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嫁出去的女子還能不能回孃家拜祭?

愛江山灬更愛美人


我們這一帶鄉下聽說有出了嫁的姑娘不用上祖墳的,也有媳婦也不用上祖墳的,我認為這兩種都不對,感到對婦女是一種歧視,不過雖有這樣的說法,實際上也沒有嚴格這樣做,還是照樣去,只不過姑娘和媳婦不去也沒有人怪罪。也有孃家人私下裡或心裡不樂意出嫁女上孃家祖墳的,說是會使孃家不發旺。對此我很不以為然,清明祭祖現在都有一天假,是以春遊,踏青,一家人團聚為主的活動,是一年中比較隆重和正式的活動,老年人就常說千里回鄉為祭祖,生,死都是人生的大事,在中國古代,視死如生,表現在歷代帝王家就更為突出,我認為以後這種所謂的婦女可以不用上墳的觀念會逐漸打破,被逐漸淡化。


樂樂335536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五十六個民族就肯定有各種不一樣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訓一直流傳,“過冬空,過年窮,過了7月十四死老公”。這是對於外嫁女的說法,大體是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孃家這邊過冬至的,到了過春節年也是年30這天不能在家過,意思是外嫁在家過會讓孃家窮,至於7月十四也一樣,如果回孃家燒香也行,燒完就必須回夫家不能留在孃家過夜,否則會對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農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須回孃家燒香的,雖說是7月十四,但都必須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傳聞廣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計意思也就是擔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獨生子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很多地方的這些風俗有了較大的根改和鬆動,象我妻子那個村過去不允許招上門女婿的現在也有了,不能在家過年的現在也行了,也許是人老了家裡出去的人多了就覺得冷靜顯得孤單,回孃家熱鬧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著古訓終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條必須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頭條繼續牛逼!

這個話題我也來回答一下吧!這個應該說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了,我孃家柳州那邊(我們是少數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孃家掃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們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這邊)然後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們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親,這很正常的。可我嫁這邊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這邊——博白就不一樣了,她們清明節女兒不能回孃家,都不用女兒祭拜生養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兒和孃家沒有一點關係一樣,我感覺不解,後來聽她們說清明節那天不好回孃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孃家不好,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不好?不知道是對女兒不好還是對孃家那邊不好,反正我孃家那邊沒有這種說法,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他們沒有了難道我們去拜一拜他們的泥堆也不得嗎?所以說,我孃家那邊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個孝順的女兒就必須回去看看,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記

在我們這裡,女子出嫁後,回孃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這裡主要有以下幾個日子,女子會回孃家上墳的;

1;清明節,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祖,在婆家也會全家去上墳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會回孃家和孃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孃家親人,也有的陰曆十月初一也會去。

3;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會在頭七,三七,五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

4;自己親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沒那麼事無鉅細,或工作時間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們會放在心上,不會忘記孃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孃家和老公孩子一樣重要,女人一樣會為孃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樣,根系族群。


YLQQ1892771


這個話題我也來回答一下吧!這個應該說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了,我孃家柳州那邊(我們是少數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孃家掃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們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這邊)然後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們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親,這很正常的。可我嫁這邊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這邊——博白就不一樣了,她們清明節女兒不能回孃家,都不用女兒祭拜生養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兒和孃家沒有一點關係一樣,我感覺不解,後來聽她們說清明節那天不好回孃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孃家不好,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不好?不知道是對女兒不好還是對孃家那邊不好,反正我孃家那邊沒有這種說法,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他們沒有了難道我們去拜一拜他們的泥堆也不得嗎?所以說,我孃家那邊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個孝順的女兒就必須回去看看,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記


你欠我一個擁抱168


各地習俗不同,只能是入鄉隨俗!

我南方人,我家那邊嫁出去的女子是可以回孃家拜祭的,並且大部分都是會回孃家祭拜!

