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企業是應該做大,還是做強?初創企業怎麼辦?

歸德大俊


您好,本人八年資深HR,創業第三年,很高興與您一起探討,個人看法如下:

1.做大跟做強是相輔相成,一致的。企業只有綜合實力強,才能富有競爭力,在市場有一塊立足之地,從而做大,做大之後不斷改善,變得更強,因此二者不矛盾。

2.企業有幾種競爭策略,廉價型競爭策略,靠低價衝量取勝;優質型競爭策略,靠產品品質取勝;創新型競爭策略,靠差異化產品取勝,人無我有。具體選擇哪個看公司定位。

3.初創型企業首要目標是活下去,再才是盈利,可以先採取廉價型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取得贏利,再向優質型跟創新型轉變。如果公司啟動資金充裕,可以從一開始就定位為優質型跟創新型,獲得口碑。

創業艱難百戰多,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周志鳳


感謝您的閱讀,身為一個創業者,我認為:“做企業,實現永續經營是根本,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活下來是首要目標。”

我先分享下自己第二次創業的經歷:

2013年的時候,餓了麼、美團還沒有形成外賣平臺,我和朋友就開始做中央廚房+餐飲配送的生意,主打“扣肉套餐”(客家菜)。我們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去做市場調查,請來了四星酒店的大廚,又將500平方的廠房改造成了中央廚房,然後通過麵包車把快餐送到寫字樓下的聚集點……第一週的數據特別給力,每天500-600份的下單量(30棟寫字樓),驗證了我們產品、團隊、商業模式是多麼“完美”。

結果,不到9個月,項目破產,團隊解散,當初設想的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打臉。

所以,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是:長久地活下去,最好能像阿里巴巴一樣,活個三生三世,102年。

分享完自己的經歷,我也談談自己對經營企業的一些愚見:

1

小而美,可能是未來企業最佳商業模型

股神巴菲特,幾乎人盡皆知,他所領導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2019年的時候,市值5240億美元,創造利潤450億美元。然而,作為總部總部的員工卻僅僅只有25人,而巴菲特本人自己的辦公室不足16平方。

另外,共享經濟的普及(包括“共享員工”),也會極大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小而美、輕資產運作將會是企業經營的未來趨勢。

2

大,不僅是規模,更是壓力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今日頭條,這些都是不則不扣的大企,員工多達幾萬人。以3萬名員工,月均薪酬10000元計算,每個月的人力成本支出(還不包括五險一金)就高達3個億,如果連續3個月沒收入,我估計誰都撐不下去。

所以說,規模越大的企業,各項支出也特別高,真正剩餘的純利潤可能寥寥無幾,甚至為負數。

從上圖看,美團點評、蔚來汽車、拼多多、愛奇藝……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企,淨利潤基本為負。所以,王興(美團)也好,李斌(蔚來)也罷,他們承擔的壓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3

強,關鍵在於持續性。

什麼樣的企業可以稱之為“強”呢?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亦或者聯想?確實,這些企業足夠稱之為偉大,更不用說是“強”。可是,再強的企業,如果未能緊跟時代的腳步,持續創新,保持活力,也很難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反而,那些歷經變遷,及至百年之久的“小店”卻笑到了最後。可見,唯有活著,才是根本。

(完)


壹玖捌伍


您好,題主,您提的問題是很多企業急需考慮卻一直都沒考慮的,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初創企業還是已經做的很久的企業,都應該紮紮實實的,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先把自己做強,再慢慢壯大自己。

分享我近期看到的兩個案例:

一:中國的高鐵發展舉世聞名,可以說引領著世界的潮流,但在高鐵上有一個部件,確只能依靠進口,進口的螺母,永不鬆動,生產這種螺母的是一家來自日本的名叫哈德洛克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了20多年,然而公司確只有45個人,但就靠著這45個人,生產出來的螺母,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認可,真正的做到了緊固件螺母世界最強。這家公司就是具有這種精神,專注的發展研究自己擅長的,不求做大,只求做強。

