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按道理说,母女关系应该是比较亲密的。

女儿对于母亲而言,不仅是“妈妈的心头肉”,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亦离不开母亲无私的付出;有着母亲的教诲,于是女人学会了如何生活,懂得了怎样去爱。

在我们的身边,几乎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女儿。

当然,女儿也会深爱自己的妈妈,在长大成人,甚至是结婚生子后,作为女儿,都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会主动承担起,照料母亲的责任。

但是对于莹莹来说,自己对妈妈的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浓,可是对待自己的婆婆,她却会打心眼里感激对方,心甘情愿为婆婆做一切的事情。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01

母亲不上心,她在散养中长大。

莹莹的原生家庭里,一共就两姐妹,她是家里的老大。

在莹莹记事起,印象中,自己一直带着妹妹;而妈妈,喜欢出去打麻将,经常过了饭点,才回来给两姐妹做饭,有时候,她干脆用面包,给两个女儿打发一餐。

两姐妹从小到大,基本是散养的。

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妈妈都不太管,做母亲的,和两个女儿交流的也不多;所以一直以来,莹莹和妈妈的关系,都是淡淡的,谈不上不好,也谈不上很好。

也许之前还年轻,玩心没有收敛,所以莹莹的妈妈才对孩子不上心。

当莹莹出来工作之后,她就发现,妈妈开始粘自己了,有事没事就打电话过来,主动跟自己聊一些家常;但是莹莹习惯了“冷淡”的妈妈,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和她聊天。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02

出了10万彩礼,方才嫁出家门。

一开始,母女两个人,只是聊一些家常,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就不断试探着,对女儿提各种要求了。

比如,妈妈要求,让女儿每个月固定给自己打钱,自己存起来,以后给她买嫁妆。

如果说,自己缺什么了,妈妈也会让女儿,想方设法给自己买;当女儿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妈妈也会干涉莹莹找男朋友,要求她,必须嫁给富有的家庭。

莹莹遇到现在的老公,她的妈妈开始各种挑刺儿,嫌弃对方家境不理想,女儿嫁过去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所以免不了一番阻挠。

但是,父母都拗不过莹莹的坚持,最后妈妈松了口,但是开出了高价彩礼,没有二十万,坚决不让莹莹嫁过去。

这个彩礼的数目,在当地算很高了,但是莹莹妈妈咬牙不松口。

僵持不下的时候,莹莹的妹妹劝妈妈说,你就两个女儿,将来也是我们给你养老的,你现在这么逼着姐姐,会让姐姐远离你的。

听了小女儿的话,妈妈觉得有道理,最后要了10万彩礼,说是留着给自己养老。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03

婚姻生活中,婆婆怜惜儿媳妇。

莹莹工作以来,存在妈妈那里的嫁妆钱,一分都没要,此外老公出了10万的彩礼,她才从娘家嫁到了婆家。

虽然如此,老公的一家人,并没有对莹莹有什么看法。

相反的,婆婆对这个儿媳妇,充满了怜惜之情,因为婆婆从儿子那里得知,莹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知道儿媳妇是一个缺乏母爱的女人。

女儿结婚之后,莹莹的妈妈,并没有放弃占便宜的心思,反而更加粘着莹莹了;平日里,妈妈总是找各种借口,让莹莹回娘家,还会主动打听,女儿婆家的种种情况。

莹莹知道,这个是自己的亲妈,但是相比之下,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却更加怜惜自己,对待自己像亲生女儿一般。

在婆家做家务,婆婆看见了都会拦着,说她还能干,让莹莹忙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用做这些家务活。

而莹莹回了娘家,妈妈就会指使她做这做那,各种各样的活,都放在那里,等着她回来做,甚至妈妈还会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婆家的人了,现在能为娘家做一点是一点。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04

吃醋后的母亲,对女儿冷嘲热讽。

有一次,婆婆过生日,请了亲戚朋友来家里聚餐。

而莹莹的妈妈,作为亲家,也过来给她的婆婆过寿,于是两个亲家,有了坐到一起闲聊的机会。

婆婆夸亲家,说她养了个好女儿,自己的儿子有福气,才娶到了莹莹。

无意中,婆婆透露了,儿媳妇为了自己的生日尽心了,莹莹不仅一手操办寿宴,还给自己买了金首饰,一边说着,她还向莹莹妈,展示脖子上的金项链和手上的金戒指。

莹莹妈听了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消失了,心情一下就变糟糕了,但在表面上,她还是勉强堆满了笑脸,回家第二天,她就打电话给女儿,让莹莹回趟娘家。

莹莹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赶紧回了去;谁知莹莹一到家,妈妈就冷嘲热讽,数落女儿说,她找到了好婆家,对待婆婆那么好,要知道她们俩才是亲母女。

听了母亲的话,莹莹一头雾水,于是问妈妈怎么了?对方就说,为什么给婆婆买了那么贵重的金首饰,自己都没有这个待遇。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05

将心比心,给婆婆是应该的。

说实在的,给婆婆买首饰时,莹莹就感觉着,一家人对待自己很好,婆婆比亲妈还要温暖善良,她打心眼里,想对婆婆好一点。

于是,莹莹就实话实说,说婆婆心地善良,平时对自己很好,她想着没送过婆婆什么礼物,于是就借着老人家过生日的机会,给婆婆买了。

妈妈的醋意大发,马上来了一句,我才是你亲妈,你怎么不给我买。

莹莹一听,原来妈妈是妒忌了,但是她转念一想,平时自己也没少给妈妈买东西,也给了她不少钱,这其中的价值,远比给婆婆买的金首饰要高多了,真搞不懂妈妈争个什么劲儿。

“闺女,咱们才是亲母女”,听了母亲的这句话,莹莹的心里是这样的想的,“将心比心,婆婆待我更好”,这也是她的真实感受。

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是这些话,却不能对妈妈说出口,莹莹只能耐住性子,跟自己的妈妈说,你喜欢的话,咱们现在就去买。

即便给妈妈,也买了首饰,但并不是莹莹自己心甘情愿的,只不过是站在女儿的角度上,孝顺自己的母亲罢了,因为她从母亲那里,真的找不到一丝亲情。

女儿出嫁后,婆媳融洽,母亲却“醋意大发”,“咱们才是亲母女”

栀儿的话:

有句老话常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将心比心”。

即便是亲情,如果彼此的相处中,某一方接二连三触碰了底线,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让这段情分消磨一光。

在樵夫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生了五个孩子,其中第五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里,前面四个女儿,很难成为被宠的对象。

偏心儿子的父母,虽然将孩子都拉扯大了,但是四个女儿在这样的家庭中,真的无法找到亲情的温暖,而当到了结婚的年龄后,她们纷纷丢下了一笔彩礼钱,然后选择了远嫁。

如同莹莹的遭遇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母亲带给自己的温暖,但是好在,她还愿意孝顺对方,在结婚之后,也能够不断去补贴母亲。

但是,莹莹的内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很显然,她为母亲付出的时候,内心还是很憋屈的,而那个对待自己好的婆婆,却在轻松之间,就赢得了莹莹的真心。

我们感叹莹莹的经历之时,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受,那便是亲情诚可贵,但是也需要彼此去珍惜,不要用毫无底线的索取,伤了亲人的心,最终受伤的,很有可能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