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果霍去病和成吉思汗同樣兵力,兩軍交戰,誰贏?

俗人甘


一個人的成就是需要歷史背景的,非要放在一起的話,我們就要看看他們各自的能力,然後去分析一下

一 霍去病,主要的軍事思想,戰略有三點

騎兵的建設,霍去病主要運用大規模兵團作戰

長途奔襲,迂迴穿插,不停奔襲

以戰養戰,軍隊給養通過匈奴來補給

二 成吉思汗

軍民一體,可以說是全民皆兵

超強騎兵,大規模騎兵,是蒙古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器的運用

還有另外不同的是霍去病時期的匈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而成吉思汗正是蒙古崛起的時候,所以成吉思汗一定贏得


it從業


兩支生活在不同時空的軍隊發生碰撞,這是隻有在玄幻小說中才可能出現的情景。在現實社會中,要想將這麼兩支軍隊進行比較,分出勝負輸贏,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這兩支軍隊的時代背景,裝備水平,指揮能力等等逐一比較,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迪。

霍去病,生活在大漢帝國最為強盛的時代,強大的國力被漢武帝肆無忌憚的揮霍,打出了漢帝國的威名,奠定了漢民族的基礎。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締造者,遊牧民族戰力最鼎盛的階段,也正處在冷兵器向熱兵器轉化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巔峰水平。

一支軍隊的強大與否,與軍隊的單兵技能,組織能力,裝備水平,後勤保障,統帥的指揮能力密不可分,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幾個方面逐一進行對比,分析兩支軍隊的優劣:

1.單兵技能:

漢朝為對抗匈奴,極為重視騎兵的建設,為了獲取大宛天馬,曾命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十幾萬大軍征討西域。可見漢朝的騎兵均為精於騎射的精銳之士組成,而且霍去病所率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記載: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

蒙古人從小便生活在馬背上,騎射就是蒙古人的生活日常,可以說蒙古人就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騎射來說,蒙古人稱為第一,無人敢稱第二。

由上可知,霍去病的的大漢騎兵勉強可與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相當,但是鑑於漢朝時馬鐙還未出現,所以,這一方面,蒙古騎兵勝。

2.組織能力:

漢軍是一支職業軍隊,經過嚴格訓練,並有嚴酷的軍法作為保證,具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可以做到如臂使指,進退有據。

蒙古騎兵是全民皆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這種臨時組建的軍隊善打順風仗,一旦遇到強敵,便容易崩潰。所以漢軍對早期的蒙古騎兵,在這一方面佔有優勢,但是對於後期逐漸職業化的蒙古騎兵,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3.裝備水平:

漢朝戰勝匈奴的一大優勢就是裝備水平遠遠勝過匈奴。漢朝的冶鐵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百鍊鋼製成的環首大刀鋒利異常。中央紀錄片頻道曾經播放過一部《古代兵器大揭秘》節目,現代根據古代技術仿造的環首刀,對於模擬的匈奴戰士(身披皮甲的生豬)竟可以做到腰斬。所以漢軍可以做到以一敵五。

蒙古騎兵早期裝備落後,但隨著對金國,西夏的勝利,西夏的冷鍛鋼技術被蒙古人獲得,所以後期出現了類似“鐵浮屠”的重甲騎兵,可以說宋元時代的冶鐵技術要高過漢朝。而且,宋代出現了火器,後期的蒙古騎兵也有裝備。

所以,這一環節,蒙古騎兵勝。

4.後勤保障:

霍去病率領騎兵善於長途奔襲,閃擊匈奴,所以有理由相信,霍去病所部無法攜帶較多給養,如果戰爭順利,可以以戰養戰,但是一旦陷入不利的境地,極容易崩潰。

反觀,蒙古騎兵,一人數馬,隨身攜帶的都是肉乾奶酪等給養,極端情況下,還可以殺掉隨身攜帶的戰馬,所以自持力要遠遠勝過漢軍。

在這一環節,蒙古勝。

5.指揮能力:

霍去病是常勝將軍,成吉思汗是無敵的統帥,在這一點上,兩者各擅勝場,打個平手。

綜上所述,蒙古騎兵要勝過漢軍一籌。


最後的守門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成吉思汗 大蒙古國建立者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後,追諡聖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霍去病因病英年早逝,兩人生在不同的時代。歷史背景各不相同,所以這樣的對比毫無意義!

