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作為一個山西人,最愛吃的麵食是燜面。想聽聽大家都愛吃哪些地方的哪種麵食??

鍋不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飲食文化,旅遊到了那裡,大家都會用心的品嚐當地的美食,喜歡吃的回到家裡,就會學著試做,我就經常的這樣做,雖然學的不是很正宗,但是自己覺著還是比較不錯,畢竟人家的飲食文化,已經是源遠流長了,不是我們一時半會就能學的來的,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南方人喜歡吃麵,做為東北人的我,不是很喜歡吃麵條之類的麵食,而我最喜歡吃東北地區的,各種各樣的帶餡的各種麵食,而且每一種帶餡的麵食,我不僅喜歡吃,我更喜歡做,幾乎每天都換著花樣的做,家裡人都非常喜歡吃我做的帶餡麵食,不僅麵食的樣子花樣多變,就連做麵食的餡料我都是變化多端,各種肉餡和各種菜餡換著樣的做,就連餃子的外形我都是包成各種各樣的。


我經常做的幾種帶餡麵食有餃子、鍋烙、包子、回頭、大餡盒子、餡餅等等,尤其是我們阜新地區的蒙古貞餡餅,希面大餡皮薄,透明,油汪汪那個誘人勁就甭提了!來到我們阜新的外地人,必須吃一次正宗的蒙古貞餡餅,才不枉來,絕對是你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再配上一碗阜新它本羊湯,真是幸福美美噠!

其實很多人認為包餃子,烙餡餅,包包子等等太費事了,我就沒有這種感覺,做這些東西,我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習以為常了,並且是說做就做,做的好吃又好看,就連蒸饅頭和混合面的發糕我都是非常的拿手。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經常做的幾樣帶餡的麵食。


不論是餃子、包子、餡餅
、鍋烙、回頭還是盒子,其餡料的原材料和餡料的和發都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區別,無論是肉餡還是菜餡。

區別在於每一樣叫法的麵食的外形特徵不是一樣而已,烹製的過程和方法有區別而已,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來的外形雖然一樣,可是味道卻截然不同。





餃子又分水餃和蒸餃,兩種形式,雖然包出來的都是外形一樣,但是這兩種餃子的和麵方式不同,水餃用涼水和麵,而蒸餃用熱水湯麵,餡料沒有區別,但口感各異。








餡餅我介紹的是,我們阜新地區的蒙古貞餡餅,用涼水使用筷子攪和特別希面,麵皮用手拍而不用擀麵杖,把餡料包進去後,還是用手把餅子拍薄,然後放到鍋裡面,兩面翻著烙熟,抹上油鼓出大泡,證明熟了就可以出鍋了,那個香就別提了!




回頭的做法就是把餡料,放入到麵皮裡以後,中間大部分捏死,而兩邊留出活口,就是不能捏死,然後放到平底鍋裡,放之前首先在鍋底抹上少許油,防止粘鍋,包好的成品挨排放好在鍋底後,在往鍋裡面放入半小碗涼水,然後蓋上鍋蓋,大約8分鐘左右,聽到鍋裡面有滋滋的響聲,水靠幹了,就可以出鍋了,油汪汪的又酥又脆特別香。






包子餡料的做法與餃子和回頭一樣,只是麵皮是用發麵的,首先用安琪酵母,把面發酵了,之後在把餡料包入到麵皮裡面,可以包成圓形,也可以包成餃子形的,放到鍋裡面蒸熟,宣騰騰軟乎乎,非常好吃。





大餡盒子包法與餃子一樣,只是在放到鍋裡面以後,把餃子按扁扁的,放之前也是先把鍋底抹上少許油,防止粘鍋,兩面翻著來回烙,出鍋以後也是非常的香,尤其是韭菜餡的,剛出鍋味道鮮美及了!




