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說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高峰?道家思想中肯定人的價值了嗎?

用戶3486437905


道家思想主張人順其自然,率性為人,樸真為上,少欲不妄為,不怎麼講人與人,更多是講自然規律!根本法則,是哲學,是科學的基礎,利用順應自然,講相對,不絕對,易進步屬強勢文化!對於惡,知道來於物慾貪心,主張少私寡慾,不鼓勵功名利祿,天真無為,主張最好的統治是百姓平時不知有統治,弱勢領導造就強勢文化!弱變強!儒家思想更多講人與人,克己復禮,講功名進取,講人治,講規矩,講道德,講順從,順統治,不思生死,不語怪力亂神,壓抑人本性,不思創新!強力統治造就弱勢文化!強即弱!


清仁82671231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是什麼。老子認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二、道的作用。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而為和。一指混混沌沌的原始,二指由混沌二氣生出的陰陽二氣,

三是陰陽二氣通過沖撞而形成統一;三生萬物。三、道的特點。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為無不為,反者道之動。無是虛無的無,無才是最有用的。無為而無不為,反者道之動,是說事物總是向它相反的方向去轉化,矛盾依存的雙方影響其對立面的轉化。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因此通過這兩者推出反者道之動;

四、道的規律。事物總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轉化為道的規律,從出生就走向死亡,從成長就走向衰老。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老子說,柔弱勝剛強。比如說一陣大風吹過,大樹就要折斷,而小草卻留了下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能勝,水是最溫柔的,但是用之攻堅又有很大力量。把之中觀察事物的方法用於人事,老子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

五、道的本質。老子認為,道的本質是聽任萬物自然的變化而不加干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能長久,是聽任物之自化,萬物之自然。老子把道法自然引人入勝,就得出了無為而治的觀點。

《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僅5000言的《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鉅著之一。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海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被看作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被看成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所以說老子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老子雖然騎著青牛消失在了灰色的塵土中,但他留給大地的是一個能夠深思熟慮、看透萬象的民族。


喝多了也醉111111


大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懸於壁,是老子忠實信徒。海德格爾為何如此崇拜老子呢?海德格爾是西方哲學傳統所教育出的佼佼者,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認為西方哲學從古希臘時代以來就走錯了路,跑偏了,按他的話說,西方哲學已經遺忘了存在本身,且把它與具體存在的“存有之物”混淆了。哲學,本意為“愛好智慧”,它最高的目標是指向一個絕對的真理,也就是作為萬物基礎的存在本身。而他發現,老子所謂的“道”,正好就是對“存在本身”這四個字最直接的解釋。

以道家的術語來說,即是“以物為道”。你可以在萬物中尋覓道,因為道無所不在;但你終究不能以為“道是萬物,萬物是道”;也即是:人不可能在萬物中找到道。道與萬物之間有全然的差異:即使萬物皆消滅了,道依然不受任何影響。“獨立而不改”不正是這個意思嗎?海德格爾提醒西方人“不可遺忘存有”,就是擔心人們沉迷於有形可見而變化無已的萬物之中,而忘記了那作為根源與歸宿的道。海德格爾想要借老子的“道”,去尋找哲學的源頭。而尋找哲學的源頭正是西方現代哲學的一個重要方向。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對老子高度評價。他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學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在松下公司花園裡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當代管理鉅著《第五項修煉》風靡全球,他的作者“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聖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非常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當他稱雄足壇後,仍不忘老子的忠告,“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帶領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後卻突然“隱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鏡》週刊採訪時,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幾十年來,老子的《道德經》一直放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箱內。

世界各國中被公認哲學素養最高的德國,《老子》這本書幾乎每家一冊。據1987年《紐約時報》公佈,經過評選,人類古往今來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寫作者,老子排名第一。雅典人文學院的貝尼特哲學博士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哲學,特別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孔子、老子、莊子和《易經》,最後得出結論,貝尼特認為老子是最符合國際標準的頂級哲學家。

道家學說的書籍雖然在中國日漸式微,與此相反的是,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僅5000言的《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鉅著之一。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海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被看作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被看成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所以說老子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老子雖然騎著青牛消失在了灰色的塵土中,但他留給大地的是一個能夠深思熟慮、看透萬象的民族。


張繼勞


一、老子哲學不僅是中國哲學的高峰,也是世界哲學的高峰

道學首先是對客觀世界的論證和探索。這一點,孔子是沒有過多去闡述的,他更多的著眼於人類社會的運行;墨子則是總結出諸多規律,運用抽象思維來闡述世界的規律性。

而老子沒有把目光侷限於人類世界,也沒有沉迷於世界運行的具體規律,而是向世界本原問題發起了衝擊。這就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以“道”為出發點,審視世界和宇宙,這就擺脫了善惡、生死、有用與無用的泥潭,我們可以稱之為“超自然主義”。這在哲學上是非常可貴的理念,這種理念貫穿了中國哲學的始終,凡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古人,大都保持著這樣一種信念。

