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忠肝義膽的英雄很多,唯獨關雲長受供奉崇拜影響大?

遙遠的現在


三個原因。

一、文人的同病相憐

從國家政權層面來說,南宋之前官方都是承認曹魏為正統,蜀漢是割據勢力。比如我們一直都說,魏晉南北朝,而不是東漢三國兩晉,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官方是官方,東晉時期文人就因為偏安開始推崇蜀漢。比如《漢晉春秋》就公然認為蜀漢是承接東漢的正統,然後就是西晉政權,所以書名就是《漢晉春秋》。

此後,隋唐北宋都承認曹魏,唐玄宗這樣的自負皇帝還自比曹阿瞞。

到了南宋時期,不僅文人推崇,官方也公開承認蜀漢是正統。此後,歷代意識形態都認為劉備是正統。

既然劉備是正統,關羽自然就是正面。

二、皇權的加封

北宋之前,關羽僅僅只是古今64將,與同時期的張遼等並列,武聖是姜子牙。

北宋末期,黨爭激烈,國家風雨飄搖,宋徽宗首創加封關羽等神仙之例。試圖讓這些神仙來保佑自己。

此後越發不可收拾,越是王朝末期,朝廷越發需要忠義的關羽,對關羽的追封也就越離譜。宋徽宗封伯、真君、武安王,明代就是帝君,清代最後一次追封甚至達到26字的大帝,完全超越了清代皇帝的22字。

官方如此,民間當然更瘋狂,所以關帝廟是全國最多的寺廟,每個縣都有,甚至一個縣可以有好多個。關羽成為帝君,劉備這個主君反而成為配角。

三、民間的反推

北宋市民階層崛起,戲曲蓬勃發展,顯然三國這個主題古往今來都是大頭戲,關羽的戲曲自然也是比較多的。

關羽忠義之名響徹雲霄。民間的追捧自然引發宗教跟進,佛道都對關羽進行追封。

所以,戲曲、宗教、文人,引導了民間對關羽的追捧,這個累積起來的強大民意又反推了國家政權的加封。


四川達州


“寫春秋讀春秋一部春秋,孔聖人關聖人二位聖人。”關羽何德何能,能完成受到供奉和崇拜,從而完成從人到神的轉化呢?



第一方面的推力,是帝王們的加封——高級大腕粉助

最早封關羽的帝王,應該是北宋哲宗,他把玉泉祠提升為顯烈廟。到宋徽宗一朝,加封關羽為武安王,從此在武稱王廟中,關羽可以和名聲顯赫的姜太公同列王位。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又加封英濟王,與此同時,關羽有了自己獨立的廟宇,享受供奉。

元朝文宗天曆元年,敕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民間崇拜關羽的活動在寺廟展開,從而推動了關羽和三國故事的傳播。

明嘉靖十年,稱關羽為漢關帝壽亭侯,第一次稱關羽為帝。萬曆三十三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明末崇禎年間,世人皆稱“關夫子”,同孔夫子平起平坐。

清軍入關前,以《三國演義》作為兵家教材,入關後雍正下令全國大力建設關帝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加封忠義神武聖佑大帝。



第二方面的推力是,民間傳說——無數小粉絲助

大量的民間小粉絲群的口碑傳誦,讓關羽走進千家萬戶,大多本故事純屬虛構,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宋大中祥符年間,流傳關羽奉詔討蚩尤的故事。徽宗時,張天師請關羽降蛟龍,關羽成了降妖除魔的戰神。

宋洪邁在筆記小說中,記載了關羽成為包治百病的藥神。其間有一味藥,就是關羽好讀的左氏春秋。

此外,如伸冤理枉、勸善懲惡,甚至科舉考試,都能看到關公的影子。

在老百姓的心口相傳下,關公已經成為僅此於觀世音菩薩,救國救難、普渡眾生的天神。

第三方面的推力,是小說和戲曲的包裝——文人墨客粉助

在關羽由人而到神鬼的演化過程中,得益於寫作大師們的筆耕。

如元代的《三國志平話》與《三分事略》確實給關羽很多力。因為關羽戰死,“後說無、魏兩國官員至荊州,言聖歸天。”

元末明初羅貫中傾力推出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多處敘述可關羽顯靈的片段,把關羽寫成了“義絕”。



宋元雜劇和明清戲曲有很多關羽成神的劇目,在舞臺上塑造了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關羽形象。如《關大王單刀赴會》,就是借關羽的劇本形象大力宣楊大漢民族的情感。

