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本月7日,美國鷹派雜誌《國家利益》在《中國或將裝備俄羅斯蘇-57隱形戰鬥機》一文中透露,

俄羅斯已經正式批准了蘇-57戰鬥機的出口,正在積極向中國推銷。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外媒稱,俄羅斯正對華積極推銷蘇57(圖源:新浪軍事)

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等國際媒體報道,俄方提供的單位報價僅為3500萬美元,對於五代機而言簡直便宜到匪夷所思。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透露俄方的報價僅為3500萬美元/架(圖源:新浪軍事)

咱不說單價上億的F-22,作為可外銷的廉價低配版五代機F-35,在大批量生產以攤薄研發成本、優化生產環節後,最便宜的A型也要8000萬美元,具備垂直起降和上艦能力的B型和C型就更貴了。

蘇-57不僅是所有五代機當中最便宜的,甚至比許多四代機還要便宜得多,這種現象十分反常。

前些年我兔打包進口了24架蘇-35,合同總價值高達25億美元,刨去備用發動機和零部件、配套檢修保障設備、人員培訓等費用,每架蘇-35的單價仍為8300萬美元左右,比蘇-57貴出2.3倍。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5戰鬥機給轟-6K護航

如此之低的報價乍一看確實很有吸引力,但也免不了令人心生疑惑:到底是先前蘇-35叫價過高,還是蘇-57性能不足,廠家為回籠資金只能跳樓甩賣?

性能與價格相匹配自然重要,但它的功能是否迎合部隊的實際需要也很關鍵。

一款比四代機還便宜的五代機,中國真有必要買嗎?

其實,這得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外界對蘇-57評價一般,甚至戲稱為“拍扁的蘇-27”

外界普遍認為,蘇-57的實際性能可能達不到五代機要求的“4S”標準,主要是隱身能力備受質疑,且這些質疑並非憑空捏造,而是蘇-57的確有許多設計明顯違反了隱身性能的基本特徵,比如那兩條近乎直通的進氣道。

對於戰鬥機來說,發動機前罩的扇葉是很大的正面反射信號源,高速而規律的轉動會大大提高回波的識別特徵,所以洛馬在研發F-22時採用了加萊特進氣道,內置於機身的蛇形腔體完美遮蔽了扇葉。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三種五代機進氣道結構推測(圖片作者:溫哥華的魚)

雖然蘇-57也採用加萊特進氣道,但它的機體設計沿用了蘇-27的中央升力體佈局,託舉整個機身的發動機外置於機腹下兩側,只能以非常小的角度縱向調整內部形狀,以至於從正面觀察時還能看到大半圈扇葉,理論上對隱身較為不利。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從正前方仍可看到扇葉,這是破壞隱身效果的一大隱患

不過,量產型蘇-57安裝了可調斜板,在高速飛行時可下偏以遮蔽進氣道投影,從而屏蔽雷達波,但能起到多大作用仍不得而知。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除了進氣道,蘇-57還有許多隱身性能不足的疑點,比如紅星電視臺的主持人葉戈羅夫在做節目時,徑直踩到飛機上安裝攝像頭,招致了大量“蘇-57根本沒有吸波塗層”的質疑。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別人家的五代機都不讓用手摸,俄羅斯可倒好……

大量資料和分析都傾向一個殘酷的事實:蘇-57的隱身性能是五代機中最差的。

F-22的RCS(雷達散射截面)為0.001-0.01平方米之間,在雷達上相當於一顆鋼珠,但蘇-57的數據就比較難看了。

俄羅斯軍事記者德米特里·利托夫金(Dmitriy Litovkin)曾在報道中提到,蘇-57的RCS為0.5平方米,軍事專家杜文龍也引用過這一數字,可信度還是較高的。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美俄五代機RCS對比,蘇-57全面落敗(圖源:俄羅斯國防論壇)

如果這一數據屬實,那麼蘇-57在先進的防空系統面前幾乎是裸奔,毫無隱身性可言。

另一方面,就算蘇-57的隱身性能達標,我們就會考慮進口嗎?

