必有反抗。但是起初的時候,爆發地點也是在北方。是由白蓮教一手給打響的。而南方呢?實際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內耗幾乎消失殆盡。


後來,隨著戰事的不斷進行。其實紅巾軍幾乎也都差不多的被消滅的七七八八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最後竟然巧合的碰到了朱元璋這樣的人才。然後,元朝就滅亡了。


一寸三分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統一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是北方統一南方;而明朝卻是由南向北,南方統一北方。為什麼明朝能夠改變中國2000多年的統一趨勢?是南方人的身體素質超過了北方人嗎?是南方軍隊的戰鬥力超過了北方軍隊嗎?不是。是南方的經濟超過了北方,使南方的思想文化超過了北方,是南方的科技超過了北方。實際上,是南方的發展模式超過了北方,出現於南方的初步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遠遠領先於北方的封建主義的發展模式。中國南方與北方的發展模式之爭實際上是中國與世界的發展模式之爭的預演。為什麼英美能夠獲得世界領導權而明清時期的中國卻沒有獲得世界領導權?因為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先進。

秦漢、隋唐和元朝都是北方統一南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領先於南方。表現為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都領先於南方。

商鞅變法以後,中國就由奴隸社會轉變為了封建社會。中國由此陷入了從分裂到統一,再從統一到分裂的循環怪圈之中。中國的分裂——統一的循環實際上就是北方——南方的統一循環。

第一個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封建王朝是秦朝,秦始皇滅掉六國的過程就是以北方為主導統一南方的過程。戰國七雄中,有六個國家是處於北方。說明什麼?說明北方更適於人類的生存,說明北方的經濟比南方發達,說明北方的思想文化比南方要先進。

完成了商鞅變法的秦國開始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而這個時候的北方其他五國和南方的楚國還都陷在奴隸制的泥淖之中;商鞅變法從法律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商鞅變法中獎勵耕織的措施更是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的豐富了秦國的糧食儲備;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張以法律加強對社會的控制,這無疑是增加了秦國的社會穩定性和組織動員能力。

秦國法律對社會的嚴格控制會不會扼制人們的思想?會的。尤其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焚書坑儒的政策以後,許多的思想文化成果被焚燬。但也正是焚書坑儒統一了人們的思想,為秦國以北方為基地統一南方奠定了思想基礎,畢竟國家的統一需要思想的統一。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後,漢武帝劉徹把漢朝推上了鼎盛階段。這種鼎盛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北方。表現在經濟的繁榮,小農經濟的發展使漢朝進入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表現在政治制度的優化,北方郡縣的數量要多於南方,有利於中央政府的協調控制;表現在思想的融合,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融合了法家、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後形成了新儒學。新儒學主張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順應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時代潮流。

北方已經進入封建主義時代了,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奴隸制發展模式下。南方缺乏統一北方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由南方統一北方的大一統封建王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南方領先於北方。尤其是南方的經濟和思想文化領先於北方,政治制度雖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南方的社會環境比北方要寬鬆。

南方什麼時候開始領先於北方的?南宋時期。南方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大發展,但仍然落後於北方;唐朝中期繼續發展,南方加快了追趕北方的速度;宋朝時期南方快速發展,南方於南宋時期超過了北方。在經濟上,出現了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局面;在文化上,南方被稱為人物淵藪,大多數官員出自於南方;在政治上,南方的政區劃分明顯變多。總之,南宋以後的南方的整體實力超過了北方。這就為明太祖朱元璋由南統北奠定了雄厚基礎。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個王朝,重農抑商的政策執行得比較寬鬆,經商氛圍濃厚。因此,中國南方的商品經濟繼續向前發展。無論是農業的中心還是手工業的中心,甚至商業的中心都在南方。繼承於南宋的海外貿易,仍然在繼續向前發展。這就為朱元璋由南統北進一步加強了經濟實力。

元朝統治下的中國實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把全國人民分為四等。原來受南宋統治的人民是第四等人,受到了元朝統治者最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這無疑是激起了南方人民反抗北方的蒙古統治者的壓迫的仇恨情緒。朱元璋由北統南的行動必然是受到了南方人民的支持,南方的經濟實力加上南方人民的支持使明朝完成了北伐,滅掉了元朝和蒙古統治者。

