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大霄和徐曉峰誰的真實操作能力強一點?

股鼎記


李大霄是藍籌股的死多頭,近5年如果按李大霄的投資策略應該是2.8%的分紅+3%左右的收益,總共每年增長5.8%左右。徐曉峰是私募基金經理,雖然一直不合時宜的看空,但真實操作未必如此,虛虛實實不好說,可能吃一口就走。但他能夠活下來這麼久,說明他每年的收益至少8%以上。所以李大霄穩,徐曉峰贏!


下邑畫策


你好,我是投資參謀,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先說重點:李大霄和徐曉峰這兩個人誰的操作能力更強一點呢?我想說對於這兩個人的股市操盤能力怎麼樣,但是這兩個人的自媒體操作能力是很強!

李大霄是英大證券研究所的所長,其職業是搞研究,對於公司調研,以及基本面研究應該有一些功夫。而李大霄最讓人們熟知的應該就是其一直唱多的本領了,並且為此一次又一次的打臉也在所不辭,而網友對於其謾罵詆譭也從不回應,說明了其內心是可以接受自己唱多所形成的影響的,並且早已做好了被網友心裡準備。慢慢的李大霄就在股民網友心中成為了一個股市小丑的角色,並且廣為流傳,人盡皆知!

對於徐曉峰,本人認為其在自媒體行業,跟李大霄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但是他為什麼一直唱空呢?我認為應該只為兩個字,熱度。李大霄頭條粉絲五百六十多萬,徐曉峰微博粉色三百萬,李大霄頭條粉絲八十萬,徐曉峰頭條粉色三十萬。並且李大霄的活躍粉絲一直處於高位,徐曉峰和李大霄對著幹也就可以跟李大霄一樣平起平坐了,並且如果預測對了,可以順勢吸一些粉絲,而一旦預測錯了,也很好,吸一些黑粉給自己漲漲人氣!

說一下本次兩人的預測,李大霄可以說在這次更勝一籌,並且屬於對的一方。其實這兩個人的預測就很擲硬幣一樣,不是對就是錯了,而就這樣卻成為財經自媒體粉絲的聚集地,大部分人只是看個熱鬧,反正又不會虧錢。

總結:說一下問題的開端,兩人的操盤水平。徐曉峰認證是私募基金的負責人,而私募基金又是灰色地帶,魚龍混雜,而徐曉峰這個做私募的又把大把的時間放在了自媒體上面,說明了其私募基金做的也不怎麼樣!而李大霄貴為英大證券高管,而且又是簽約自媒體,而李大霄的時間和徐曉峰一樣都放在了自媒體上面,所以操盤水平也可見一般了!

我是投資參謀,感謝你關注!


投資參謀


兩個人都是網紅,一個是看空做多,一個是看多不做。代表的都是各自利益,而不是為了解救股民。

從職業軌跡來看,李大霄是肯定超過股票的;徐小峰這個人,號稱是私募,實戰業績並不清楚。

實戰業績,可能李大霄更好。

1、李大霄早期股民代表

李大霄並不是科班出身,是最早一批的股民,據說深圳股東證書排位很靠前。

這點來看,李大霄是有一定的實操能力。早一批的股民,賺錢效應還是比較強的。

後來李大霄入職證券公司,併成為了首席經濟學家,據江湖傳言此名頭也不是很值錢。

李大霄出名是在2000年後的博客時代,經常語不驚人的言論引起股民注意。

目前各大自媒體,李大霄的名氣很大,粉絲層級體量很大。

李大霄的職業在那裡,就是刺激大家買入,券商才會有利可圖。其所在的證券公司,也不是頭部企業,我們幾乎看不到他們的任何研報。

從熊市末期,李大霄就開始呼籲各種底而被網民調侃。

股市中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李大霄可謂用心良苦。

這一點,李大霄水平值得大家反思。

2、徐小峰,私募的吶喊

徐小峰號稱私募,但是行內人都知道私募並不是那麼高大上。

私募行業的資金是市場募集而來,忽悠自己的專業能力代客理財。但是眾多私募機構中,虧損的也是大把。

徐小峰就是此類代表,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讓散戶把錢交給他們操作。潛臺詞就是你們不行,我們才是最專業的。

徐小峰操盤水平並沒有披露,可以從他的言論中得出,他的水平很一般!

