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美妙的歌詞流淌於心靈與思想——閱讀《閻肅人生》一書有感


我近日再讀閻肅兒子閻宇寫的傳記書《閻肅人生》,頗有收穫。

作家蘇叔陽評價說:“閻肅弄出的歌詞,大白話的居多,但他的大白話裡滿是學問,俗中見雅,耐人尋味。既不是白開水,又不裝腔作勢,是一首一首的好詩。”

美妙的歌詞和音樂是內心流淌出來的。閻肅一生寫了很多家喻戶曉的經典歌詞,比如《紅梅贊》、《我愛祖國的藍天》、《敢問路在何方》、《北京的橋》、《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霧裡看花》和《長城長》等等。閻肅的歌詞,大氣,雅樂,正樂,立意高,意境美,符合人心向真、向上、向善、向美的本性。他的歌詞,貼近生活、充滿真誠,內容不空,口氣不硬,輕輕柔柔,娓娓道來,絲毫沒有譁眾取寵的味道,是淚的滋潤,血和真情流淌的詩。他在創作中始終如一地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文學功底深厚。從未脫去童心、童真與童趣。在這幾點上,閻肅和歌詞泰斗喬羽極其相似。這也是他們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吧。我應好好向老一輩的詞作家學習。

歌詞創作,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尋覓人們心底的聲音,聆聽社會的呼吸,扣準時代的脈搏。“詩無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正如袁枚所說:“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

《我和我的祖國》、《亞洲雄風》、《山不轉水轉》、《籬笆牆的影子》和《苦樂年華》等的歌詞大家張黎先生,生前在全身心投入歌詞的研究探索中,得出結論是:“為群眾喜聞樂見,表達群眾的心靈之聲,這就是歌詞創作的著眼點”。張黎先生認為,他作詞的《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大江南北傳唱,除了有語言的藝術,緊跟時代,緊緊抓住健康向上的主調外,曲作者秦詠誠和原唱李谷一功不可沒。歌詞創作要想成功,詞作者自身要具備成為一個優秀詞家的良好素質和思想修養,即不僅精通音樂,而且對歌詞創作的文學、哲學和理論根基紮實、洞察透徹,建立自己的歌詞理論體系,才能成為詞壇獨立大樹,才能留下詩品和人品皆佳的好作品。

優秀的“大我”之作,要弘揚主旋律,歌和詞要撥動無數聽眾的心絃,印刻下人們對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與時代跳動的最強勁的脈搏相融合,要膾炙人口。具有史詩一樣的氣派,是歌壇的骨骼,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音樂文化的水準線。能否寫出“大我”之情的歌詞和音樂力作,是衡量一個藝術家思想和藝術高度的標尺,也是奠定他在藝術史上地位的重要依據。《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和《人說山西好風光》等等經典歌曲的詞作家喬羽先生感言:“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雙堅實的翅膀,一隻翅膀託著堅定不移的愛國心,一隻翅膀載著光輝燦爛的作品。”

藝術創作上,要想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靈感和激情,就要特別熱愛生活,心裡要有很多美的東西。把藝術之根、情感之根,深深地紮根在基層,紮根於老百姓,向群眾和生活學習。歌詞內容就會自然生活化,不露痕跡。如閻肅先生所感悟,把握好成功的人生四分:天分、勤奮、緣分(機會)、本分。妙詞好歌是平時的積累和精心思索而來。當下,藏族音樂處在十字路口,處在停止徘徊又艱難探索階段,我們只有勤奮努力了,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風花雪月的精品力作。

2020年2月4日立春 寫於西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