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學習文化為什麼那麼重要?

簡清醬


大家好我是小普

很開心為大家回答問題

創造不是猛打猛衝一路向前,創造有時候需要退回去,只有退回去,才能更清楚的看到前方的路。我們的身體跑的太快,我們需要停下來,讓靈魂跟上來。

2、我們的傳統文化遭遇過傷害,為了建設,我們把傳統中一些珍貴的東西打碎了。我們認為,要建設新東西,就需要打破舊東西。但通過這些年的反思,我們發現,建設新東西和保護舊東西並不衝突,我們需要把一些舊東西修復完整。

3、科技進步並不代表思想也進步,我們並不比古人聰明,過去200多年,我們在科技文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不代表我們的思想智慧也發達了,我們只是變複雜。

4、物質財富的繁榮需要精神財富去匹配,之不過,物質的那條腿邁的太大,物質和精神斷檔,我們煩躁焦慮,我們惶惶不可終日,我們需要回去向古人學習“安心”的智慧,以找到解脫之道。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也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重要特點。世界主要文明古國大多奉行"以神為本",而中國最早從"以神為本"的文化轉向"以人為本"的文化。西周之前,統治者不把人當人,到了西周,統治者開始從反思前朝覆滅的緣由,開始把人當人,人的地位越來越高。如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那時"以人為本"的基本觀點是,人事比神事更重要。這個思想一直影響到近代。

2、以德為本

從孔子開始,儒家提出了"以德為本"的治國理念,也形成了在治國方面的重要價值觀。"以德為本",就是主張以德治國,強調道德重於法律。在《孟子》中,管理社會、與人打交道以及從政有兩個原則是互相對立的,一是"以德服人",一是"以力服人"。在更廣闊的意義上,我們在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時,也有一個"以德服人"還是"以力服人"的問題。由此,孟子把"以德服人"稱為"王道","以力服人"稱為"霸道"。

3、以民為本

《尚書》裡有"民為邦本"的觀念,"邦"就是國;這個觀念甚至可以反映在某種宗教的意識形態上,後來,孟子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很明顯地強調了人民尊於君主、重於君主、高於君主,我們以前習慣把它叫做"民本思想",也即是"以民為本"。

4、以合為上

在中國歷史文化裡,處理民族、國家這類事務時,強調合一高於分立。在中國歷史政治文化裡,在管理國家時這是很重要的價值觀,從上到下都以合為高、為尊、為貴,不贊成分立。

以今天的價值觀來表達,可以說,"以人為本"就是強調人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