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客觀來說,“和親”確實有利於政權穩定,密切兩國交流,也難怪現在有些人大肆吹捧“和親”。但我們怎能忍心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遠嫁異域,讓她們孱弱的肩膀承擔起一國之重任?這是何其殘忍!據史料記載,古代遠嫁匈奴首領的公主命運都很悲慘,很少留有子嗣,甚至還得忍受匈奴人違背倫理的陋習!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蒙古人他生性豪邁,不肯屈服,要打仗他們也不會畏懼,和親也接受。所以對於嫁過來的公主,他們根本就不重視,認為這不過是一件禮物而已。對於公主他們的態度是,不壞也不會太好,親密程度遠遠小於自己國家的王妃,自然不會讓他們為蒙古傳宗接代。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水土不服,這的確算一方面,在中原生活了那麼長時間,突然去了北方大漠,公主們自然也很難適應那種生活,很多剛去了就病倒了,身體也更加虛弱,別說生子嗣了,早早去世的也有不少。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匈奴還是十分的狡猾,畢竟人家的實力那麼強所以匈奴就已經看出了劉邦的想法,如果中原送去和親的公主真的生下了子嗣,日後繼承了他們的首領之位,之後中原入侵他們便變得十分的容易,所以匈奴早早意識到了這一點。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而另一方面則跟匈奴的一項陋習有關,那項陋習就是“父死從子,兄死弟繼”,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匈奴而言,哥哥或者父親去世後,他的弟弟或者兒子能繼承他的所有財產,包括妻子在內,只要不是那位兒子的親生母親就行。

古代公主和親下嫁匈奴,為何很少育有子嗣?有一陋習讓人無法接受

這個情況下,漢朝的公主怎麼能接受,於是就會拼死反抗,這個習俗怕是隻有匈奴人自己能夠接受了,其他人根本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大多數和親的公主都是沒有子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