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在兩歲之前爺爺奶奶照顧和自己照顧哪個更好?

用戶789590047724


孩子兩歲前最好是自己帶,十月懷胎,孩子最熟悉的是媽媽的味道。

從六個月吃輔食(純母乳餵養),長牙,爬行,走路,叫媽媽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成長路上會養成很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需要寶媽耐心教導。

給老人帶,老人會比較溺愛,比如飯前吃零食,就到飯點就不吃飯了,因為肚子裝不下了,所以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老人帶只能照顧孩子吃飽不餓,穿暖不冷,所以這就是個老人育兒觀念不一致。

但是現在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如果寶媽在家帶孩子到兩歲,家裡經濟壓力不大,最好自己帶,否則就白天給老人帶,晚上也要帶寶寶睡,這樣培養寶媽和寶寶的感情,小孩子很小,他什麼都不懂,只知道誰陪他時間長,陪他玩,他就和誰親,所以有時間還是多陪陪孩子。希望孩子們都健康成長![耶]



樂樂媽媽故事


但是我覺得完全由爺爺奶奶養寶寶不好,第一我覺得爺爺奶奶年紀大,養育寶寶的方法還是過去的老方法,對寶寶來說可能少了很多關於啟蒙早教或者健康的飲食之類的東西,相對來講不是特科學;第二,人家都說隔輩親,爺爺奶奶很有可能把寶寶慣壞了,養成挑食啊,任性之類的壞習慣;第三,寶貝離開父母時間長了會疏遠和父母的關係,而且會缺乏安全感,對寶貝情商的發育不是特別的好。

完全由自己帶也有弊端,一天到晚帶娃很累的額,長期疲勞狀態人的脾氣也暴躁,對孩子沒有那麼多耐心。

最好是兩者綜合一下,白天爺爺奶奶帶,你上班,晚上自己帶,有些習慣可以培養,啟蒙也可以跟的上。

雖然父母要工作不能全天的陪伴寶貝,但是下班以後一定要和寶貝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溝通,如果這點時間都拿不出來,我覺得對寶貝來說是讓人感覺有點不幸的一件事。


糖寶寶的盼盼


肯定是自己照顧好,理由如下:

首先,孩子在2歲前所有的記憶都來自親子互動,父母的日常逗趣和交流方式,都會給孩子帶來陽光自信的心理。

其次,孩子在2歲前就要給固定生活起居以及跟家人相處的方式,所以,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今父母普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能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不是說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方式不好,而是老一輩人在撫養孫子孫女時會更多的傾注溺愛,或者會忽略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好的習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習以為常執行下去的。等發現問題時再去糾正,可能就會帶來好多的麻煩。

再次,父母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如果孩子在以及身邊,既可以隨時增進親子情感,也可以及時給孩子輸送新鮮事物。而爺爺奶奶沒有撫養孫子孫女的責任,可能會更專注於孩子的飲食起居。

綜上,我建議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合適,緊急情況下,也可以請爺爺奶奶幫忙。


武蟬花律師


孩子三歲之前,都建議由爸爸媽媽進行照顧。

1.父母和孩子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為人子,雙方需要不斷的磨合,不斷的適應,才能更好的共同成長。

2.三歲前是性格形成期,對孩子的性格影響非常大。作為父母,應該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不能生而不養,大多數的爺爺奶奶或者隔代長輩雖然疼愛孩子,但是太多的包容,偏袒,過度的呵護,會給孩子的行為習慣產生影響。自己的孩子一定自己帶,你才能懂得了解孩子內心,也才能懂得為人父母的艱辛和幸福。如特殊情況,必須爺爺奶奶照顧,建議不要超過一個月,也要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多與孩子交流。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CC


寶寶兩歲之前爺爺奶奶管理比較好,第一是他們當過父母經驗多(因為這時候和寶寶不好交流);第二是他們愛孫子勝過愛子女(比當父母的有耐心)。




居家生活小助手


孩子兩歲之前,還是和媽媽睡好。因為母孑連心嘛!假如媽媽因為身體健康問題或是工作需要,和奶奶睡也不錯,隔輩親嘛!何況奶奶具有這方面的經驗呀!媽媽和奶奶都是他最親近的人!


趙桂凡


如果你有時間,那當然是自己照顧的比較好了。


茶果妹妹


有條件的話儘量自己帶,三歲前孩子性格形成期,隔輩帶孩子,容易溺愛孩子,很多觀念跟年輕人也不一樣,優勢是減輕了新手爸爸媽媽的負擔


寶媽雨露


自己照顧來的好,爺爺奶奶帶會隔代溺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自己帶可以把一些生活習慣培養好!


多多弟弟在魔都


肯定是自己照顧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