鍋烙的做法與回頭基本上相式,只是鍋烙的外形與餃子是一樣的。餃子包好後,先在鍋底抹上少許油,然後將餃子挨排放入到鍋裡,放入半小碗涼水,蓋上鍋蓋,大約8分鐘左右,聽到鍋裡面有滋滋生,出國就可以吃了。










好了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幾種帶餡的麵食介紹。




山野菜養生


我也比較愛吃麵食,和山西人的口味不太一樣,我非常愛吃大餅,各種大餅。比如千層油餅、發麵餅等,當然還有最好吃的糖餅。

千層油餅吃起來軟軟的,面香和油香混合,外皮烙的脆一點,裡面軟軟的,不用副食,就可以撐著。

食材很簡單:麵粉、鹽、豬油、植物油。

做法也很簡單:麵粉加溫鹽水和麵,軟軟的揉好,醒面二十分鐘。再擀成薄薄的一大張麵餅,將豬油用微波爐化開,均勻的塗在麵餅上,從一側向另一側將大面餅捲起,切成小孩拳頭大小的一個一個小麵餅,再擀成半釐米厚的小餅。接下來鍋內放植物油,油溫六成熱時,將麵餅放入鍋內慢慢烙,一面變色後翻一下,直到兩面都烙成金黃色,就可以裝盤開吃了。

發麵餅和糖餅做起來也不難,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家常做法,吃起來也是非常的香。不行了,饞了,去流一會兒口水再回來!O(∩_∩)O~!!


糖餅加糖


我並不是很喜歡吃麵,沒有一個好的臊子,就沒有好吃的麵條。所以我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臊子來下麵條。

成都這邊有有寬面,筍子牛肉寬湯麵還不錯。韭菜葉子面,這個面適合大多的臊子和醋調,幹拌,燃面。還有銀絲面,很細的面,特巴味道。還有一種棍棍面,和韭菜葉子比,要硬一些。

隨便啥面,都離不開臊子。臊子是麵條的靈魂。幹臊子,稀臊子,紅燒臊子,酸菜臊子,炒菜臊子,滷肉臊子,碗雜臊子等幾個系列,在川西平原上都能吃到。

簡單介紹幾個,酸豇豆牛肉沫臊子,煙筍子牛肉寬湯臊子,香菇雜醬臊子,芹菜肉沫臊子,坨坨牛肉臊子,紅燒肉臊子,回鍋肉臊子,豆腐乾臊子,……。


豐雨葉


麵食是我國北方居民的主要食糧,除了麵包麵點之外,饅頭大餅包子類主食外,吃的最多是餃子麵條了。

在我們天津很多人愛吃鍋貼餃子,但麵條卻是最方便最常食用的。天津人也創造了炒麵.燜面,涼麵.打囪面,加上外來的板面拉麵刀削麵等等。豐富了百姓餐桌,也吊足食客胃口。

現在快到炎夏了,很多人沒胃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苦夏”因此我介紹一種吃法以饋朋友賞識。首先請您準備好冷開水,再把做好的面片切成稜形煮好後放入冷開水中。這時依自己口味放入麻醬.蒜泥.花椒油.辣油等,香椿.黃瓜絲.水羅卜絲等。如果您有興趣再喝上點冰鎮啤,配上一盤醬豬耳羊肉串什麼的,最後吃上幾碗自己親手做的涼麵,那麼您這個夏天一定過得爽。


西沽釣翁


我覺得還是山西的刀削麵好吃!


mdjcwc


我08年到湖北襄陽讀書,因為在湖北,所以襄陽也有武漢熱乾麵吃,我在戶部巷吃過,個人不太喜歡吃熱乾麵,但是對襄陽的牛雜麵,牛肉麵非常喜愛,當地人喜歡把吃早飯稱作過早,我有一大學同學就是襄陽本地的,是他帶我第一次去吃的,我開始認為的牛肉麵應該和普通麵館吃的牛肉拉麵之類的沒有不同,但吃過以後非常過癮,當時在隆中上學,經常週末坐車到市區去過早,就為吃一碗正宗的牛雜麵,好像是在一橋還是二橋附近的,太久了,記不得了,那邊有很多賣牛肉牛骨的,相對應也有賣面的……