一直到明代的《關公斬妖》,由人到神,再到護法神,再至伏魔大帝,關羽怎麼不受崇拜。

第四方面的推力,是宗教宣傳——優秀團隊的粉助

最給力的就是道教,特別是宋徽宗,自稱為“道君皇帝”,極力崇奉道教,他在道教把關羽封為“崇寧真君”,

加之後來傳道者封關羽為關聖大帝、伏魔大帝的封號,讓關羽管天管地,管人間黑道白道,各行各業,甚至監察冥界鬼事,關羽真的變成神仙中的一員了。

就這樣,把關羽處理成忠於劉備在漢室正統,具有威猛雄壯的戰鬥精神,可以說“忠勇”已經成為關羽的性格和政治符號。

小結:關羽之所以得到了後人的欽敬,帝王的加封,民間口碑,文人墨客的傾力刻畫,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宗教宣傳分不開的。

當然,皮之不存,毛將附焉。沒有關羽“義不負泰山重,忠布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蒼生”。再多的推力來純金打造,又有何用。


閒將西話


崇拜關羽的人多了,不僅官府崇拜他,百姓崇拜他,日本人崇拜他,黑社會崇拜他,特務組織崇拜他。

他忠義、剛猛、儒雅,特別是另有一點,許多人都忽略了。他傲上而不欺下,對下友善,對上倨傲。也就是說,他有傲骨,不肯屈服於人。他只服從他認為的道義,比如對劉備,那就是既是朋友,又是兄弟,更是君臣。所以他服劉備。但其他人呢?憑什麼得到他的服從?

他起先對諸葛亮也不服,後來看到諸葛亮的才與德才心服口服。但能讓他服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他都不服。但對於地位低於他的人,他則不欺,比較友善。這一點與他的兄弟張飛不同。張飛服於上而暴於下,後來還被部下殺死。關羽的做法,在人們看來,就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他的功勞並不突出,他的能力並不很強,他的儒雅也是出於宣傳,但他不肯輕易服人,對下友善的做法,則很符合中國人的心理。所以,難怪那麼多人崇拜關羽。

現在的人不太崇拜他了,但現代的人有幾個比得上他,嘲笑他的人真是何德何能,不自量力。





老磨盤


關羽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不光現代人喜歡他,在當時也都喜歡他,三國期時期曹操喜歡他是對關羽能力的認可。為了拉攏關羽也是用盡了心思,金錢,美女,高官,可是始終也沒能挽留住關羽的心。

關羽身為武將,身上卻沒有其他武將的粗魯,反而手不釋卷!頗顯儒雅之風。也正是這些常人難有的優點關羽卻集於一身。

一個人身逢亂世,不愛錢,不貪財,不好色,重情義,不戀官。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誰會不尊重,也給了我們一個做人標杆,做人指南,所以會受後人的尊崇和敬仰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唯獨關雲長受供奉崇拜影響大?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封建政權往往希望通過樹立一些正面形象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例如孔子和關羽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孔子被尊為孔聖人,關羽被尊奉為武聖人,兩人都建廟受到供奉,而且這種屬於政府行為,真是由於這種政府行為,所以他們受供奉崇拜和影響也最大。

搞清楚這個之後,就要看為什麼選擇關羽呢?

關羽是東漢末年的大將,他白手起家,出身不高,最終成為漢朝前將軍;他心懷天下,對下層人好,藐視權貴;關羽戰功赫赫,是天下聞名的大將,而最為難得的是他對君主忠誠不二,面對高官厚祿,美女金銀,絲毫不動;而被擒之後,又為忠義,誓不投降,最後壯烈而死。這樣來看,關羽作為忠義忠君的代表被供奉正符合統治階級的意願。

三國的人物故事在中國流傳極廣,也較早,因此,關羽在民間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因此,在宋朝,關羽的地位才真正被提高起來,北宋宋徽宗先後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義勇武安王;而之後宋朝處於軍事的不利地位,更加重視對關羽的追封,先後追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宋朝滅亡之後,元朝繼承了政權,保留了對孔子和關羽的廟宇,繼續追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而到了明朝關羽正式被尊奉為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而在政府的引導下,各地也都修建了關帝廟,以對關羽進行供奉。

在明代,關羽隨著《三國演義》小說和三國故事的流傳,被不斷的神化,不僅在政府層面,在民間,關羽的形象也被大家重視,作為商人,誠信信義也和關羽緊密相連,尤其是關羽的老鄉晉商們,更是供奉關羽。

因此,從官方、到民間,都選擇了關羽作為供奉對象,主要還是由於關羽的知名度以及他的忠君信義。





且行且聽風


但有時我們想一下,中國古代能征善戰的將領不計其數。開國元勳、護國柱石、勇將猛士者更是多如牛毛,為什麼一名在東漢末年的武將,而且功勞和軍事才能並非尤其出眾的將領能夠如此的名留青史呢?