二、老子哲學既是人文主義,又不是人文主義

這話看起來有些矛盾,但其實是在不同的層面上。孔子哲學充滿了對人的關愛,可以說是中國人文主義哲學的代表,而老子哲學則不然,它的著眼點在於“道”,對人類世界的關注不比對自然界的關注多多少。

因而老子哲學中“小國寡民”“絕聖棄智”等理念就出現了,它對於人類世界的要求是沒有大的貪慾、沒有大型戰爭,相對保持一種小型富裕的生活。老子哲學既關注人,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三、“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實“天人合一”的說法,老子並沒有提,但這個說法卻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道、儒兩家。

莊子提出“萬物與我為一”的理念,是提倡人擺脫各種規章制度的束縛,重新回到天人相交的自由精神境界;

孔子之後的孟子、朱熹、王陽明等人則是提倡人返還本心,發掘內心的道德理念,達到自覺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也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儒家的“天人合一”。


解儒


道家思想造確實造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高峰,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個人觀點)。

一、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道家思想創立的時間非常靠前,有數據為證。由於史料的缺乏,各家文化創立的準確時間已難以考證,只能憑藉各個創始人生活年代,判斷出個梗概。道家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儒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佛家釋迦牟尼(約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希臘哲學三聖: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柏拉圖(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基督耶穌(約公元前4年—約公元30年),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約公元570年-公元632年),猶太教摩西(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民族領袖,聖經人物,是否為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先存而不論)。

二、道家思想曾被成功應用於治國實踐,有史實為證。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總結了秦朝短命而亡的經驗教訓,認為過分偏重“法家”思想不可取,漢初的治國思想其實是道家的思想。正因為西漢朝廷推崇黃老治術,主張無為而治,才開創了“文景之治”一代盛世。漢文帝劉恆,一生寬儉待民,為政以安民為本,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朝在文帝精心治理下,囯勢初張,大漢雄風初現,漢文帝最高明的是,在不動聲色之間,化解了地方各封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具體措施為將大的封國劃分成小的,《資治通鑑》中有“分齊為六國”的記載,對這一政策措施深究一下,發現其與老子“小國寡民”思想是相通的。另據《史記》記載“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竇太后是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漢朝開國後,劉邦一死,呂后干政,為後來外戚左右政權埋下了伏筆,竇太后在漢文帝去世後,對朝政的影響不容小覷,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並推崇其學說,該狀況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執政前期。竇太后的時代上承漢高祖偉業,下啟漢武帝雄風,在這段時間內西漢國力迅速上升,中華民族也因此逐步攀上了強盛的頂峰。之後的漢武帝,英明神武,為了加強集權,改變了當時的治國思想,他選擇的是“外儒內法”,注意此時的儒家思想,經過了董仲舒徹頭徹尾地改造,為“大一統”學說,正好迎合了武帝集權的需要,儒學自然也成了官學。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為了表明所獲政權的合法正統性,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無比牛X的祖先,唐朝李家追根溯源一直追到了老子(李耳)那,《舊唐書》和《新唐書》對此均有明確記載,唐高宗李治還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雖然唐朝對待民間宗教持開明態度,對包括道教、佛教在內的各種宗教,均以包容心待之,但卻存在著“先道後佛”的思想。武則天尊佛,是因為佛家講眾生平等,那麼女人自然也能和男人一樣,可以當皇帝君臨天下,但尊佛在唐朝不是一貫的,唐武宗李炎執政時期,就發生“武宗滅佛”事件,史稱“會昌法難”,滅“道”如果發生在唐朝,那就表明李家在滅自己的祖宗,這在法理上講不過去。唐朝尊道另一佐證是,唐朝的公主愛出家當道姑,唐朝立國289年,前後共有198位公主,史料明確記載竟有14位李唐公主經歷過道姑生涯,比例相當之高,史上絕無僅有,可見道家文化對唐朝影響非同一般。



從心出發潛修道學


李耳,古往今來世界上都稱老子的僅此一人。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高峰無可置疑,老子的道家思想雖沒有體現出人的價值但對人指出道路,讓人遵循大自然法則和規律,指出了人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兩個追求的方向,同時為人們解釋出自然世界這個道的起源和本源。早在兩千多年前單憑對大自然現象的觀察得出宇宙的生成和變化過程,老子對此的描述和現在科學得出宇宙大爆炸理論極為相似,老子的觀點雖沒有說出人的價值,但老子的思想對人類的貢獻無人可及!


