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不要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對抗,接納便是修行"如何看待這句話?

十二十頁


無善無噁心之體,知善知惡是良知。糟糕的事是一些影響心情的小事,不應放在心上,接納就是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去做更大更有意義的事。


情深是家


人生的所有痛苦,根源並不是外在遭遇的苦難,而是由於內心排斥,一味與世界對抗的情緒。

人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去對抗,要學會接受生命中出現的種種形態,不管人生經歷了什麼,把這些看似糟糕的事情,想要排斥的事情,從內心去接納,把它們當做生命本然出現的一種狀態。

不管遇見了什麼,都能夠坦然的接受,你才會遇見一個更好的人生,拋開對抗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減少內心的痛苦。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支離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崑崙的虛無之所裡遊樂觀賞,那裡曾經是黃帝休息的地方。

過了一會,滑介叔的左手長了一個疙瘩,他感覺到驚恐不安,並且厭惡這個東西。

支離叔就說:“你討厭這個東西嗎?”

滑介叔說:“不,我怎麼會討厭他呢?具有生命的形體,不過是藉助外物而形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東西,就像灰土微粒一時間的聚合和積累。人的死與生也猶如白天和黑夜交替運行一樣,況且我和你一同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如今這變化來到我身上,我怎麼會討厭它呢?”

這是莊子通過兩人的對話,闡述了人對於外物的一種豁然態度,無論是健康或者是疾病,都是在自己身上的一種反應,當你不在意的時候,這些事情便傷害不了你。

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東西並不是苦難,而是自己的情緒。

當生命中出現不好的形態時,你越是“對抗”,情緒越是糟糕。

而最糟糕的是,很多人對於“負面情緒本身”也特別排斥,比如說有一些人遇到糟糕的事情,他不由自主的會產生負面情緒,這個時候他又排斥這種負面情緒,認為負面情緒又再次傷害了自己,又有二重對抗之心,這就是痛中加痛。

不管生命出現了什麼樣的嘈雜和痛苦,又或者是內心出現了負面情緒,都坦然的去接受。

就拿負面情緒來說,負面情緒的出現,也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人生的修行和境界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痛苦的負面情緒之上。

某一個知名企業的創始人,他說過這樣一番話:“順境不會讓一個人成長,只有痛苦才能讓一個人變得偉大。”

佛家說:“在痛苦中修行”。

逆境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是修行自己的“一葉扁舟”,乘坐這一葉扁舟,你才能上岸。

《道德經》中說“福禍相依”,萬事好和壞都是互相影響的,那些你認為痛苦的事情,也會孕育著好的影響。

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要排斥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心態呢,所以,不要去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對抗。古人云:“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世人被外在名利束縛,所以總說“人事皆為苦海”,卻不知外面青山綠水,澗石林立,野花與鳥兒同唱,山谷應答著樵夫高歌,這都是人間美景。人世間並非凡夫之地,人生也不是苦海,不過是內心落入繁瑣之中罷了。

如果說世間的苦海是那些生離死別,那麼既然身處於苦海之中,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人生的苦痛呢?

因為每一種人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經歷親人的離去,經歷愛的人從身邊消失等,每一個人都無可倖免。

那麼為什麼還要對抗這些東西呢,既然終究要經歷,為什麼還要排斥呢?

無論遇見了什麼,都坦然的去接受,該你遇見的苦難,一個都不會少,但是不該用對抗的心思去面對,該痛苦的時候就痛苦,該哭的時候就哭,哭完之後繼續生活。

就好像《莊子》之中所說的“呆若木雞”的狀態,以混沌淡然之心處世,以無情無慾之念去面對世間的所有,這種狀態才是真正的超脫。





學習做人


並不完全認同此觀點,個人認為接納不等同修行。

一般意義上的接納,不一定是變好的開始。

比如不想起床,睡了一天,沒去工作,然後對自己說,要自我接納。本來決定了去健身房,但是忽然感覺好累,乾脆賴在沙發上,抱著一袋薯片看電視,吃完了覺得很罪惡,忽然想起,要自我接納。跟家人吵架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回頭想想,有什麼好後悔的,誰讓他先惹我不高興的呢?我要接納自己,接納我的脾氣就是這樣的。身邊的閨蜜一個個都戀愛結婚了,就自己還單著,抑制住內心的各種眼紅和對自己的批判,告訴自己,要自我接納。接納的事情很多,自己的出身、相貌、天份,也接受愛的人離開,接受親的人離世,接受喜歡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而更深層次的接納,我們不是為了接納而接納,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接納,當你接納了自己的不足,別忘了改變。如果你想接納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需要了解如何自我接納?認清自己。我對自己真實的評價是什麼?我對現在的生活真的滿意嗎?如果我按照現在這樣的步調生活,一年之後、五年之後、十年之後,我能讓自己滿意嗎?我會喜歡那時的自己嗎?為了讓我更喜歡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我還有哪些可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接納是在認清自己潛力的基礎上,追求一個比原有目標難度低一些、收穫少一些卻可行性高一些的新目標,在追求新目標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避免無止盡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個更開朗和向上的人。

