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對建設新疆的河南人說句:中!

1956年,46列開往新疆的支邊專列由鄭州開出。來自信陽、南陽、商丘、開封、許昌的幾萬青壯年勞動力支援邊疆兵團建設,經過火車轉汽車15天一路顛簸,約兩萬人來到了滿是蘆葦荒地的石河子、奎屯,開荒造田,其餘的人去到阿克蘇、庫爾勒等地。


對建設新疆的河南人說句:中!


  • 五萬多河南青年去新疆

1955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和新疆建設兵團以及河南省政府研究決定,1956年從河南省信陽、南陽、商丘、開封及許昌五個專區所屬的各縣,調集5.2萬青壯年勞動力,約20%是女同志,支援新疆兵團建設。

這些河南來的支邊青年,大都被分配到奎屯、石河子、烏魯木齊、哈密、喀什、阿克蘇等地。新疆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中,單河南籍職工便超過40%。

“摘一片葵花葉就是碟子,折兩根紅柳樹枝就是筷子。”這是支邊青年剛到新疆時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五十年代,對於這些面朝戈壁背朝天的年輕人來說,床都是奢侈品。

現在單石河子一市就有二十萬河南人,很多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知青們的二代三代。這一批支邊新疆的河南人,不僅在新疆安了家,很多人還在新疆建立了自己的事業。

解放後的新疆百廢待興,急需建設,而建設,首先需要的便是人。新疆的解放軍部隊,便成了建設新疆的領頭人,很多解放軍官就地轉業,組建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10餘個師和100多個農牧團場。

當時的新疆地廣人稀,滿是戈壁。建設新疆路長且道遠,僅靠駐守新疆的軍人部隊是遠遠不夠的。1950年到1955年的六年時間,不斷有來自河南的幹部、軍人、學生來到天山腳下,支援新疆。

對建設新疆的河南人說句:中!


  • 西部大開發戰略下到新疆追夢的河南人

2000年,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有166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相當於十個河南省的新疆,因其特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再次吸引了大批有夢想的河南人。

1986年,中央確定河南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2007年,一批河南人來到阿克蘇的溫宿縣,首期種植了萬畝果園,主要品種有大棗、核桃等。

除了紅棗,還有很多河南人在新疆承包萬畝土地,種植棉花。

新疆是產棉大區,僅生產建設兵團種植的棉花就達700萬畝左右,庫爾勒、阿克蘇、和田,這些都是新疆棉花種植產區,2500萬畝的棉花地,僅靠新疆當地勞動力遠遠不夠。這也就催生了一批來自河南的“摘棉工人候鳥群”,每到收穫的季節,約二十多萬河南人浩浩蕩蕩去新疆摘棉花。

鄭州到烏魯木齊三四十個小時的硬座,每年河南人去新疆摘棉花都要經歷漫長的旅途。新疆的棉花樹都長到膝蓋靠上的位置,所以會說是“拾”棉花。拾一斤棉花能有兩塊錢的報酬,差不多三個月左右時間結束。

對建設新疆的河南人說句:中!


  • 400萬人在新疆說河南話

如今,你走在新疆很多城市的路上,滿耳聽到的都是“弄啥裡”“信球”這些熟悉的鄉音,甚至,在新疆地區,形成了一箇中原官話片區——南疆片。

鄉音對於那些八九十歲甚至更早一輩的人而言,可能是這些老人和家鄉的最後一絲聯繫。目前,新疆有400多萬河南人,佔到新疆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故土難回,他們的子子孫孫將來可能都成為了新疆人。

如果有一天,你去到新疆這些說河南話的地方,有朋友請你吃碗麵條,對於他們而言,這碗麵條,就是老家河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