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前線醫護日誌」且把思念化動力,櫻花開時定當歸

一定要把隊伍齊齊整整帶回家

圖/通訊員李朝 金小洣 黃詠欣提供

1月27日,臨危受命,帶隊16人馳援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出發時,沒想那麼多。去到武漢後,就知道了這不是一場“速決戰”!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臨床工作,提高臨床療效;還有就是一定要把隊伍齊齊整整帶回家!

做好防護,是打勝這場“戰疫”的重要環節

此次任命的臨時黨支部書記、放射科專家陳時洪副教授是隊裡年紀最長的。帶著一隊80年、90後的“孩子”們出來,必須當好“大哥”。

「前線醫護日誌」且把思念化動力,櫻花開時定當歸


一個月前,他們初到武漢。作為隊長,保證隊員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進隔離區前,他要求隊員們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必須做到萬無一失,不能有半點馬虎。身為醫護人員,防護的這根弦始終要繃緊,要打勝這場“戰疫”,首先要做好自我的防護,他說。

身為隊長,當然是要看好這些孩子們,隊裡有個“硬”規定,每天早晚讓大家報到,要求無論什麼問題,無論問題大小,都要第一時間報告。

這幾天隊裡的護士向冰,有點咳嗽,我心裡“咯噔”一下。今天正好白天沒班,一早趕緊帶他去做檢查。檢查結果正常!真是如釋重負啊。

肩負著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度過了生命中時間最漫長卻是最有意義的一個月。現在內心最大的信念就是:完成好任務,多治療病人,照顧好自己和隊員,早日平安歸來!

在病人最難的時候拉他一把

身為ICU的醫生,見多了各種危重病人。面對這次疫情,隨著負責的病人,越來越多達到出院標準,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他說,我們面對著的是鮮活的生命,我的責任就是竭盡全力,讓他們的生命繼續。

回顧這一個月時,疫情無情。有一對夫妻,老兩口,先後入院。老伯危重。老婆婆每日都心事重重,不吃也不喝,甚至不配合呼吸機的治療。看到婆婆不配合治療,非常著急,於是他很嚴肅地對婆婆說,你看,老伯現在狀況一點點在好轉,你要是不配合早點好起來,到時候你怎麼照顧他?經過隊員“輪番上陣”,各種勸說,婆婆終於肯吃東西,肯做治療了。

醫生的責任,大概就是在病人最難的時候,拉他一把。當患者對疾病重拾信心的時候,就是給醫生的最大的力量。

且把思念化動力,櫻花開時定當歸

敘述者:國家援助武漢中醫醫療隊、廣東省第二中醫院ICU護士徐丹丹

每一天的工作中都能聽到數不清的“謝謝”,很多時候我都特別感慨實在是受之有愧,因為得到的太多,能做的太少,偶爾也很無能為力!來武漢已經滿一個月了,有太多太多的感激、感動,被問的最多又最難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時候回來”?春天到了,廣州的木棉花開了,待我看過武漢的櫻花盛開再回家也不遲!

「前線醫護日誌」且把思念化動力,櫻花開時定當歸

ICU護士徐丹丹在隔離病房照顧病人

還清晰的記得大年初二那個下午,醫院緊急呼籲全體醫護人員報名,ICU至少要求5名護士。忙碌中的我只感覺當時全身頭皮發麻,心跳加快,接到護士長打來的電話時,我都不知道是太害怕還是太激動了!

不知不覺間,來武漢已經滿一個月了,看到隔離病房裡的很多患友已經從最初的無助和悲慼轉變為勇敢面對、積極向上的態度,跟家屬的來電中也多了許多輕鬆的話題。病毒是很可怕,不過更可怕的是自我添加的壓力和恐懼。其實在隔離病房裡,穿著“太空衣”的我們每個人都長得差不多,患友們很多時候也分不清誰是醫生、誰是護士,而他們知道的是“廣東隊”這個名字。我們是患友們的一束光,他們身體和情緒的好轉也是我們的一束光。

「前線醫護日誌」且把思念化動力,櫻花開時定當歸

在隔離病房外,政府部門、當地醫院、以及我們自己的醫院,不僅給我們鼓勵加油,還有實實在在的關愛!食品、藥品、生活用品,事無鉅細!特別感謝國家援助武漢中醫醫療團隊的小夥伴們,互助友愛、相互鼓勵,就像合作已久的老搭檔,這何嘗不是一束束溫暖的光芒啊!有光亮在的地方就是春天,就是陽光明媚的春天!

這些日子以來,被問的最多又最難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時候回來”?原來有很多人等著我的朋友圈更新,有很多人擔心我的安危,即使曾經不經常聯繫,如今都在牽掛著我!我想說:請放心!無需鼓勁,我們無人退縮!等我看過武漢的櫻花盛開再回家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