我奶奶,生了兩個兒子四個女兒。我姑姑她們每年的清明節,十月半,春節,都會去我爺爺奶奶的墳頭去祭拜。並且都會把全家人帶上。

小時候,每次的祭拜,都是我們這個大家族的大事。等著全部人到齊了,大家浩浩蕩蕩的去祭拜。先從輩分大的開始,我老爺爺,老奶奶,然後再去我奶奶的媽媽墳頭,最後才去我爺爺的墳頭。

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家家戶戶都事兒比較多,大家都比較忙。所以,不再約著一塊了,都是誰家那天有時間了,誰家就過去。不分兒子女兒,都去墳頭祭拜,表示心意。

我外公外婆家,三個兒子一個閨女。我媽是唯一的女兒。每年的清明節,我大舅都會提前打電話給我媽,約我媽回去一塊祭拜!

現在輪到我們這輩人了,今年的清明節,是我媽走後的第二個清明節。我剛才給我姐打電話,她們說週日去我媽媽墳頭祭拜。

前天,我一個微信群的文友也說到這個問題了,說她們那邊,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去祭拜。







所以,我覺得,各地習俗不同,不能說誰做的對誰做的錯。只能是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習俗即可!


幸福魚兒


可能有人要說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反對的贊同的辯論的紛紛登場。其實風俗來源於人心,人心所向就是風俗所向。

之前一家人就討論過這個嫁出去女子能不能回孃家祭拜的問題。同一個村子,老公的姑姑清明年末隨時都可以回來祭拜爺爺奶奶;老公的一個嫂子就不允許她出嫁的小姑子回孃家祭拜。

19年春節那個嫂子的小姑子以為嫂子去趕集了,偷偷摸回來打算給老人燒點紙,結果被嫂子發現趕走了。這事做得很過分,但是沒有人出面,老公老家確實有出嫁女子不能回家祭拜的風俗,老公的表哥至始至終不發話。

假設本人有一天也不允許老公妹妹回孃家祭拜,不說老公家了,估計會被本人的孃家人打死。他們會覺得怎麼會生出這麼個毫無人性的玩意!雖然這是一個假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的人就是假裝不明白。

這個出嫁女子不能回家祭拜的風俗,說是會把孃家的財運帶走。但是我的婆婆說:“這麼多年不讓她妹子回孃家燒紙,也沒見你那嫂子發財,還是那麼窮”,可見這風俗的關鍵在於人心。

所以說什麼風俗什麼規矩,都是人心作祟。自私的狹隘的偏激的愚昧的,往往拿風俗當做藉口。比如有些地方出嫁女子不能回孃家坐月子的風俗,說白了都是利益之爭,孃家兄弟、兄弟媳婦等怕有人爭利益罷了。


偶得之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五十六個民族就肯定有各種不一樣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訓一直流傳,“過冬空,過年窮,過了7月十四死老公”。這是對於外嫁女的說法,大體是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孃家這邊過冬至的,到了過春節年也是年30這天不能在家過,意思是外嫁在家過會讓孃家窮,至於7月十四也一樣,如果回孃家燒香也行,燒完就必須回夫家不能留在孃家過夜,否則會對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農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須回孃家燒香的,雖說是7月十四,但都必須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傳聞廣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計意思也就是擔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獨生子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很多地方的這些風俗有了較大的根改和鬆動,象我妻子那個村過去不允許招上門女婿的現在也有了,不能在家過年的現在也行了,也許是人老了家裡出去的人多了就覺得冷靜顯得孤單,回孃家熱鬧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著古訓終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條必須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頭條繼續牛逼!


