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藥品帶量採購下半場:新方法、新競爭、新格局

——藥品降價的獲益者是誰?

——哪些公司會勝出?

——民族藥企會不會倒下?

1、新方法:價格競爭從提價到降價

對於醫藥企業來講,帶量採購放開了一個新的競爭手段——價格戰。以往的價格競爭,往往是通過提價來競爭,即通過更高的市場定價來保障各利益相關方獲益,以及未來充足的降價空間。而帶量採購終於打開了降價競爭的大門,醫保費用支付方終於決定集中手中的採購權,來批量購買藥品。這種新的價格競爭機會,終於使醫藥企業可以像其他消費品行業一樣,可以使用提價、降價兩種價格手段來調節自身競爭能力。

新的價格競爭環境下,在特定的治療領域中,優勢藥企會逐漸形成“創新藥品+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品”的產品組合格局。創新藥品主要通過提價這一價格手段成為現金牛;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雖為廋狗,但作為打開市場的敲門磚、限制競爭對手競爭能力而成為新的護城河。同時,營銷團隊將創新藥品和仿製藥品進行組合營銷推廣,也保證了這些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市場佔有率的可持續,從而使護城河水量得以保持。

2、新競爭:從資格賽轉變為淘汰賽

所以新的競爭是淘汰賽,得創新藥者可以得市場,而創新藥品的玩法將會轉變為高低配的組合營銷。這一方面會倒逼內資藥企加速進行供給側改革,開發更多創新藥品;另一方面擁有大量創新藥品的外企也可能會逐步引入低價的仿製藥或將過專利期原研藥一降到底,為專利藥贏得更多市場空間。

除了創新藥品之外,像富士康一樣的代工廠——專注於仿製藥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也會逐步迎來春天。即通過強大的仿製藥儲備,以及生產成本優勢,與創新藥品企業以轉讓、合作推廣、合資公司等形式形成新的競爭力量。當然,營銷代理公司、

3、新格局:以疾病類型為劃分的獨角獸凸顯

值得我們投資或工作的藥企在哪裡?在某一疾病類型(或治療領域)內創新藥佈局最合理的企業將會勝出。也就是說,在針對特定疾病類型患者群,治療方案選擇中創新藥品越多的企業優勢可能越大。這更需要藥企在特定治療領域內深耕,而不是像過往一樣廣撒網。

新的格局下,要想贏得未來,或者說講一個感覺有未來的故事,將會是以疾病類型為中心,論述自身產品組合是在所有治療方案中的最優組合,並且以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擠掉競爭對手,使潛在競爭對手進入成本極高。而資本市場也將更青睞於能講類似故事的企業,那些揹負孵化獨角獸任務的組織也將找到更多的高潛力藥企。

外企在這樣的環境下,已有大量仿製藥的專利藥將加速退出競爭,相應的醫藥代表將流入其他企業。而內資企業在一致性評價國家信譽背書的戰略機遇下,取得與外資企業同臺競技的機會。誰主沉浮,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