普通人的修行更多是一種頓悟,就是通過某些特定的方法和生活方式,改變自己,使得自己從身體和精神上變得更好的一個過程。


silent小胖


"不要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對抗,接納便是修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即使"修行",也並不是要人們對外界的一切也即本題中的"任何"糟糕的事物全盤接納,修行的要義是引導人們要對生活行為有所甄別,有所內省,以弘法抑惡。如果修行的內涵止於對糟糕的事情"不對抗",修行的就只能解釋為"極端自私"、"極度膽小"了,如是,所謂的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縱觀人類歷史,社會總是在懲惡揚善的進程中發展的,即使主張"不殺生"的佛教,在濟世危難、生靈塗炭的危急情況下,也替天行道,仗劍安民,這些救民於水火的行為,從"開戒"一詞,就可以看出端倪。


尤拉


它的故事在眼前劃過。

一名護士,有人說“護士是生命靈魂的探索者。是醫生的一對眼睛。”而護士,也許你聽不到不會有人為你唱讚歌,而你的汗水卻在不停地洗白心中暗淡的血,而面對生命,你卻回報著一次次成功的歡笑,而當他歡笑地走向家庭和社會,或許,早已經忘記曾經從你手中為他從死神中奪回的生命,她就也一名護士,卻站在另一位病患面前為您深深地祈禱。

筆記中記錄了你,也記錄了她,她走了,在這個冬天。

白塔修建在崎堎山角的彎道上,雪虐的風在塔簷下修成長長的掛冰,一眼望去白色裹著的世界,尤如一身白色的僧衣由遠而近地道來,而她的足跡卻停留定格在這個塔下。

一杯塵土化積怨,何事與風爭。

不知何日,又誰人留言於此塔下。

2020年的冬天,哪麼寒冷,再也回不去的時間,卻永遠都有冰雪來去的世界,寒冷的人生境遇,卻在她暖意的雙手中給予生存的勇氣,呼吸機下的千萬張陌生的面孔,卻讓她懂得生命爭分奪秒親情的意義。累了,脫下一天的工作服,白色一件、一件掛在掛釘上,疲乏地走在下班的路上,開了門,爬在床上,動彈吃力地移動想象著下班前所有重複一遍工作的完整,補救分分秒秒的操作和記錄,又在緩緩低音的古箏樂中,進入夢鄉,如果有一天,我也如你坦然而去,又是否有人為我修一座白塔,安息腳下。一日醒來,不知道他走了,她又來了,日擬重複,奔跑在幾百平方米的臨床一線,病擊如牆倒,變更治療對策,心急腳快,思路敏捷,手快心不亂,情急腳無聲,跑呀!你是我的病人,給予你親情的呵護,暖暖手再扦管,暖暖手再扎針,生怕我冰冷的手刺激你溫暖的雙肩,更怕你為疾病流下一滴懼怕的眼淚,無言地相視,一雙眼睛傳遞著一定要活著,有你便是家。

天亮的早晨,她走了一一護士!天堂沒有眼淚。我踏踩在你走過的病區,修整著你穿過的著裝,我依然承載著你昨天的完成和末完成的使命,你高大的身影印記在每一件白衣裡,我們不是天使,而行使在天使受命的聖堂上,舉起右手宣誓:

同仁們,讓我們一起在南丁格爾的畫像前宣誓。我宣誓,我志願獻身護理事業,熱愛護理專業,謹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堅定救死扶傷的信念,尊重病人的權利,履行護士的職責。我宣誓,以真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永葆白衣天使的聖潔。我宣誓,求實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堅定信心,忠於職守。我宣誓,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把畢生精力奉獻給護理事業。

宣誓,我宣誓,我永遠記住今天,永遠記住這偉大而莊嚴的誓詞。

高高的白塔……


花斑飛蛾


典型的佛繫心態,不適合沒較全面“經歷”基礎的,悟性不足的人去運用,容易誤導認為消極或消沉的“走火入魔”。


天生自信不再自負


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某些不順心的事情!既然遇到了就不能逃避!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一定要大膽的去面對!要想用各種辦法來解決!

一個人,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就必須迎難而上!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除了違法的事情)都要先從最難處理的地方下手!等難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工作就很容易的快速的給完成了!


我的西北我的夢


這是我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你遇到一個糟糕的人或群體,你可能想去改變他。但如果他或他的命運不允許你去改變他,那你也沒辦法。你最明智的方法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當你的智慧德行遠超這些人時,你自然就知道如何應對這些糟糕的人和事。


yunyun945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事物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的。能看開想通就容易接納,能看開想通並接納不拒不擇就是修行。謝謝你的提問,我是這樣認識的。🙏👶


水磨山人


分清糟糕事情後果,再視情況而定。

如果有人令你不快,看似糟糕,大可一句“宰相肚裡能撐船”提升修行。

又如,這次疫情,不糟糕嗎?能接納嗎?首先不可接納它肆虐,必須抗爭;然後,接納抗爭後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