首先,關二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的書中,還是在史料中都是忠義的代表人物,千里走單騎,義釋黃忠,體現了關羽的義薄雲天,最為重要的是,關羽是山西解州人,明清以來,晉商的腳步遍及大江南北,山西人所到之處就會出資修建關帝廟,一來二去,關公之忠義深入人心。所以我們才會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各種結拜、幫派會來供奉關公。

關羽也是勇武的象徵,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人們讀到關羽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當然這是小說中寫的,但不了否認的是其已經深入人心,此處就不討論歷史真假的問題了。三國時代戰將尤其之多,而關羽在其中則如鶴立雞群,更加之後世不停的渲染,使得關公之勇獨樹一幟。

就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關公更像是人為樹立起來的一個雕像,一個象徵。人們需要有一個忠義,勇猛的榜樣,於是關公就被樹立起來了,這和他的功績,和他的能力有關係,而更有關係的是我們心中所期許的完人也許就是關羽一樣的人。


你要說點啥


首先和關雲長義薄雲天、英武雄偉加之有美髯公之稱有關;再者與關雲長的傳奇身世、經歷有關,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之時曾受傷後在寺廟呆過,結識寺廟住持,在此期間住持見識到“刮骨療傷”關羽異於常人的表現(畫重點);後與三國演義家喻戶曉流傳至今有關。



御晷


首先關羽是忠義與英勇的代表,在而主要他的那種大義凜然的精神,被世界各國人民推崇。有過五關斬六將只為繼續效忠他初任的大哥劉備。長沙用拜壽亭侯的爵位來誘惑他,他依然棄兒離之,可見他並不是一個拜金的人,也不圖個人貪圖享樂,這種精神世界各國曆史上都少有的,所以至今都被推崇了。

而現在關於被大家奉為招財進寶的財神,從而可見大家對關於如此厚愛,不僅現在清代民代都把關羽奉為什麼大帝。把自己的祖宗都比了下去,什麼清聖祖和

唐太宗。三國一中進展關於溫州溫酒斬華雄和顧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從而也可以見關羽的武力值也不低。而關於放在現在的公司裡,他不僅深得領導喜愛,同事也喜歡他,因為他實力有並且很忠義

很忠心。有句話說得好,始於顏值,樂於性格,但忠於人品呀!


微風致暖


引言:個人認為關羽如此的被推崇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有很多的文化傳承起到了傳播的作用,因此關羽受到的供奉、崇拜。


文化傳承的典範

關羽在中國戲曲中的形象是按照野史《三國演義》塑造的。在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斬顏良誅文丑、千里尋兄、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橋段被變成戲曲橋段,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戲曲在民間是廣泛流傳的,其傳播的能力不容小覷。

在正史中關羽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報曹操厚恩,而後放棄曹操賞賜的高官厚祿尋兄而去。鎮守荊州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這些都說明了關羽的忠、義、勇、智都是中國傳承文化需要的,因此無論主君、民眾還是宗教關羽都得到了很大的推崇。


統治者需要關羽的忠,民間流傳關羽的義

歷代的主君都需要忠於自己和國家的臣子,關羽捨棄榮華富貴返回故主處,陪同劉備繼續打拼天下,這被天下人視為大忠。而且關羽也是有大勇之人,這也是被主君所需要的能力。

關羽在三國時期鎮守荊州,深受百姓的愛戴,戰敗身死以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供奉。據說關羽從軍之前是經商的商人,荊州當地的商人在出門謀生前都會拜祭關羽,以求生意興隆及希望碰到講信用的合作伙伴。這種習慣流傳各地從而慢慢的這些人將關羽視為財神,因此關羽在民間的聲望只升不降。


總結:關羽的忠勇仁義正符合我們歷史傳承中儒家思想,而《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關羽讓我們更加的喜愛推崇關羽。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首先三國演義這本書太家喻戶曉了,而我們歷史一直把蜀漢當成正統,自然對蜀漢的同情心更多,為什麼關羽更家喻戶曉,有兩方面原因

一 歸順曹操時期,沒有不出力,幫助曹操打敗袁紹,斬殺顏良文丑,出力,但是知道大哥劉備消息立馬去投奔

二 過五關斬六將,不顧一切去投奔大哥

三 赤壁之戰,私放曹操,報恩,報答當初曹操的知遇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