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漠河市全力构筑“硬核”城市堡垒

(许崴)漠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采取严上加严、细上加细、实上加实的超常规举措,发挥城市党建联合体作用,党组织建在一线,在职党员沉到一线,确保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社区保卫战。

“严”字当头——“小战区”变成“大本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看住门、管住人”要求,以阳光、松苑、桥北、明苑4个城镇社区为单位划定“分战区”。6名处级领导一线包片“作战”,在社区扎下“大本营”。牵头组建临时党组织,亲自挂帅、坐镇指挥,既当指挥员、调度员,又当战斗员、稽查员。包片领导挂图作战、排兵布阵,组织58个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总计994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到37个疫情防控片区。其中,在职党员304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70人,退休干部及大学生志愿者7人。为加强战时组织管理,包片处级领导采取网上办公和现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推行“日例会、日报告、日抽查、日反馈”工作机制,构建“统筹协调到党委、责任划分到支部、具体落实到党员、发动参与到群众”的疫情防控大格局。进入小区“四必管”,即:证件必验、口罩必戴、信息必登、外人必劝。外出小区“四必查”,即:卡口盘查、警力巡查、街面稽查、包片处级领导随机抽查。同时,在电视台开设“疫情曝光专栏”,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确保不疏一处、不漏一人。

“细”字着手——“软胶囊”变成“硬堡垒”。

市委组织部加强对一线临时党组织的管理,拨付专项党费,为一线值守人员提供党旗党徽、工作制度、会议记录、保温杯、食品、口罩、医用酒精、取暖设备等后勤保障。值守小区卡口的各单位就地取材、划区而治。一排排雪墙砌成冰雪长城,一道道彩条布围成安全屏障,一条条宣传标语鼓舞士气,一面面鲜红党旗引领方向。各值守单位拿出打“持久战”的劲头,有的搭建简易铁皮房,有的支起救灾帐篷,有的做成塑料围屋。志愿者以岗为荣、以苦为乐,把矗立在风雪中的临时岗卡戏称为“胶囊房”。但每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软胶囊”,实则都是一个硬核的“战斗堡垒”。防控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小组”和“党员先锋岗”。卡口悬挂党旗,建立活动阵地。党员佩戴党徽,一线亮明身份。日常管理做到“七有”,即:有组织阵地、有领导机构、有工作制度、有宣传标语、有专题通告、有出行示意图版、有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箱,从细节上展示了社区保卫战部署有力、管理有序、防控有效。派出6个稽查组,严格管理违规出行。推行公职人员工作证“单双号”限行制度。把轮岗时间由原来两小时调整为六小时,避免值班人员频繁轮换和扎堆现象。

“实”字托底——“冷板凳”变成“热网红”。疫情防控期间,漠河室外最低温度达零下30度左右。面对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各单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政一把手亲自坐镇,科级干部轮流带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站在前沿。法院、财政局等单位主要领导轮流靠前值守;前哨林场增设巡逻组,严控居民外出频率;漠河林场主动请缨,实行跨区域作战;河湾经营所结合实际,为群众提供紧急援助;富源沟管护区精心制作“疫”战小视频,鼓舞一线人员士气;大凌河管护区为外出采购的群众自制便于在雪地上拖行的“便民车”;金沟林场根据电子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为公职人员实行编号管理、出入打卡,最大限度实现人员不聚焦、不停留;百盛鞋城、欣利来蛋糕店等个体工商业主为小区值守人员捐赠发热鞋垫、爱心蛋糕;居民群众自发送来茶蛋、包子、姜茶、热宝等给养;文艺界人士采取诗词、歌曲、书法、漫画等形式,全景展示漠河干群同心、党群合力战“疫”情的感人瞬间。刷爆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最美战“疫”人,成为最北防疫线上最靓丽的红色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