二:國內著名飲料企業,規模很大,前幾年的廣告人盡皆知,其創業老闆,以前是商業成功教父,現在卻負債上百億,成為了老賴,其失敗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瘋狂的做大,且投資了多個領域,絕對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反關其對手,某泉,專注自己所擅長的,現在做的風生水起,行業無人不知。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我認為企業應該先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最好,再慢慢謀求壯大發展,如果只是不管其他,只是一味的壯大,肯定要為自己的根基不穩買單。


狐亦斐


企業應該做強。

第1:企業所謂的做大,可能是指攤子大,那運營成本就大。攤子越大,可能員工成本,場地成本,水電費用,設備成本等都是巨增。如果哪一天,經受不了市場衝激怎麼辦?接著就是員工失業,設備折舊,房租水電都交不起……所以啊,做大,不等於做強。

第2:能夠做強的企業,管理一定很好,它不一定大;貌視很大的企業,它也會有很多管理者,但可能是守舊的管理,低級的管理,得過且過,庸庸碌碌的管理。如果是第二種,這些元老佔著位置,出不了新思想,新策劃,只會把公司帶垮。

第3:所以本人覺得企業的好壞,不要看花架子,而要看核心價值,也就是人才價值觀。可以讓企業細水長流,持續經營的管理人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

第4:做強了再做大,而不是做大了再做強。經營管理,危機意識比什麼都重要。初創企業要嚴控,不要隨便擴大攤子,以防市場不測。多請優秀的管理人才來公司。

就說到這吧!😄


曉風3212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創業的初衷可能是今後要把企業做大,做強。願望和美好,要實現這個目標缺不容易,每年都要那麼多創業失敗的例子,一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兩年。

一個企業能夠活下去,要有業務,資金,人員……而我們創業初期,項目不一定成熟,沒有訂單,沒有收入做支撐,我們背資金就拖垮了。我們首先做的是活下去。我們只有活下去了,才有機會做大做強。

我們活下去之後是考慮做大還是做強。有些人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其實不然,規模大,但不一定強,看似很大,卻經不住風險的考驗,戰線長,資金壓力大,如遇突發事件,破產的很多。

強,是抗風險的能力強,競爭優勢強。有強的基礎,就有做大的潛力。


水月銀杏


企業做大還是做強,真不是企業家說了算,要看企業所選的行業,所處的時間點,以及市場情況,一般是先做大,後做強,小企業強不到哪裡去,很快會被超越的。初創企業先考慮怎麼活下去吧!


李風華律師


老康觀點,初創企業是先生存!
做大不是廠房和市值做大,而是用戶群和現金流做大!
做強不是產品做強,而是營銷渠道做強!
您品,您細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03d87a545104bc8ae316b9653855e11\

老康說事


企業先做大再做強,要分情況看條件!

如果做大優勢多,比如成本優勢高,市場容量大優勢,營銷優勢強等多,靠平移複製就能出成果,可以先做大再做強!

如果做強優勢多,比如技術領先壁壘高,管理先進優勢多,靠迭代複利就能出成果,可以先做強再做大!

做大有做大的好處,比如體量大抗短期風險能力強,華為當年就是選擇先做大;做強有做強的優勢,比如船小好調頭 ,爭取時機快,比如李子柒一騎絕塵!道路選擇因人而異。


草創君


企業當然是應該先做大才能再做強,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初創企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你要活下來,你要能夠呢生存下來,能夠呢找對你的路子,也就是你的商業模式,一定要有相應的市場可以呢,承載你的商業模式。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能夠接受你的商業模式,這樣子你才能夠發展起來,也就是能夠做大,逐步做到更大,才能夠考慮做強的問題。


佘山資本


創過業的人都深有感觸,初創企業首先是活下來,維持現金流的正常,在此前提下,再去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