不僅如此,朱元璋的由南統北的行動還受到了儒家知識分子的支持,因為元朝政府並不是通過科舉選拔官員,所以大多數的讀書人並沒有成為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說,南方的上層讀書人和下層勞動者都支持明朝北伐,受到大多數人支持的朱元璋自然能夠完成由南統北的統一大業。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南統一北的封建大一統王朝。

南宋以後,商品經濟逐漸繁榮,並且逐漸地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必然會衝擊封建等級制度,社會環境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寬鬆。相反,北方因為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充分,仍然頑固的堅守封建等級制度,社會環境仍然處於嚴格控制之下。社會環境寬鬆的,南方人民比嚴格控制下的北方人民更富有反抗精神。豐富的反抗精神使明朝完成由南統北任務的又一重要原因。

經濟是統一的基礎,是北方掌握統一領導權還是南方掌握統一領導權看的是哪一方經濟實力強大。所以統一領導權的實質問題是商品經濟和自然經濟的競爭,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競爭。

無論是北方統一南方還是南方統一北方,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南宋之前,北方的經濟實力超過南方;南宋之後,南方的經濟實力超過北方。所以,經濟實力強弱的轉換表現為南北統一領導權的轉換。明朝時期,南方的經濟實力遠高於北方,所以南方掌握了統一領導權,所以中國出現了由南統北的局面。

為什麼南方的經濟會超過北方?不僅僅是因為北方戰亂而南方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也不僅僅是北方人民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更是因為南方逐漸發展了先進的商品經濟而北方仍然在發展落後的小農經濟。商品經濟下的財富積累速度超過小農經濟,商品經濟下的文化繁榮程度超過小農經濟,商品經濟下的科技發展水平超過小農經濟,商品經濟下的社會發展速度超過小農經濟。北方的統一領導權轉移到南方實際上是小農經濟在與商品經濟的競爭中失敗。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開始向著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資本主義顯然比封建主義更先進。由南統北局面的出現實際上是原始階段的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雖然中國在明朝時期並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資本主義無疑是先進的,原始階段的資本主義也比封建主義要先進。

就像封建主義能夠戰勝奴隸制主義一樣,資本主義也能夠戰勝封建主義。

南方統一北方還體現出一個規律:穩定統一混亂。有秩序的地區的發展遠遠超過秩序混亂的地區。所以,穩定的內外環境是國家發展的前提;所以,地理位置的優勢會推動文明的發展。穩定壓倒一切!和平與穩定才是社會發展的方向。


歷史緯度


明朝能夠打出天下是必然的。大元朝作為我國疆域最遼闊的封建王朝,統一了北方後,由於殘暴的統治激起了被統治者的反抗,所謂不得民心,被朱元璋的明朝推翻是必然,那為什麼是明朝由南向北統一?主要有幾點。

一、天時。元朝的暴政,北方各遊牧民族被元朝所限制而還未發展成能夠大軍南下的實力,比如女真,幾百年後才形成強大的戰鬥力而南下建立大清王朝,當然了,這是後話。這給了明朝非常好的北上的機會。

二、地利。大元朝統治中心在北方,而朱元璋在南京,作為以騎兵為主的元兵,在複雜的江南地帶作戰時是大打折扣的,同時,還有初期元兵主要是對付陳友諒等,給了大明朝發展的機會。

三、人和。發展起來的朱元璋兵多將廣,並且有一定的火器,在作戰時能夠快速地掌握主動權,元朝不得民心的統治造就了大明王朝的建立。



風跟不上的腳步


答,我覺得明朝的統一,與元朝的軍隊並沒大規模的對峙,打仗。鹿死誰手不過就是幾隻農民起義軍互相爭奪戰鬥。明朝的崛起與走私氾濫成災有關係,元朝的統治與眾不同它們佔領只是滿足自我的需要。而地主以及資本在地下已經成規模的運轉非常龐大利益集團了。它們與佔領者相關無礙共生很長時間,佔領者的利益最大化,就會給地下王國一些空間。一旦這個地下王國不給元朝提供資本的輸出時,元朝就不能存活下來,在建一個體制來駕馭一個國家,並且需要和武裝的反對者進行戰爭,元朝還不如放棄佔領的土地,撤回它們來的地方,修生養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元朝不是武力不行,也不是沒有統治基礎,它一開始就是靠的武力,之所以撤退,是因為力不從心,財力不足。