艹好名字都讓狗取了


我的老家風俗不知和全國各地那個地方的習俗相同,大至是這樣的,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燒紙錢,磕頭或作揖。都是道聽途說,說姑娘嫁出去了,就不是這家的人,所謂女生外象,嫁出去的女如潑出去的水,回孃家燒了紙錢,孃家男丁從此

衰敗,甚至絕根。要想祭拜,姑娘只能在自家十字路口,將紙錢封包寫上名字,朝著孃家的方向燒了就可以了,要是回孃家到了墓前也就是看看,不能有別的什麼行動。

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人們外出打工路遙遠回不了家,平時根本就沒有掃墓的,這下離孃家稍近的,有時也回家燒紙祭拜了,己經打破從前留下的規矩和迷信,其實人死如燈滅,哪有那麼多說道,信則有,不信則無,沒有依據,也沒法考證。


佛爺結福


“閨女上墳,孃家無人”,清明節向來是華人重要的祭祖節日,依傳統習俗,嫁出的女性應祭拜的是夫家的祖先,掃夫家的墓,不但在祭祀文化中被邊緣化,而且還被視為禁忌。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只是到了今天才達到男女平等的狀態,但即使在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女子出嫁到遠方,不能回來祭奠父母”,你這種說法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雖然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且孩子的姓氏也是隨男性,但生我者父母,即使是嫁到外星,那永遠都是父母的孩子。

有些地方上墳祭祖風俗,出嫁女一般不參加。她是本家女兒當然可以參加,但孃家有男丁,她就不去。因為有些人們心理複雜:家裡有兄弟,你一個出嫁女去孃家拜山,有啥意思?通常都是孃家沒兄弟的,出嫁女才會幹這事。也有很多女人沒那麼事無鉅細,或工作時間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們會放在心上,不會忘記孃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孃家和老公孩子一樣重要,女人一樣會為孃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樣,根系族群。

上墳燒紙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對先人的懷念,是一種對“孝”的表達方式。有的地方排斥女孩清明上墳,是一種封建遺渣,應該拋棄。女兒也是父母的親骨肉,也是父母繼承人,父母活著有權孝敬,父母去世有送終權,怎能說不能上墳呢?千萬不要那迷信那些沒用的傳說,如果按上面的說法,特別是像現在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家中沒有男孩的家庭,家裡的祖墳由誰來掃?

清明節上墳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帶著一點悲,但是我認為作兒女的應該高高興興的看看已故親人,給已故親人扣扣頭,燒燒紙,上上香,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但上墳燒紙,最大的隱患是火災,給人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要綠色上墳,謹防火災,一定要愛護國家林木,保護好一草一木,不能給社會帶來災難,遵守社會公德,不做損人害己的行為!


讀書是福


嫁出去的姑娘不上墳拜祭,但姑娘每到清明十月一都將祭品送到孃家,孃家兄弟侄系會將擇日上墳,這是風俗。

俗語,閨女上墳,孃家無人,一般情況下,姑娘出嫁後不獨自上墳燒紙,一則,姑娘出嫁後就給孃家兄弟成了最近的姑舅親戚,通過清明時節,也願回孃家走走,拿祭品也只是禮到的一個說頭。二則,自己上墳會產生看不起兄弟之嫌,己住到家了而不回家難免兄弟誤會,好象孃家無人一樣。三,自己嫁出幾年,農村變化很大,尤其墳地,如若燒紙上錯墳,是件很尷尬背興的事,把祭品放到兄弟家由他們代勞,何樂而不為呢。再就是,心誠則靈,主說,鬼是萬能的,主是全能的,萬能的亡靈,只要在何時何地燒紙給錢,叫一聲就能收到,何必要上墳呢,由於上述理由,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成了風俗。如若出嫁的女子上墳祭拜自己的父母沒什麼不可,也沒有能不能,只是那有姑娘不回孃家自己上墳的道理呢?

風俗成習慣,法道自然,隨風入俗,親戚多親多近吧。


竹葉青zyq12345


在我們這裡,女子出嫁後,回孃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這裡主要有以下幾個日子,女子會回孃家上墳的;

1;清明節,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祖,在婆家也會全家去上墳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會回孃家和孃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孃家親人,也有的陰曆十月初一也會去。

3;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會在頭七,三七,五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

4;自己親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沒那麼事無鉅細,或工作時間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們會放在心上,不會忘記孃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孃家和老公孩子一樣重要,女人一樣會為孃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樣,根系族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