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

2月20日11点至13点,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生徐晓茜使用在线会议的方式,在家里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南京大学在疫情期间首个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案例,据悉,很可能也是江苏首个。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抗击、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在南京大学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研究生院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公布了《研究生院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工作方案》。方案中特别指出,为了不影响3月份申请学位的研究生,特地对时间节点、程序、答辩形式进行了人性化的安排:例如,具备条件的,经过报备,可以采取线上答辩。这既是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与要求;也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南大传统。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徐晓茜在家中线上答辩现场

目前疫情依然严峻,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线上答辩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徐晓茜2014年自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选择留在化院继续深造,是一位五年制直博生。

“本应该2019年毕业,但中间因为怀孕生孩子耽误了一年。去年底我和院里商量了答辩时间,2月17日开学,20日就答辩。春节期间疫情蔓延,我赶紧电话联系了导师周东山教授,问是否要延期答辩。导师说校领导目前正在研究相关方案,建议我试着申请学校的线上答辩。”徐晓茜说,两天后,学校竟真的出台了方案,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张艳副院长第一时间把相关通知发给了她,表示支持她线上答辩。博士生徐晓茜、导师周东山教授及其课题组,经过与研究生秘书汪洋立老师协商具体方案,认真细致地做好提前公告、预约网上会议,最终获得了研究生院学位办同意答辩的批准。

“在申请线上答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徐晓茜说,“现场答辩的步骤十分繁琐,当时也打过退堂鼓,但导师和辅导员老师一直鼓励我,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想办法。”

作为南大首个线上答辩的学生,徐晓茜同学的博士答辩公告在校研究生院官网公示后,迅速引发火热关注。当天的答辩利用腾讯会议远程视频技术平台进行。与普通答辩现场不同的是,答辩会的所有成员都地处不同。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南京大学胡文兵教授担任,委员由东南大学吴富根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周晓燕教授、南京大学薛奇教授、南京大学汪蓉教授组成,李林玲副研究员担任秘书。他们有的在南京家中,有的在学校办公室,还有的在无锡、深圳等地。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答辩人徐晓茜、答辩委员会专家及部分旁听人员合影

原定答辩时间开始后,虚拟会场瞬间涌进了100多个人。“这里面有业内人士,也有些看新鲜的,但这100多人都有共享屏幕的权利,每个人话筒都可以开放,这就会对我的汇报造成影响。” 徐晓茜说,部分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多次尝试后仍无法顺利进入会场。

为保证答辩有序进行,经紧急磋商,委员会重新申请了会议室,并将原定于9:30开始的答辩会议推迟到11点举行。在严格执行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正式答辩标准的前提下,在线上会议室参加和旁听答辩的40多名师生同行共克时艰,高质量地完成了南京大学首次博士学位论文在线视频答辩。

“这种形式非常好,大家不用提前去借场地,布置会场。我只要在家里安心的准备我的线上答辩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线上会议,的确是更加公开透明的。”徐晓茜认为这样出来的成果更加过硬。当然,线上答辩的推广,还需要解决线上人员控制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徐晓茜学位论文题目是《氧化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在答辩PPT汇报阶段,徐晓茜详细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铁及其复合产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三种材料作为锂电负极材料的优势。在专家提问阶段,答辩委员会专家对“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铁复合材料是否能在工业上实现量产”及“与目前同行的工作和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工作中有哪些特别的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徐晓茜同学针对答辩委员会专家所提的问题进行了实时答辩。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答辩汇报时PPT展示

答辩完成后经过答辩委员的线上讨论,投票表决,一致认为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和答辩过程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