所有放大風險的人都是別有用心,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業務資金能夠壯大。

3、無對錯,只是資本代言人

李大霄希望散戶多交易,這樣其代表的證券公司在有利可圖。

徐小峰唱空,希望散戶越來越少,這樣私募資金不會形成無水之餘。

兩個人都是資本的不同代表,發言都是在為自己收入站臺。

我曾經有個頂部的評判標準,一旦徐小峰唱多基本到頂;一旦李大霄唱空,底部來臨。

但是我忽略了兩個人的堅強,因為兩個人已經不存在什麼時候改口。

這一點我很佩服資本的力量,能讓很多人迷失本性。

以上就是我對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實操能力李大霄更強,但是兩個人現在都被利益綁架,無所謂水平。

這兩個人就是說相聲的,各位看熱鬧就行。何必較真呢?


牛牛牛說財經


這兩個人沒有可比性。

咱們暫不提證券從業人員能不能炒股這個問題,單是兩人的研究方向就差了老遠。

大校是做宏觀研究的,這種人如果放在股票實操中多半就是個書呆子,很難受得住股市的腥風血雨。好有一比:動車司機可以掌握動車的方向,卻未必能瞭解每個動車零部件的性能。

但這個不妨礙大校頻頻對股市做出預言,從而成了老沙以來股市最知名的網紅級人物。大校的月球頂、嬰兒底、少年底、青春底、中國牛、少年牛、大國牛、開放牛、精英牛、愛國牛、國際牛……等等花樣翻新的專有名詞確實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注意力經濟下,粉絲就代表名和利,單從這點來看,大校確實很成功,過得也很滋潤。至於炒股水平嘛,那就難說的很。

徐曉峰是私募從業人員,操盤是他的本職工作,操作水平肯定甩大校一條街。這是工作性質和方向決定的。如果比宏觀方向的把握,那徐應該就不是大校的對手了。

大家都清楚,一個普通的男人想在網絡走紅,有一招是必殺技:那就是使用絕對化的言論。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言論越驚悚、越不合常規,就越能引人矚目,就越走紅。

大校和徐走的是兩個極端,一個死多,一個死空。目的並不僅僅是展示觀點分享研究成果,更多的是為了吸引關注。私下裡他們做多做空誰會真正關心呢?言論只是他們公開的一面罷了。

可以確定的是,股市實操,大校不如徐。這可不是以名氣大小論的。

大白話說財經,我是斷斷斷水刀。歡迎留言交流切磋。


斷斷斷水刀


從定位來說,兩者差距很大。

大霄是證券公司研究所所長,手底下一大堆名校金融專業的高材生。他們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場的大趨勢,而不是研究短線變化或者熱點板塊。

徐曉峰是個體戶,雖說是開了公司,但跟大霄公司比起來小巫見大巫。每天文字直播或者視頻直播對於股指當天或幾天內的變化,說白了就是預測短線行情。

這兩者的主攻方向是相反。另外大霄作為證券從業者,是不能炒股的,所以真是操作能力無人知曉。但既然能當所長,必然有其過人之處,這不是各種底的判斷失誤可以否定的,況且我一直認為他有時是故意放煙霧彈,也有時判斷是對的,但受外力影響而出現改變。不然這種錯誤率怎麼會有這麼大公司高薪聘請他。

徐曉峰有時候判斷還比較準,但多半都是根據常識性技術指標來判斷,這種指標對於老股民而言都是一目瞭然的,不算什麼高深的本領。不過雖然短線拿捏尚可,但其性格狂傲得罪了很多人。

