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江心“孤島”邁向現代都市田園

<table>

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坐落在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南方日報記者 劉力勤 攝

/<table>

近日,袁隆平院士選址、謀劃和題名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下稱“隆平公園”)在廣州市黃埔區啟動建設,一期項目大吉沙島水稻公園水稻種植工作全面啟動。昔日江心“孤島”將升級為現代都市田園,千畝稻田育下良種,帶動當地鄉村產業全面振興。

隆平公園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研培訓、學術交流、大眾科普的重要基地,成為珠三角廣大城市居民親密接觸大自然、農業生態環境,瞭解農業智能化生產的現代都市田園。大吉沙島水稻公園將在今年完成一造1340畝優質水稻的種植,其中包括30畝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通訊員 範敏玲 徐潔芹 高亮

袁隆平謀劃選址的“黃埔試驗田”

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多世紀,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隆平公園由袁隆平院士謀劃、選址、題名,將打造集農業、科研、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公園,規劃面積達6662畝。

2019年12月,經袁隆平院士同意授權,葛林美集團和黃埔文化集團合作,引進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專家團隊,利用黃埔長洲島及相鄰的白兔沙島、大吉沙島等地塊,共同打造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推進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建設。

今年1月,受袁隆平院士委託,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在黃埔區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到大吉沙島現場考察了水稻試驗田選址。

隆平公園一期項目選址在大吉沙及白兔沙島,佔地面積約1790畝,包括“都市錦田”計劃墾造水田項目、優質水稻種植項目、國家重點農業科研項目等。

“在廣州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中,隆平公園給人們提供了與自然,特別是與農業生態環境緊密接觸的機會。”羅錫文表示,人們既可以領略傳統的農耕文化,也可以看到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他指出,這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人們瞭解農業是立國之本,瞭解科學技術是第一資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前,大吉沙島水稻公園建設已開始水田耕種準備工作,計劃年內完成一造1340畝優質水稻的種植,其中包括30畝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

項目投資方黃埔文化(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黎學軍介紹,大吉沙水稻公園計劃分兩期建設:近期將用兩年時間完成基礎種植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土壤及水質環境改良,打造農業公園生態特色景觀,提升整體生態環境質量。

中遠期(2022—2030年)將進一步優化基礎種植,提高第一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導入文化和旅遊資源,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標誌性項目,讓大吉沙水稻公園成為廣州東部江心島的亮麗生態景觀。

未來,黃埔區還將依託隆平公園,推進農科院士港的建設,使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研培訓、學術交流、大眾科普的重要基地,輻射整個大灣區。

黃埔水域將閃耀“綠色明珠”

大吉沙島是廣州東部、臨近珠江入海口的一顆綠色明珠,與黃埔長洲島、黃埔港對望。因四面環水,這裡唯一的出島方式就是渡船,島上居民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隨著隆平公園項目的落戶建設,這片都市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即將迎來華麗蝶變。

近年來,黃埔區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早在2018年,黃埔區就對大吉沙及白兔沙島實施了土地綜合升級整治,並在次年完成了集體農用地承包約1790畝,將租賃土地移交施工,新增水田1340畝。

“針對區裡土地撂荒閒置的問題,我們把散落農戶和村集體的土地集中流轉起來,統一謀劃,再引進外部高端資源打造隆平公園。這樣一來,打破了島上居民以往自行耕種受天氣等影響,沒有保障或單純靠出租農地獲取較低收入的局面。”黎學軍介紹。

兩座江心島成功升級為“都市錦田”,為進一步提升島內耕地質量、改善居民生活、打造旅遊休閒聖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前村民自耕自足,忙碌了一年後不僅辛苦收入還低,現在引進了這個項目,村民的年收入增加了,還給了就業的機會,建好後可能還會帶動旅遊業發展。”下沙社區董事長張矅三說。

農業和休閒度假的緊密融合,能帶動當地農業不斷轉型升級,促進三大產業高度融合,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實現農業增效的同時帶動農民不斷增收,實現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下一步,項目還將發展具有生產、觀賞、體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農旅組合產業,挖掘黃埔軍校、長洲島等具有黃埔特色的文化元素,串聯黃埔鄉村文化脈絡,提升黃埔區鄉村旅遊品牌影響力。隆平公園將成為黃埔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項目和重要抓手。

“相信不用多久,這裡會有最自然的田園風光、最清新的泥土氣息、最美好的農事體驗,成為珠三角廣大市民躲避喧囂、安放心靈的一方淨土。”黎學軍說,在豐收季節,人們還可以領略落霞與白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江景。

春耕施行多項舉措保障全年產量

春耕春種佔黃埔區糧食生產的60%左右。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市春耕備耕會議的要求,黃埔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該區共有耕地面積4.2萬畝,在田蔬菜1.23萬畝,水果3.9萬畝,預計今年春耕在田蔬菜的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以上,糧食種植面積達4000畝左右。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耕比往年滯後了十幾天,我們將通過增加器械設備,提高效率,搶回時間;另一方面調整早中晚稻種植的比例,減少早稻面積,提高中晚稻比例,確保全年產量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水稻種植項目合作企業中振智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興說。

為了破解土地撂荒問題,提升耕地使用率,黃埔區組織人員深入摸排全區已撂荒地,做到全面恢復耕種,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高標農田的建設力度,改善種植條件,根據實際情況“能種則種、宜糧則糧”。

與此同時,黃埔區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加快復產,儘快恢復產能,增加市場供應,保障春耕生產需要。協助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打通交通障礙,保障企業生產有序、員工安全、流通順暢、供應充足。進一步加強農資質量監管、打假執法等工作力度。

近日,黃埔區開通春耕服務熱線,指定專人負責接聽、記錄、轉辦、回覆群眾來電、來信、來訪,解答關於農產品運輸、銷售、補貼、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該區加快完善農產品產銷對接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