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雞蛋黃散了還能吃嗎?

念念舊!


雞蛋散黃,只要沒有異味還是可以吃的。

蛋黃散開有很多原因:在運輸過程中雞蛋受到激烈震盪引起蛋黃膜破裂,從而造成散黃現象;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蛋白稀化後,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也會發生散黃現象;受過精的雞蛋經過一段時間孵化,蛋黃也會發散;細菌、黴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部,也會造成雞蛋散黃。

很多人都認為,蛋黃散了就不能吃了,想都不想就扔掉,怪可惜的。其實有些雞蛋並沒有壞,還可以吃的。比如劇烈搖動而散的雞蛋,這種散黃蛋液較濃,蛋白質沒有變性,黃清易於分開,無異味,可以食用。

由此可見,散黃蛋能不能吃僅有的衡量標準就是異味,如果雞蛋散黃並且有異味,當然就不能吃了;如果沒有異味,只是單純地散黃,那就是可以吃的。

擴展資料:

在發現蛋散黃後應先聞一聞其是否有異味,如果沒有異味,經高溫烹調後還可食用,建議用煎炒方式,因為這樣烹調對散黃有掩蓋作用,煮著或蒸著吃口感變化會更明顯。

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蛋白稀化後,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也會發生散黃現象。

受過精的雞蛋經過一段時間孵化,蛋黃也會發散。細菌、黴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部,也會造成雞蛋散黃。最好不要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