這倆人好在都是知錯就改,不像某俠嘴硬的很,而且很偏執,明知道已經錯了,還要顧及面子死不承認,甚至號召大家跟著犯錯,然後他自己悄悄改正,然後很快再通過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判斷對自己大吹特吹,以掩蓋之前的錯誤。去年大家都低位掃貨時候,他還認為沒行情,到百點長陽才讓大家衝鴨,然後最高點時又號召大家衝鴨,因此套了一大批人,之後竟然說自己判斷行情起始點很準……

如果相比於某俠這種財經網紅當中唯一一個靠賣嘴吸粉的人。大霄和徐曉峰都比他強很多。當然從趨勢來說,大霄的大局觀更好一些。徐曉峰則有些激進,因為操作頻繁,所以出錯率更高倒也正常。


城市發展報告


真實操作肯定是徐曉峰強一點,畢竟徐曉峰是私募基金經理出身,在市場摸爬滾打幾十年,而李大霄則是英大的經濟學家,自己本身並不炒股,只是研究宏觀的經濟走向,可以說2個人是不同的職業。從2人的微博就可以看出,李大霄只講底,講了各種底,錯了無數次,追求的是個大方向,並不涉及股市的具體走勢,具體點位,買賣股票的時機、點位等;而徐曉峰則會具體明確這個時間段該買還是該賣,而且意見比較有用,比起李大霄來說靠譜許多。綜上,徐曉峰的真實操作肯定比李大霄強。



丁一卜


首先,我們應該值得肯定的是李大霄是根正苗紅的證券從業證,而徐曉峰是股市魚龍混雜中的小韭菜一枚,說難聽一點,就是從散戶中成長上來的草根股評師。

所以,兩個對比,我個人覺得還是李大霄的觀點,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準確性,而徐曉峰的觀點主要偏重於市場行情波動基於自己的關鍵,沒有公正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人是什麼背景出身?

李大霄是經濟方面的網紅專家,而徐曉峰,只是炒股方面散戶的草根代表。

那麼,對於市場而言,兩個人的觀點,誰的觀點更具有準確性和預測性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很難評定。

因為李大霄看的是價值投資,而徐曉峰主要看的是短線操作,那麼,如果硬要給這兩個人一個硬性的標準的話,那麼,我覺得這兩個人所說的話都不能輕信。

作為股民朋友,我們也不能聽一些所謂炒股專家的話,我們要有自己的操作方法和自己的交易系統。

也就是說,炒股這件事,全憑自己的摸索以及“悟道”,別人的成功是複製不過來的,我們可以借鑑,但是,如果你全盤聽某一位專家或者說某一位炒股人士的話,我覺得你永遠都是在虧錢。

因為他們分析的有時候的確沒有錯,但是,何時買進?何時賣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其實,李大霄是更具有證券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從業資格的,所以,他的股票市場的預見性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全盤聽他的道理。

因為股票市場是一個動態的金融市場以及金融行情每天市場都在變化,每天市場都在發生著我們意想不到的一些情況,包括一些金融專家的預測都只能說其預測,而不能說是準確的一定的,今天股市就發生他所說的這一切。

所以,無論是莊家的話,還是內幕消息還是證券從業者的股票行情分析,還是某一股市大Ⅴ的分析,我們都只能作為自己選股的一個標準或者說一個參考。

如果我們沒頭沒腦的聽一些專業人士的分析或者說股票行情的遇見,那麼,其實,我們並不見得一定是掙錢的。

所以,對我們普通的股民來說,在股市中,無論是大V網紅,還是以徐曉峰為代表的草根,他們的股票分析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但是,並不是知道我們借鑑去買哪一支股或者說對了你要一定買某一支股,而聽他們的觀點,而他們的觀點只是對我們起到了一個提示的作用。

所以,我個人感覺選擇買股,不要輕易聽一些所謂的股市大Ⅴ或者說草根專家的話,因為錢是我們的,我們一定不要聽輕信他人的股票經驗。

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可能會迷失了自我,我們不斷虧損盈利的股票實戰經驗的總結,正是為了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


國華說經濟


說實話,論名聲和傳播的實力,那麼李大霄一定是財經界裡的“一哥”、“網紅”,這是徐曉峰不能相比的。

一句小鳥飛了,一句小鳥來了,一張自拍照,都可以獲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流量,不得不說,李大霄在財經圈裡真的是火。