为了确保学位论文线上答辩的公开、真实、完整、可记录,让网上答辩经得住检验。整个答辩过程,以及后续的匿名表决环节都做了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学位申请材料提交也将采取线上提交方式,在学位管理系统学术成果模块提交。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答辩委员会专家提问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俊杰教授表示,抗“疫”是眼前的第一要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既要抗好“疫”,也要在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研究生的正常毕业。为了做好这次在线答辩,研究生院反复研究,在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规范、优化程序,目的就是既便利同学也确保质量,从结果看,这个目的达到了。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国内大中小学普遍推迟了开学时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在南京大学教务处和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的组织以及全院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学院的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平台准备在线教学,并克服种种困难按照原校历全面开展在线教学。

接到学校教务处开展在线教学的通知后,学院领导组织本学期所有有教学任务的教师积极参加在线教学的培训,并为每一门课程配备了熟悉网络平台的助教。本学期学院共计划开设73门课,包括实验课程在内的70门课均采用了在线教学的方式,按照校历如期进行授课。在线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播 + 教学立方”、“微课 + 教学立方”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教学立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在线课程均安排了教学督导进行听课,及时反馈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部分在线教学现场

通过一周的在线教学实践,教师、学生和助教等从一开始对在线教学持担心和怀疑态度到现在的高度认可。大家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灵活的,并且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虽然大部分师生都是第一次参加在线教学,授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小失误,但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所有师生都能够积极面对、适应和配合当前特殊时期的授课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部分在线教学内容的截屏

王杰教授具有丰富的《有机化学》教学经验,虽然临近退休,但从未进行过在线教学,不熟悉网络平台和直播技术。王老师表示这种教学形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经过培训和在助教的帮助下,他初步掌握了在线教学技术。为了确保授课成功,王老师组织助教和部分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反复进行教学演练。在前期的精心准备下,王老师顺利完成了第一周的两次在线教学,各种操作熟练,教学过程流畅,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王杰老师在线教学截屏

陈建成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荣休教授,是入选“南京大学百位名师邀约计划”的教学名师。陈老师利用自己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在学院开展国际化课程的建设。由于疫情,陈老师暂时滞留香港无法返宁,但他在学校学院统一部署在线教学前即开展了线上教学的尝试。陈老师及其教学团队(沈珍、林晨和王毅)综合使用多种平台和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学,包括有声PPT,微信群和Zoom视频会议平台等,深受同学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他也非常乐意将在线教学的经验在学校学院的各种在线教学交流群中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在线教学。据悉,他们正在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系统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与更多的人分享。

南大化院实现博士生线上毕业答辩,全面进行在线教学

陈建成老师在线教学截屏

2017级本科生任晗表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参加线上学习。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软件和直播平台,他不觉有些兴奋,激动之余也有些担忧,担心在线教学不能像线下教学那样可靠和高效。但几天的在线学习之后,他不仅打消了之前对于在线教学效率不足的担忧,还发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一些独有优点。任课老师比线下教学更精心细致地准备每一门在线课程。课前,老师会通过QQ或者微信群详细说明了在线教学方案和注意事项,帮助每一位同学尽快熟悉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课上,井井有条地组织签到和提问等互动环节。课后,依然在群里为同学们实时答疑,一切都与线下上课十分接近,甚至更加的高效而有序。但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平台都不熟悉,有时会因为误操作对在线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沟通和学习,大家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硕士生唐梦寒同学多次担任《有机化学》的助教,本次作为线上教学的助教,感受颇深。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很明显,最显著的是减少人口流动和聚集,有利于防疫大局。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较好的网络条件和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学习,甚至可以录屏,以便课后复习。这种直播教学的方式也可以让平时较为内向的同学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

吴爱菊老师是学院资深的本科教务员,在此次在线教学组织工作中,积极配合教务处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家网上办公,电脑、iPad和手机齐上阵,通过邮件、QQ和微信等交流平台高效沟通,及时帮助学生在线处理解决各类学业问题,保证在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以往相比,网上办公便利快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如约而至。虽然在线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但大家依然十分渴望能够早日回到校园,和阔别了多日的小伙伴见面。更为重要的是,那将意味着这一场全国抗击疫情战斗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