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

面對疫情,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

池莉近照


面對疫情,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


因為年齡的緣故,

當代的作家,

我喜歡的不多,

我敬佩的也不多。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

在這個追逐名利的年代,

在這個思想多元的年代,

在這個市場衝擊的年代,

在這人人都想當話筒的浮躁年代,

我真的想不起那個作家

是我從心裡喜歡的。


要說喜歡,有一人——閻肅。

這個老爺子的

歌寫得多,劇編得多,

也許算不得作家,

不過我很欣賞!


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

閻肅在發言時稱:

“我稱得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文藝戰線的一名老兵,

到現在依然在心裡經常哼唱著

‘追上去,追上去,

不讓敵人喘氣’那些歌。

我們也有風花雪月,

但那風是‘鐵馬秋風’、

花是‘戰地黃花’、

雪是‘樓船夜雪’、

月是‘邊關冷月’。

就是這種肝膽、這種魂魄

教會我跟著走、往前行,

我願意為兵服務一輩子!

所以,我們心中常唸叨的就是

6個字:‘正能量、接地氣’,

在部隊來說就是有兵味戰味!”


誰不喜歡風花雪月?

但是我更喜歡閻肅的風花雪月——

那是有力量的風花雪月,

那是激勵人民前進的風花雪月,

那是讓人向上的風花雪月!

不管什麼時代都需要

閻肅那樣風花雪月的作品。


話題扯得有點遠了。

面對一場疫情,面對一場災難,

我也看到了很多的文藝界的朋友們

為前線的戰士們鼓勁:

有寫詩的,有畫畫的,

有寫書法的,有創作歌曲的。

應該說,整個文藝界面對疫情

表現是真的不錯的。

我想,有一些人是應景之作,

也有一些人是想出名,

但大多數的作者真的是想

歌頌那些捨己為人的前線的將士們。


在武漢有兩個作家,

應該說是當今很多人關注的,

算是大作家吧!

這兩個人都是女人:

一個是方方,一個是池莉

她們的感情都很細膩,

面對災情,寫的作品裡面都有淒涼

——這是共同點,但也有不同。


方方的《封城日記》

我想很多的朋友都看了:

寫得很悲痛,

不知道你掉淚了沒有?

但是宅在家裡寫的這個日記,

充其量是發發牢騷罷了!

那些道聽途說的大道小道的消息,

雖然成了很多人

瞭解災難的一條途徑,

真假不去說,

但是面對災難,

有的消息能引起恐慌,

有的指責能讓戰鬥在一些的人心涼,

那些悽苦的慘叫

會讓很多的人失去信心……

無論如何,我想,在這個時候,

不是一個大作家的社會責任。


有篇文章的題目是

《民眾在疫中泣,相煎何太急》。

文章的題記這樣寫的:

一些醫護人員為了救人一命,

到網上吶喊。

很多的生命,

大概就是受益於這樣的吶喊,

才有機會存活。


這篇文章是2月18號寫的。

要是早些時候寫可能更好。

這個時候的武漢,

應收盡收,應該差不多了,

連對峙5個小時的副廳級都隔離了,


文章的題目中前一句——

民眾在疫中哭泣

我想在疫情的過程中應該是存在的,

畢竟那麼多的人感染了,

畢竟還有去世的人。


但是文章的後一句——

相煎何太急

我就不知道說的什麼了!

各位說呢?

互相殘殺嗎?

誰殺誰呢?


方方是前湖北的作協主席,

是作家也是官員。

關於她的日記是牢騷還是正能量,

留給後人評說吧。


武漢還有一位作家——池莉,

湖北作協的副主席,

武漢作協的主席。

她也寫了封城之後的武漢,

也寫了疫情中的武漢。

我們看看這個女作家的文章。


唯有將嚴格隔離堅持到底,

人類才有可能贏得勝利!


