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導致500萬噸水產品存塘,我國菜粕消費關鍵看氣溫及投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我國餐飲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由此也使得我國水產品消費在原本的旺季之時陷入極大的困境,水產品也因此被大量壓塘。與此同時,今年我國南方地區氣溫普遍較往年同期偏高,本非常有利於水產飼料的消費,但由於目前水產品銷售不暢與利潤不佳,因此即便達到投餵要求的溫度,養殖戶投餵積極性也極低。存塘水產品能否及時出塘,將直接影響到養殖戶的資金回籠及後期投苗可能性和積極性。當然,後期的天氣變化也是非常關鍵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生重挫我國春節餐飲消費,也使得肉產品、水產品等食材原料產品的嚴重滯銷。據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45家定點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測情況來看,2月1-10日,各個市場的交易量僅為往年同期的10%左右,到上週為止在逐漸恢復,恢復到了往年同期的25%左右。據2月18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在北京表示,監測調度顯示山東、福建、湖北、廣東等12個生產大省存塘的水產品有近500萬噸,其中羅非魚、對蝦、小龍蝦和大宗淡水魚等壓塘的情況尤為嚴重。不過,好在後期我國農業農村部已積極組織水產品調運工作,將有助於壓塘水產品出塘及轉運。


疫情導致500萬噸水產品存塘,我國菜粕消費關鍵看氣溫及投苗

大量水產品的存塘對飼料消費是較為有利的潛在利好。因為一般而言,當水溫達到20℃以上時就需要給魚類進行一天一次的投餵,更高的水溫則需要進行每日更頻繁的飼料投餵。不過也有例外之時,當水溫僅短時間內剛達到標準時,也可選擇不投餵。而如今,由於水產品嚴重滯銷,價格一蹶不振,因此在糟糕的養殖效益下,多數養殖戶選擇了暫時的不投餵或少投餵。

疫情導致500萬噸水產品存塘,我國菜粕消費關鍵看氣溫及投苗

當然,暫時性的選擇不投餵是基於氣溫短時間內達到了投餵標準,如果長期超達到要求還是需要投餵的。不過,存糖量偏大,也將直接制約養殖戶的資金回籠,甚至可能會導致養殖戶血本無歸,影響到即將到來的春季水產養殖投苗工作。2020年第一造蝦投苗量若減少,必將影響到3-4個月之後的產量,進而影響到菜粕的需求量。

與此同時,後期天氣的持續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據天氣預報顯示,在連續較高氣溫後,進入3月份後,即下週,將會出現一波較為明顯的降溫,因此使得原本較為樂觀的水產飼料消費形勢變得不甚樂觀起來。當然總體上看,今年我國各地氣溫偏高,而且目前即將進入3月份,因此還是有利於水產飼料消費,有利於菜粕消費的。

疫情導致500萬噸水產品存塘,我國菜粕消費關鍵看氣溫及投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