我們先不論他的觀點和理論是否正確,就從名氣上來看,比徐曉峰老師厲害。

但是輪操作實力,真的是沒有任何的比較和參考價值。

1、徐曉峰是私募,實戰操作更多一些,但是從他的觀點來看,偏向於短線更多一些,其實錯誤率也很高,如果實戰也是如此,那麼戰績可能還不如李大霄;

2、李大霄是無法參與股票投資的,所以李大霄的真實操作能力沒人知道;

3、他們兩個其實更多的是都是一些短期的觀點為主,大家可以看看,但是絕對不能跟著他們的觀點操作,時間久了你會發現“然並卵”;

結論:

單從真實操作能力來看,我認為兩者都沒有比較性,一個是每天唱短線的,錯誤率不低。一個是隻能說,不能做的,沒有實戰經驗,如何下手判斷?

投資還是以長線為主,建議還是關注那些倡導長線投資的,並且多多貫徹論點、數據、思維和理論的大V吧,對大家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李大霄和徐曉峰誰的真實操作能力強一點?


其實,我也很想知道李大霄,跟徐曉峰到底是誰的真實操作能力強一點。但李大霄是證券從業人員,不允許炒股,而徐曉峰是私募從業人員,但在公開的數據中查不到。所以這就好比問三國的一個武將跟宋朝的一個武將比武,我覺得沒有可比性。但我可以從投資邏輯中找出一點,說說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李大霄是看多派。名言是買好股,做好人,得好報。現在還弄出來一個大國牛。雖然看起來讓人匪夷所思。但我覺得在他字裡行間,我還是能看到順勢而為的影子。就算是他不會具體選股,我覺得買指數基金,應該是大概率跑贏80%的投資者,甚至是專業投資者。當然在人性弱點的驅動下,會不會暴露出弱點,就很難說了。

其次、徐曉峰是看空派,但不是死空派。其實還是比較靈活一點的。但短線的趨勢非常難判斷,如果是一直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很難做到一會兒滿倉,一會兒空倉。最多是做一些微調。另外基本上也是錯誤率比較高的。那這樣的操作能不能對抗手續費,對抗錯誤造成的損失,非常難講了。畢竟在公開的私募排行榜上,我是沒有看到他管理基金的身影。

總體來說,我能從這幾年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領先的投資機構中,大體能尋覓出主流的投資思路,那就是價值投資是底倉邏輯,加上績優藍籌股,績優成長股的套路,比較容易把握一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反而覺得李大霄如果可以買股做組合,要略勝一籌。他勝在順勢而為。正如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說的,勤奮,努力的人都很多,但只有順勢而為的最有機會。


謙秋說


我覺得李大霄 首先 他是一名財經網紅 浸淫在市場的時間很長 所以 千萬別小看他的職業頭銜 如果沒有專業穩健的投資收益 他是不可能成為證券研究所長的 我們完全沒必要懷疑他的專業性

大盤這兩年儘管不盡人意 但是我們也要正確的看待市場 正如李大霄說的那樣 做好人買好股一樣 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股就走出了長牛 還有有競爭優勢芯片股也有出了大牛

怪只能怪我們不能慧眼識珠 所以當我們在因賠錢時而消遣李大霄時 能否想一下 我們的能力和股市發展的需求匹配嗎 如果沒有 我們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呢

相反徐曉峰 不能說他不好 我只想表達的是他在教普通人做專業者才做的事情 更多的是炒熱了他的話題度 而賠了追隨者的血汗

在這裡說一句心裡話 財不入急門 都想掙錢那誰賠錢 技術只是術 我們需要的是道 就像人就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一樣 而不是天天追漲殺跌 做一匹市場上的種馬 亂了頭緒 壞了心情

所以沒必要在意他們的高低 而是要自己看緊兜裡的血汗 用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的精彩 因為他們在強也會犯錯 我們沒必要為他們的錯誤買單 祝大家新年快樂 鼠年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