大馬哈魚12


單說北方統一南方也不準確,應該是“起於東南,成於西北。”主要原因是: 戰爭說到底打的是後勤,說白了也就是錢和糧,而東南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帶,歷來就是中國的錢庫和糧倉。只要東南一亂,政府就籌不到錢糧,也就基本喪失了武力平叛的能力。所以只要東南一亂,那麼這個王朝也就基本上完了。(清朝沒有因太平天國而滅亡,是因為取得了外援)這就是起於東南原因。 但是在東南很難統一全國,反而是來自西北的勢力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因為東南的重要性必然會成為官軍的首要打擊目標,而東南一帶地勢平坦難以堅守,當地居民生性文弱,難以招募到優秀的兵員,而且東南不產戰馬又遠離產馬區,無法建立騎兵。而西北陝西、山西恰恰相反,這裡民風彪悍尚武,可以就地徵兵;三秦之地土地肥沃,可以就地籌糧;西北緊鄰蒙古、新疆等產馬區,可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以抵擋官軍的進攻,而慢慢積累實力,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兵出函谷關,精銳的騎兵幾天內就能打到洛陽城外。 這就是為什麼歷來都是“起於東南,成於西北”。 接下來再說為什麼明朝是南方統一北方。 1.元朝的建立者是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他們統治的中心在北方,靠近草原的西北地區更是重點,而南方是統治薄弱地區。 2.由於火器的使用,騎兵的優勢逐漸喪失,步兵的優勢逐漸加強,來自南方安徽、福建一帶的山民由於天生的鐵腳板,所以行軍速度遠比北方人要快,是優秀的步兵。 3.蒙古人以騎兵為主,在江南水鄉和以步兵為主的南方軍隊作戰處於劣勢。 4.朱元璋策略對頭,尤其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不稱王就不會引起元朝的注意,來自元朝的壓力絕大多數都被稱王陳友諒的人抵擋,朱元璋反而趁機擴充實力。 5.元朝官軍在長江流域沒有大規模的水師。 6.朱元璋佔據了擁有“帝王之氣”的南京,這是當時唯一一個有漢人佔據的帝都,在輿論上擁有了“王天下”資格。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是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向北統一中國的王朝。


月夜羽夕


蒙古自草原而來,在契丹統治時期燕雲地區就是湖人與漢人雜居,北宋滅亡之後,自淮河以北被金人所統治,常年被異族所統治導致北方的漢人並沒有太多的反抗意識。而在元朝的殘暴統治下,原本歌舞昇平、偏安一隅的南方人民突然受到如此嚴重的剝削,自然而然有了推翻元朝的群眾基礎,並且在馬背上的草原人對河流水域縱橫的環境並不適應,這就造就了環境上的優勢,所以明朝成為古代唯一一個從南向北勝利建國的朝代。


錦衣乞丐


華夏主體文明一直是在中原大地,強盛的封建王朝基本建都都是長安,洛陽,要打江山,那肯定是先佔據膏粱之地,財源廣進,人口眾多,才有機會一統天下。而所謂的江南之地,從秦始皇大軍攻佔百越之地開始算起,文明的開發一直都被崇山峻嶺和毒氣煙瘴所阻隔,漢唐時期,哪裡是朝廷發配犯人,放逐官員的地區,真正的大規模開發,應該是兩晉時期的所謂“衣冠南渡”:被胡族打得屁滾尿流的北方世家大族不得不來到江南之地,留下王謝堂前燕,留下烏衣巷。及至南宋,江南已經成為詩書禮儀之地,可以支撐起南宋對抗軍事力量強悍的蒙古大軍二十年!而在紅巾軍的時代,江南雖然已經被蒙元摧殘,但是比起當時的北方來說,卻有更加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到了朱元璋集團取得農民軍的領導權,他更是採用了“緩稱王,廣積糧”政策,埋頭髮展,積聚起了足夠的力量,才開始對早已經風雨飄搖的蒙元發起了進攻!——另外,由南向北統一華夏,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當時國共合作的北伐軍!


Knight老周


元朝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而燕雲十六州,及黃河以北很早就被少數民族政權控制了。因此蒙元政權對北方的控制很穩固。而在南方元朝的勢力相對於人口眾多的漢人顯得極其薄弱。因此,元朝漢人造反在南方容易在北方難。而在漢人主導的王朝就沒有南北之分了。如果南北同時有人造反,在冷兵器時代北方人憑藉勇猛的騎兵更容易取得優勢而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