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擴建種養殖基地 貧困戶的錢袋子今年能再“胖”一圈

擴建種養殖基地 貧困戶的錢袋子今年能再“胖”一圈

■養雞場在去年最後一天拿到“大單”,擴建工作已經有條不紊地展開。

“再仔細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梅州市五華縣梅林鎮尖山村宣傳欄前,李文亮拍拍黃學奮的肩,提醒他細看幾遍。尖山村的備耕與復工正在有序推進。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返工的貧困戶,成為李文亮近期重點關注的對象,他恨不得每個站在招聘海報前的貧困戶都能鎖定家門口的心儀崗位,繼續“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靠勤勞付出走上小康路。

扩建种养殖基地 贫困户的钱袋子今年能再“胖”一圈

■李文亮每天都親自為隔離人員家庭消毒。

拉警報巡查警醒村民

李文亮是廣州珠江鋼琴集團派駐梅州市五華縣梅林鎮尖山村的第一書記,2016年5月加入尖山大家庭,成為這個省定貧困村裡36戶貧困戶的貼心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文亮本著第一書記的責任擔當、帶著廣州珠江鋼琴集團的關切和大愛,衝鋒在尖山村“疫”戰最前線,嚴防死守,拒病毒於牢固防線之外。

“李書記沒回來之前,我們真不夠警惕,不知新冠病毒的厲害。”一位村民笑著說,直到李書記帶領村“兩委”幹部和志願者開著村裡的治安巡邏車出來“報警”,大家才知道,這次疫情不可小覷,“拉著警笛在全村繞行,一遍又一遍播放疫情通告,村民們都被震住了,豎起耳朵聽防疫知識。”

防疫同時不放鬆脫貧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防疫同時,李文亮未忘脫貧攻堅職責所在,頻密探訪村裡的貧困戶,及時瞭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隨時解決貧困人員遇到的困難。

“全村有1000多名在外務工的村民,包括42名貧困人員。”李文亮說,駐村工作隊近日通過貧困戶信息檔案資料篩選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併入戶瞭解其就業意願,對尚未復工的貧困戶給出當地企業可對接崗位,動員他們就近開工,但多數人還是希望返崗就業,“與在珠三角打工的收入相比,五華縣當地企業的薪酬不具優勢。”李文亮說,截至25日,尖山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中,還有3人因疫情原因留在村裡。

22歲的黃學奮就是留村人員之一。“書記您彆著急,我再等等,近期家裡沒有什麼困難,比起您推薦的新崗位,做順手了的工作讓我更有信心。”黃學奮對上門探訪的李文亮說,因疫情影響損失的半把月工資,如今完全有能力承擔。

擴養雞場增就業崗位

黃學奮的信心不僅源於東莞的製衣廠,也來自家門口的養殖基地。

廣州珠江鋼琴集團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均有因地制宜的扶貧產業。在尖山村,駐村工作隊在原有光伏發電幫扶項目和葛根種植基地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經多方論證,於2018年9月建立一個涵蓋蛋雞、走地雞魚塘和果樹的種養殖扶貧基地,尖山村有勞動能力的21戶貧困戶連同五華縣深茂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五華縣琴橫種養專業合作社,並以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其中。

2019年5月,基地投入使用,預計年產值可達35萬元,尖山村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每戶每人都可得分紅收益約1000元。

2019年的最後一天,基地與豐順溫氏家禽有限公司簽訂委託養雞合同,由豐順溫氏家禽有限公司提供雞苗、養殖技術、飼料、疫苗等,委託琴橫種養專業合作社年養殖肉雞60000只,公司保價回收。“擴建項目年後已經開始動工,貧困戶年底又有增收。”李文亮25日下午又跑去養雞場督促擴建進展,“棚子搭起來了,6月份接入雞苗,尖山村貧困戶的錢袋子,今年能再‘胖’一圈!”

李文亮告訴記者,節後尖山村養雞場生意火爆,原來的外輸“團購”已經中斷,雞蛋早晨收攏,到中午就已經被搶購一空,“每天都有人離村返城復工,他們好像達成默契,出發前都要到養雞場買雞帶蛋,一箱一箱往外抬。”這些“大客戶”多在珠三角城市務工,他們喜歡家鄉的味道,也願意通過自己的行動支持扶貧產業。

■採寫: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圖片: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