楊培方1


最值得參考的答案,呵呵,廣告一下。題主實際上提了五個問題,我一一作答。

一,老子是中國思想史最高峰,也是中國哲學最高峰,說是文化史的高峰也沒問題;

二,道家思想肯定了人的價值。首先老子中的邏輯順序裡,29章中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就是社會人,四大之一,人代表了生物界為靈長,是世界重要部分,至於人的價值,總體來說直接陳述比較少,只是人法地法天,但即為靈長,就有協調生物界與外界的責任義務,這就是隱含的意思。至於其他道家人物更是從人的角度展開,比如莊子通篇講人如何逍遙養生。人的價值不言而喻。

三,道家思想當然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廣義俠義之分,廣義上,當然是人類文化認知的高峰。俠義上講,老子一書承認人的位置但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人文比較弱。但莊子和其他人闡述人本身的作用就比較多,人文精神當然比較強。

四,天人合一在道家是信仰,人法地法天確立了基調,不過是強調被動合一,你咋想不重要反正最後都是老天說了算,所以自覺遵守規則比較好。而儒家強調主動合一,天人感應,人的德性積累會讓上天作出調整。

五、道家是對自然的信仰,是對錶象自然背後的規則世界的信仰,通常說的天地,指規則和載體。人法地,地法天,人當然也得法天。人生活在載體上,必須由存在(如地球)的特性決定生活思維方式,也必須遵從規則的生存,這決定了道家對自然(包括規則和載體)的信仰。

關注我“道家者流”,系統解析道家思想。



道家者流


老子的道家思想為我們更好的闡述了宇宙萬物的產生,同時也說明了萬物不是對立的,更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也就是相對論,不知早西方多少年,且西方的文化思想大多數都是從中華文化演變而來,只不過西方人只學到了皮毛,沒有完全悟透。道德經用反面事例向人類說明了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且也要有包容萬物的雅量,去除偏見,放下怨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傳統文化不是糟粕,糟粕的是那些陋習和自身的不良作風,西方那些所謂的文化思想根本就不適合中國,西方的文化是沒有開悟的,沒有完全淨化的產物,而中華傳統文化是開悟的,也是完全淨化的,同時中華傳統文化適合全世界的人類學習,培養博愛之心,可以帶來和平相處的局面,而西方那些所謂的文化卻不適合,只會帶來不幸和災難,現實的例子太多了,就不在這兒一一舉例了。無論如何更新換代,中華傳統文化永遠都不會過時的,都能適用。


總事實說話辯證法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其被稱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是絕對經典,也就是五千字的左右的著作,確完全涵蓋了老子思想的所有精髓。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揚道,其道貫穿於修身、立業、處事、治國、安家,其核心思想是“無為”。區區無為兩字,確沒有幾人能悟出其大道思想,老子不主張標榜聖人,更不主張去擁護他人,去所謂的幹一翻事業,他提倡自個安家。他的思想在我看來,完全尊重自然的發展態勢,人類及社會更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崇尚一個所謂的明君,這樣天下就沒有大的戰亂,看似是糊塗混沌,實則是順道態勢。一個國君真正的利民,並不需制定太多的法治,也不要提倡和標榜仁義道德。上善苦水,真正的大道處事,則與水相似,遇阻礙繞過,去潤澤本體即是。那麼作為個人,真正的戰士是不會上戰場的,他更不會發怒,而是善於以圓達的智慧,消除戰爭的根源。老子的思想,在我看來是大道,他自已也說了,道可道,非常道,不是一般的世俗道理和規則,更不能說,你得自已悟。當你真正能理解了,自然會尊奉並理解老子的大智大慧,此乃真是大智若愚,上善苦水,其思想高峰只是後人評價,其老子本人,確不主張不標榜和推崇其思想的。



阿偉閒侃


到目前為止沒有超過老子思想的天、道、自然、人的論述。你找不到老子哲學的漏洞,當然吹毛求疵者除外。老子告誡人要管好自己,注重自己的完善。不要教人大道理,心中有道理才是道理。心中無道理,你講道理是無道理。老子講人要順應規律而為,才是人道,逆規律而為是霸道。人的價值就是順勢而為,逆勢而為不是人應該做的,叫不為。這對於指導人的發展方向,社會的發展方向起到了指路明燈的作用。人的價值還不夠肯定嗎?我覺得後無來者,因為我們已經被利益,紛亂的社會分層搞昏了頭腦。老子哲學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