襄陽牛雜麵麵條是鹼面,一辣二麻三鮮,湯好喝,牛雜也爽口,紅紅的辣子和牛油,綠綠的香菜,有色,有香更有味……配上一碗襄陽黃酒,那這過早真是到位了……




尖叫的小阿星


我是徽州人,土生土長的徽州人,說到麵食,不得不說我們徽州的澆頭面,徽州澆頭面,一碗隆重而又恭敬的麵條 。在舊時光,這碗麵可不是時時能吃到,多半隻有紅白喜事,房子上樑,辭舊迎新的時辰才能有幸品嚐,是真正檯面上的面。

澆頭面, 面不稀奇。舊時是自己家拿些麵粉到村裡有壓面機的農家,自己去搖,那也是我兒時滿滿的記憶,麵粉和上水在一個淺淺的缸裡,先用手來回地挫,之後放在機器裡壓成寬20公分左右的捲筒麵皮,要多壓幾次,面才有勁道,最後機器上上面刀,把麵皮壓成麵條,舊時那機器是人工搖一個大輪子的,2斤面搖下來滿頭大汗,現在全是自動化,更省事的現在可以直接買到麵條。

澆頭, 一般是提前製作好的。 澆頭很是樸實, 採用豆乾,筍乾和新鮮的豬肉為原料。 起鍋熱菜籽油, 先下肉絲, 出油爆香, 再下筍乾和浸泡去鹽分後撕成細條的筍乾, 翻炒,淋上醬油味精, 最後來點大蒜葉子增香增色, 一道完美的澆頭便完成了。 澆頭在鍋裡翻騰,不同的食材發出不同的香味,觸發你不同的味蕾,但又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簡直就是四季的融合。炒好的澆頭可用用上一週, 冬日的寒溫真是保鮮的最好方式。

澆頭面:大鍋煮水燒開先燙小青菜,青菜燙好撈起再下麵條, 另一隻小鍋熱做好的澆頭。 大白瓷碗一排排開, 各自放入燙過開水的青菜,醬油,味精,豬油,小蔥花,衝進開水,等面燒2開,起鍋放入煮好的麵條,夾兩筷子澆頭,有時也配2個茶葉蛋放在面中, 一碗新鮮熱鬧的澆頭面就可以上桌了。

面有澆頭才好吃,有時候我們會自己捧著一碗麵,走到裝著澆頭的鍋邊偷偷地夾好幾筷澆頭放在麵碗裡。面裡有湯,有水,有菜,有肉,有筍,還有茶葉蛋,簡直就是食物的精品薈萃,淡醬色的湯清澈見底,面潔白精細,幾顆蔥花碧綠,幾根紅椒絲點綴,加上香氣嫋嫋的澆頭,不知不覺中便讓人感受到徽州澆頭面的精、雅、細、巧,真是色香味俱全,能不好吃嗎?

我們徽州人真會吃,就一碗麵都吃的這麼講究,這就可以看出徽州的美食不是浪得虛名的!





徽州小江


我在成都居住,最愛吃”龍抄手”。抄手者,四川人呼餛飩是也。龍抄手是成都名小吃首位。餡大皮薄湯鮮,價錢又不貴。《人民畫報》曾作報道。現在”川菜”遍天下,仿貨不少。惟獨成都幾項名小吃只有成都有。為何。沒這手藝,仿不下來!


王祖蔭1


我們這裡人就愛吃的是:油潑辣子面,麵條寬而筋道,有美譽陝西八大怪其一,麵條象褲袋。放上蔥薑蒜,和其它佐料,再放點辣椒麵,因人而異,喜歡吃辣椒多的,多放些,吃辣椒少的,少放些。把菜籽油燒到七八成,用油一潑,一碗油潑辣子面就好了。姜味可口!


老牧1977


喜歡吃濰坊高密的爐包。高密爐包和上海的生煎包不大一樣,高密爐包用的是水澱粉,上海生煎包用的是水。韭菜肉丁包,翠綠的韭菜配上炒好的醬肉丁想想就流口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