別忘了,它與殲-20一樣都是雙發重型空優戰鬥機,定位存在高度重疊。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蘇-57的生產工藝比較粗糙,連彈艙門都閉合不嚴

蘇-57與我們過去引進的蘇-27、蘇-35完全不同,它需要一套全新的後勤保障與作戰系統,還要考慮能否嵌入我軍數據鏈。(大概率是不能,俄羅斯連蘇-35的端口都沒給,需要我們自己上數據機)

戰力如何姑且不論,僅使用成本就可能高的嚇人,所以賬面上並不划算。

除了飛機與體系的兼容性,飛行員要重新學習如何駕駛,地勤和機械師要摸索檢修維護的方法,就算買回來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逐步形成戰鬥力,有這個經費,不如多生產殲-20。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業界曾傳出阿爾及利亞購買蘇-57的消息,但兩國並未官宣此事

如果中國確實需要另一種五代機,那也應該是F-35那樣的多用途戰鬥機,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平衡高精尖戰力的建設與成本控制。

但是美國的一些研究員並不認為殲-20和蘇-57存在功能上的本位衝突。他們比較傾向的觀點是,殲-20是更側重於高速突防的作戰平臺,它的主要任務是摧毀敵方雷達、導彈陣地等關鍵目標,給其他部隊進攻創造有利條件,也是就我們俗稱的“踹門”。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單論製造工藝而言,殲-20甩蘇-57好幾條街

而蘇-57則完全貫徹了蘇-27的空優機定位,著重強調空戰性能,所以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角色。

然而——誰能證明殲-20的空戰能力就比蘇-57弱呢?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一名俄羅斯警察悠閒的網購著伏特加,並不理會背後的蘇-57,也許他已經見怪不怪了

就現階段而言,蘇-57的性能和功能都不夠吸引人,但進口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畢竟它還是有一些東西值得買回來學習借鑑的。

當初我們購買蘇-35無非兩個目的,一是在殲-20形成規模戰鬥力之前,快速擴充一線四代機數量,短時間內提高戰力,二是看中了它的117S(AL-41F1S)矢推發動機。

同樣的理由,也適用於蘇-57。

按照俄空天軍和研製單位的計劃,量產型的完全體蘇-57將使用全新的“產品-30”(izdeliye 30)發動機,它並不是AL-31/41那樣的升級改進型,而是經過全新設計的新型號。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產品-30”發動機,噴管葉片的鋸齒狀前緣十分明顯

《俄羅斯航空雜誌》認為,產品-30的標準推力約為107千牛,加力推力約為176千牛(維基百科也引用過此數字),推重比破10大關,相比AL-41F有明顯進步。

在提高推力的同時,產品-30通過優化核心機結構,擁有更高的燃料利用率、更低的重量和成本,裝配工時亦有所縮短。

除了性能參數的提升,產品-30的進步還體現在使用了大量全新技術與工藝,如電子自檢系統、等離子點火、高空無氧啟動等,這些新技術可以為國產航發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蘇-57作為俄羅斯在研發經費捉襟見肘,與蘇-30共用生產線進行生產的情況下,卯足勁硬憋出來的五代機,其整機的技術含量,對於我兔來說,可能還不如發動機來得重要,畢竟我們的隱身和航電已經領先他一代了。

俄軍批准蘇57出口,報價匪夷所思,中國要買嗎?

▲ 殲-20、F-35都使用菱形光電跟蹤系統(上)

蘇-57還在用球狀IRST,隱身較弱(下)

從購買蘇-35時俄方的態度上判斷,俄羅斯是不會將AL-41F1S的技術轉讓給我們的,至少現在不會,單賣產品-30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我們想要使用或嘗試研究產品-30,購買整機是唯一的方法,所以進口蘇-57也不是完全沒用。

至於要不要買,就看空兔如何運籌了。

[1] 重新認識蘇-57(下)——溫哥華的魚

[2] 新浪軍事:美媒:中國或採購俄蘇57戰機 與殲20擔任不同角色

[3] 經濟時報:China mulls to buy Russia's Su-57 stealth fighter jet

[4] 軍事觀察:Russia’s New Su-57 Fighters Cost Just $35 Million Each; Are Fifth Generation Jets Really Cheaper than the Su-35?

[5] 環球安全:Izdeliye-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