面對疫情,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

池莉近照


2月3日,池莉發表了《隔離時期的愛與情》

2月12日,池莉發表了《對不起,添麻煩了!》;

2月21日,池莉發表了第三篇封城手記——《第28天隔離了,這個時刻!》


說真話,看著這些題目,

真的沒有方方作家的那股殺氣

不過,細細品讀,

你才感覺這些文字是帶著溫度,

能溫暖冷清清的武漢,

也能溫暖疫情中的病人,

更能溫暖那些

冒死在一線衝鋒的戰士


著名的評論家郭松民寫了

圍城中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讀武漢女作家池莉的“封城手記”》。

下面我就摘錄一下:


2月3日,池莉發表了

《隔離時期的愛與情》。


在這篇文章裡,

池莉用一種欣慰的筆觸回顧了

她1月22日深夜剛剛聽到

武漢實施隔離消息時的心情——


疫情爆發以來,

我一直緊緊揪著的心,

終於放鬆了許多。


池莉的醫生背景,

使她能夠做出冷靜的判斷:

封城並且隔離,

不是失敗與潰逃,

而是對新冠病毒大規模反擊的開始,

是戰勝病毒的開始。


在這篇短文中,

池莉盡到了自己作為被武漢人民

養育併成就的公眾人物的責任,

她不是用道聽途說的“慘劇”

控訴隔離,

以此贏得廉價掌聲和流量,

而是呼籲大家堅持隔離,

直到戰勝疫病——


隔離就是戰爭!

戰爭必須讓

愚蠢無知廉價的愛與情走開!

唯有將嚴格隔離堅持到底,

人類才有可能贏得勝利!


2月12日,池莉發表

《對不起,添麻煩了!》


在這篇短文裡,

池莉表達了對圍城內外的人們

守望相助、互相關愛的感激之情。


她寫道——


我的勇氣與底氣,

並不是自己有多麼堅強,

而是來自親朋好友無私的幫助、

整個人類社會無私的支持。


令我心生感慨的是這樣一段——


昨夜有視頻,

有些醫療隊抵達機場後,

甚至對接遲遲不到位……

這個時刻,不僅僅是我,

感到萬分抱歉和羞慚……

恨自己罵自己

沒能接待好這些最了不起的人。


“對接不到位”,

當然不是池莉

乃至絕大多數武漢市民的責任,

但她卻感同身受,羞慚無地——

這是一種時下相當稀缺的

共同體意識,或者說主人翁意識。


羞慚,就是進步的力量!


池莉也表達了對那些疫病肆虐時

必須堅守崗位的基層人員的歉疚——


對不起,添麻煩了——

這是我們一個九十度的鞠躬:

對不起,給大家添麻煩了!

對不起,我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

配送公司和快遞小哥

以及堅守職守的物業人員,

麻煩你們了!


面對疫情,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

可親可敬的戰疫人


2月21日,池莉發表了

第三篇封城手記——

《第28天隔離了,這個時刻!》


在這篇文章中,

池莉表達了對一些

不遵守隔離規定的市民的不滿——


太急人也太恨人了!

事實非常清楚,

如果不徹底阻斷人傳人,

後果將不堪設想。


池莉還抨擊了那種

把疫病中的人間慘劇當“賣點”

這種看似悲憫實則冷漠的做法——


當我們看見小女孩子的母親

被病毒奪去了生命,

小女孩子追在後面哭嚎,

這也不再是世間一般的生離死別,

而是需要我們第一時間衝上去,

摟過小孩子……

我們就是小女孩的母親,

而不僅僅只是拍視頻的看客!


我們就是小女孩的母親”——

這才是一個女作家該說的話,

因為這體現了人性和母愛!

而那些站在旁邊指指點點

地說“看啊!看啊!多麼慘啊!”

的人,只能被標定為煽動家。


圍城中的池莉,

沒有悲情、沒有歇斯底里,

更沒像作協主席們那樣被嚇破了膽。

她沒有販賣焦慮、

渲染失敗主義情緒,

也沒有一驚一乍傳播

各種無法證實的道聽途說,

諸如“殯葬館扔得滿地

的無主手機”之類,

而是以一位女作家特有的

細膩與堅韌

傳遞出了戰勝疫病的信心與希望!


面對這場疫情,

面對這場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防禦戰,

我們的作家不能缺位!

作家有責任記錄這場災難,

有責任記錄這場防疫戰,

但是作家要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

我想當下最重要的就是

鼓舞人心、激勵鬥志

這是目前最需要的作品。


來自:山東信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