當年的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可見成吉思汗的能力有多強大。



光子在線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17歲隨舅舅衛青擊匈奴於漠南,兩次戰功卓著被封了冠軍侯。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打得匈奴再無還手之力。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21歲再戰匈奴,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部隊。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也是這次使霍去病封狼居胥。總得來說,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1227年)20歲左右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其一生都在戰爭中度過,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其中比較重大的歷史性戰役,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蒙古滅花剌子模,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蒙滅西夏之戰。看得出來鐵木真跟霍去病一樣都是死於殘酷的戰場上。

對於題主誰贏的問題,兩位主人公都是鐵馬錚錚,馬革裹屍的英雄人物。都善於鐵騎騎射,作戰的主戰場大致一樣都在蒙古高原地區。更多要說的可能是軍事才能得不同,鐵木真當時的政治地位已經不是一個將軍或者侯爵來匹配了,他已經是一個帝國的統治者了所以考慮的問題應該是更全面更深遠了。

所以,基於時代背景,全面的軍事才能,人生經歷來看,成吉思汗的勝算更大一些。


鄰居大媽的兒子


如果在漢代,霍去病贏,

如果在宋末,成吉思汗贏!

這種比較本來就是關公戰秦瓊,沒可比性,

再加上人們對於越久遠的歷史越陌生,關於霍去病得記載,七七八八就那麼一點,傳說也有限,也就是封狼居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並且霍去病十七歲就率兵深入大漠了。殺的匈奴望風而逃。

而霍去病24歲就死了,成吉思汗二十四歲在幹啥。還放馬呢吧!如果他倆在霍去病活著的時候相遇。肯定霍去病厲害。他在二十多歲時候展現出來的水平,是那個成吉思汗沒法比的。

後邊怎麼比較,他死了。

而成吉思汗就不一樣了。儘管隔了八百年,人們還是覺得他是戰神,覺得天下無敵,

還有的人敬佩他,崇拜的五體投地!我就不明白了對於一個侵略者,有什麼可崇拜的,元朝一代對於漢人都很苛刻,三等人四等人。

這就是歷史的侷限性,也是人們當今的價值觀。即使霍去病再厲害也沒有成吉思汗厲害,因為人家是大汗,你霍去病再厲害不也是個高級打工仔嗎。




帥墩墩很實在


這個問題不好回覆!

霍去病是西漢戰神,19歲出道,22歲就打的匈奴滿地找牙。封狼居胥,可惜,長年征戰,飲用了不潔淨的水而染上瘟疫,24歲便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橫掃歐亞,征戰半個地球無敵手。草原上的雄鷹!戰場上的鐵布衫。

若定要兩者相比: 成吉思汗勝算略大一點。


詩文先生888


肯定是成吉思汗能贏。

其實這個沒有可比性。因為時代不同,生產力水平不同。漢代和元代的金屬冶煉工藝肯定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另外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都是驍勇善戰的蒙古族,常年遊騎,精通弓馬。並且擁有大量高水準的戰馬。

霍去病那個時候是舉全國國力征戰,並且本國並不擅長養馬,資源多靠貿易。

而且漢武帝時期,朝中反對聲也很大,並不具備戰勝的優勢


牧清和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是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歷史上的蒙古鐵騎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在歷史上,蒙古鐵騎打敗了無數的對手,甚至是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鐵騎進攻到了歐洲地區。蒙古鐵騎就讓人聞風喪膽,根本無人可敵。


樂夫的vlog


這有點像關公戰秦瓊。這種假設無論誰贏都是對另外一方的貶低和侮辱。


tony694


霍去病肯定會輸,

霍去病的優勢就是人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