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屬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畫家。神宗熙寧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學,喜藏鐘鼎古器及書畫。擅畫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馬,更以白描畫法獨步當世,被評者推為宋畫第一。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維摩演教圖》卷,傳為宋李公麟繪,紙本,墨筆,縱34.6cm,橫207.5cm。無作者款印。畫後幅有明沈度書《心經》及跋“永樂丙戍歲,予客燕臺真如寺,老僧元覺出示李龍眠演教圖真跡,隨索予書《心經》附後,自愧玉臺難並,固辭再三。老僧索之甚篤,勉強淨手謹書一通。夕元日也。雲間沈度。”丙戌為明永樂四年(1406年)。並有明董其昌、王穉登題跋。鈐元柯九思“柯氏敬仲”,清索額圖“欽賜忠孝長白山長索額圖字九如號愚庵書畫珍藏永貽子孫”、“長白索氏珍藏圖書印”,清宣統皇帝“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等鑑藏印,共57方。

此圖取材於佛教《維摩詰經》,描繪的是裝病在家的維摩詰向奉佛祖釋迦牟尼之命前來探病的文殊菩薩宣講大乘教義的場面。全圖意在表現維摩詰所具有的高深機智及其對佛教教義的巧思善辯。畫中維摩詰坐於錦榻之上,精神矍鑠地談論教義,對面的文殊菩薩腳踩蓮花,雙手合十,對維摩詰的說法心悅誠服。畫幅中部繪天女故意往大弟子舍利弗身上撒沾衣不墜的花瓣,令躲閃不及的舍利弗連忙振衣抖拂。維摩見此當即指出佛教應該視萬物皆空的教 義實質。

此圖無款,對作者有三種推測:明人沈度、董其昌、王穉登等人在畫卷的跋中皆稱作者為宋代李公麟。當代學者金維諾等先生認為作者應是金代的馬雲卿,主要根據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元代王振鵬《臨馬雲卿畫維摩不二圖草本》。王振鵬在卷後題跋中稱:“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宮花園山子上,西荷葉殿內,臣王振鵬特奉仁宗皇帝潛邸聖旨,臨金馬雲卿畫維摩不二圖草本。”王振鵬的臨本與此幅的藝術風格、構圖章法等極為相仿,只是在局部紋飾上稍有細微變化。但目前亦有專家認為此圖既不是李公麟所作,亦非馬雲卿所為,它應是宋佚名畫家的作品。事實上,無論作者是誰,該圖代表著早期白描人物畫的最高成就當是無可爭議的。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

《臨韋偃牧放圖》卷,宋,李公麟作,絹本,水墨淡設色,縱46.2cm,橫429.8cm。這是一幅宋朝畫家李公麟臨摹唐朝畫家韋偃的作品。畫幅為長卷形式,從右自左展開。在高低不平的土坡和廣闊的平原間,牧者驅趕著大群馬匹蜂擁而來,馬嘶人叫,熱鬧異常。畫面中段以後,馬群逐漸散開成組各自活動,有的低頭覓食,有的追趕嬉鬧,有的奔跑,有的就地翻滾,還有幾匹馬走向遠處的小河去飲水。眾多的馬匹姿態各異,生動自然。放馬的牧人,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穿戴較為整齊,有的則敞胸露懷赤足,在樹蔭裡休息的牧人為契丹族,其中似乎還有等級的差別。整個畫面的構圖,前半部擁塞、緊張,後半部疏散、鬆弛,富於節奏感。

全圖共畫了人一百四十餘口、馬一千二百多匹,可謂洋洋大觀。畫中的馬匹和人物均用墨線勾勒,線條挺拔有力,色澤較濃重,坡石墨色稍淡,略有皴擦,再用赭石色渲染,加強了畫面的氣氛。構圖和筆墨的變化。使整個作品主次分明、生動活潑,避免了呆板、重複和混亂。如此龐大的構圖,若沒有長時間的經營和縝密的運思,即使是臨摹,也是難以設想的。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維摩居士像是》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局部

《維摩居士像是》絹本,水墨,89.2*51.4CM,京都國立博物館藏。繪維摩詰老年居士的形象,頭戴巾子,袒胸露懷,手握拂塵,瘦削、多皺的臉龐,目光如炬,足以震懾觀者。舊題李公麟所繪,此幅以簡潔明快描繪出曲直、粗細、剛柔、起伏而富有韻律變化的線條,描寫出對象複雜的形態特徵。維摩詰是居住在印度毘耶離城的智者,以辯才無礙而聞名,雖然是在俗之身,但對佛的教誨有深刻的理解。他化身為一位神通廣大、能言善辯的居士形象,幫助釋迦牟尼佛佈施教化。當釋迦牟尼在毗耶離城說法時,他卻稱病不去參加。由於維摩詰長於辯論,釋迦的十大弟子都不敢前往,最後釋迦牟尼佛讓“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率眾到維摩詰的住所探望,兩人之間就大乘佛教的妙理展開問答,從而展開了一系列戲劇性的情節。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陶淵明隱歸圖全卷》

《陶淵明隱歸圖全卷》絹本,設色,37.0 x 521.5 cm,弗利爾博物館藏。繪陶淵明辭官乘舟歸來、進行耕田、種菜、賞景等自得其樂的歸隱生活,長卷共繪七幅圖,為左側題詩,右側繪詩意,表達出詩人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心情。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五馬圖》

《五馬圖》紙本墨筆,29.3x225cm。東京國立博物館。畫家以白描的手法繪宋朝元佑初年天駟監中的五匹西域名馬,依次為“風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馬旁各有一名奚官或圉人執轡引領,兩位是漢人,其餘的為外族。後有黃庭堅跋。《五馬圖》就是確立這一畫種的標誌。雖不著彩色,仍可使觀者從剛柔、粗細、濃淡、長短、快慢的線條變化中感受到富有彈性的肌膚、鬆軟的皮毛、筆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質感和量感。李公麟在白描的基礎上微施淡墨渲染,輔佐了線描的表現力,使藝術效果更為完善,體現了文人畫注重簡約、儒雅和淡泊的審美觀。自此之後,幾乎所有的白描人馬畫無不源出於李公麟的白描藝術。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的“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

《孝經圖卷》

《孝經圖卷》水墨,絹本,21.9 x 475.6 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畫家是依據《孝經》經義,所繪十五段的圖說式畫卷,以行楷書方式書寫《孝經》內容,再以線描筆法繪寫配圖,書畫合璧。卷後有南宋汗漫翁、明董其昌、清畢沅等題跋。《孝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350-公元前200年,在北宋時被列入“十三經”,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李公麟的話中加入了他對孝道的理解,作品將道德承載功用與書法功底結合,以及宋人以書法來翻譯古人模擬自然的畫法。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