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下的個體戶,我想為自己代言,怎麼存活?

真是真假是假


疫情會讓一些實力弱,現金流差的倒下,活下來的生意會更好,要堅定信心


財經揭幕行者


大家好,作為個體商戶的我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疫情之下,讓中國市場都變得非常的蕭條,包括個體戶。他們為了理想,為了生存,有的人被貧窮所迫,被境遇所壓,他們前往郊縣和市鎮,終日忙碌於街頭,奔波於檔口。現在幾乎所有的關注都集中在疫情之下的企業上,沒有人關心個體戶。但在中國更普遍的狀況是個體戶的數量遠高於想象。

中國有多少個體戶呢?

按國家統計局指標口徑,企業法人約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戶,中小微企業佔市場主體的比重超90%。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那麼中國有多少從事個體經營的零售店?

在全中國,這樣的存量門店應該在5000萬家左右。包含了手機,服裝,家電等等。

無論在疫情之前或是疫情之後,個體戶們都處在失語的狀態,因為他們的故事不性感,也過於微小。

哪怕沒有疫情的衝擊,供應鏈能力不足、常年壓貨、資金週轉困難以及門店形象陳舊,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零售店積患已久的重疾了,這些問題環環相扣行成不良循環。因為供應鏈能力不足,所以產品更迭速度差,品種少,從而導致常年壓貨,從而資金週轉困難,從而門頭和陳列都捨不得更新,從而顧客更少。在他們準備春節旺季大幹一場的時候,就遭遇了疫情的打擊。個體戶們的倒閉,也不會損失幾億 ,因此也不會在互聯網驚得無限的轉發。但卻是更具體的,更具有普適性的。對於中國更多的個體經營者而言,那個店就是他這一輩子所有的心血,沒有了就是沒有了,別提啥東山再起了。

疫情過後,對於還是遵循傳統銷售方式的個體商戶要加速學習和轉型。加速大家學習和提高抗風險能力,改變過去的經營模式。但是很大一部分個體戶很難去學習和掌握現在流行的銷售模式,也沒有非常成熟的人脈關係網絡和資源。

而更好的解決方案,需要國家和企業從商業的角度出發拿出共生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慈善的解決方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這片幾乎不出現在商戰頭條的江湖裡,他們需要自救,他們也需要迭代和升級,不能等著被救援,被淘汰。

《艋舺》裡說:風往哪裡吹,草就必須往哪裡倒。我年輕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是風,等到遍體鱗傷,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微不足道草。

作為個體商戶復工的我們,面臨著市場無人,房租照交,只能自己硬抗著。





由理理說


想為自己代言,就是想擁有自己或者實體店的私域流量。

這次疫情造成個體戶關門不能營業。損失較嚴重。很多實體店老闆開始想結合自己的實體店朝線上發展。

如何為自己代言,構建屬於自己的私域流量?

作為個體戶想為自己代言,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最好的方式,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利用好自己的個人微信號。

相對於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個人微信號的私密性與安全性更強。有些個體戶老闆的實體店的個人微信號好友超過5萬(多個個人微信號的總和)。這些個人微信號的影響力比一個10萬粉絲的公眾號大得多。

那麼作為個體戶實體店微信好友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線上來源。最快捷有效的就是公眾號了,可以定時在公眾號裡推送自己的個人微信號,也可以通過微信號引流粉絲進入微信群,然後通過微信群添加好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對方本身就是你的精準用戶,對你具備天然的信任。這批粉絲是誕生核心用戶最佳土壤。

另一種方式你可以建群當群主,你可以在微信群裡邀請群友拉好友入群,然後你在添加人群的新群友,這也是壯大微信好友的方法。

其次,是利用線下的各種聚會。個體戶實體店老闆基本不可能有時間去添加陌生人為好友,要有效利用人脈關係,大膽主動的添加好友,這是必須要具備的開拓精神。

個體戶如何將朋友圈的私域流量轉化為購買力?

微信朋友圈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社交平臺,大家在這個圈子裡曬各種照片,吐槽。但微信朋友圈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社交平臺,經營得當的話,他不僅能為個體戶的店鋪引流,還能培訓公眾號的用戶。事實上,高質量的個人微信號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朋友圈是塑造你專業形象與個人信用的地方,大家接受了你,信任了你,自然就會來照顧你的生意。

個體戶想為自己代言,還可以以其他形式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擁有自己的粉絲群體,比如通過自媒體的形式,直播的形式等等。

總結:個體戶想為自己代言,就是要利用互聯網工具,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人格化的打造,然後經過社交化裂變,形成自己的專屬流量,從而轉化為自己產品的銷售。

(本文完)


家林頻道


大家好:我是綠茶碎碎念,個體戶

我是百貨的小型連鎖店經營者,這場疫情徹底打破了我實體經營的模式。

今年的疫情長達一個多月,即使復工,短時間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難以建立,能在網上買到的絕不逛街購物。

這是促使我們轉型的重要因素,錯過了電商、又錯過了微商、一場疫情讓我抓住了直播風口。

以實體店為依託,線上直播更能得到顧客的認可,實體店的會員在直播中會得到更多的優惠,多年積累的會員是我們忠實的鐵粉[贊]

所以說:個體戶只要轉變思路,什麼時候行動起來都不晚。

綜上所述:我要為個體戶代言,要相信政府,依託網絡,線上線下結合,為咱倆個體戶闖出一片新天地。

個體戶,加油💪





綠茶碎碎念


謝謝悟空回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回答如下:

1、積極自救:先活下來,才是王道。多關注當地政府陸續推出的優惠減免政策;如有貸款壓力的主動溝通銀行申請還本付息延期;尋求同行之間互幫互助。

2、資金規劃:未雨綢繆,做好資金的規劃,合理儲蓄和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3、拓寬營銷:疫情迫使實體店關門停業,失去了收入。所以,要藉助互聯網,儘快打通網絡營銷渠道,給自己多條生路。淘寶開店、微商、視頻直播賣貨,都可以嘗試去做,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4、自身優化:疫情催生了宅經濟,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需求和理念也隨之變化,多去考慮多去觀察,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商品結構和服務模式,適應形勢發展,才能第一時間抓住機遇。

總之,要相信國家,相信自己。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零售人小侯


疫情的突襲,給全社會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衝擊,既有生活方式的約束,也給工薪階層和經營個體戶甚至很多中小企業大眾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首先要認清形勢,挖掘當下社會,大眾需求有,同時也要考慮可能存在的生活工作方式演進帶來的需求可能,每個人都是消費者,站在消費者立場分析需求,有必要的話,適當調整經營方向應該是當誤之計。

另外,儘可能保持一定的資金流,需要確保根基不受大的衝擊。


人在旅途面朝大海


怎麼存活,危機危與機並存,一定記得輕資產,一定記得留足夠的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