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近幾年臺劇經常出精品,《想見你》一經播出便火爆全網,每週日更新都必上熱搜。

很多網友看了直呼:上頭。

的確如此,《想見你》就是一部看進去便上頭的劇。

很多人剛看《想見你》時,諸多挑剔,女主角好醜,又是一部偶像劇有什麼好看的,不曾想熬過第二集後便打臉了,每天想的是為什麼不更新,許廣漢太帥了!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若是看《想見你》的劇情簡介真沒啥看點,像是四個人的愛情故事,2019年的黃雨萱與王詮勝,1998年的陳韻如與李子維。

電視劇剛開頭便是,黃雨萱失去了愛人,沉浸在往事中無法自拔,每天假裝對方還在,只是在躲著自己。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此時,在1998年有個叫陳韻如的女生,她是名高中生,敏感自卑是個隱形人,家裡人不喜歡,學校裡也沒有朋友。

而黃雨萱和陳韻如的共同之處就是,兩個人非常相像,對方就像另一個自己,只不過性格不同。

意外遭遇碰的黃雨萱魂穿到陳韻如身上,見到了和自己逝世男友幾乎一樣的李子維。於是,故事開始從1998年講起。

但看進去後便會發現,《想見你》並不是一部純愛偶像劇,它的劇情一再反轉,前期讓人迷戀愛情,後期讓人關注救贖,愛情只是這部劇的偽裝,它真正講的故事是救贖,是自我認同。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鼓勵他人,讓他們更好一點,才能幫助他們走向更好的人生,卻不知道,讓他們坦然面對自己,面對生活,才是最好的祝福。

一個身體兩個人,一個受歡迎,一個遭嫌棄

群體生活中,有人受歡迎,就有人被忽視,這一切不僅取決於你自己,還與你周圍環境有關。

若把黃雨萱和陳韻如放在一起,那陳韻如便是被忽視掉的那一個,不僅是陳韻如身邊的人會忽視掉她的存在,身為觀眾的我們也有忘了她的時候。

《想見你》剛播出幾集時,黃雨萱穿到了陳韻如身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魂體黃雨萱身上,沒人在意被魂穿之後的陳韻如本體去了哪裡。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直到李子維死亡,黃雨萱要穿過去救他,卻被關進小黑屋,陳韻如掌控了身體的控制權,大家看著這樣的陳韻如,紛紛說被陳韻如氣到,更有人期待陳韻如趕緊去世吧。

似乎,劇裡的她不被身邊人所喜,劇外她也無法獲得觀眾的喜愛。

那時,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黃雨萱無法救回陳韻如,阻止李子維被殺,我們為黃雨萱的愛情可惜,卻忽視了陳韻如有多難過。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醒來後的陳韻如,看著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卻要裝作別人的樣子,努力克服心中的不安,但聽到的聲音卻是:你不要變回以前的陳韻如,那樣子的你真的很令人討厭!

傷人的話總是輕易說出口,卻忽略了接收者聽了有多麼難過。陳韻如聽了後,假裝平靜的回了句,我也挺討厭之前的自己。

對於一個總想做好,被他人喜愛,卻總是做不好的人而言,陳韻如的痛苦是不被理解的。

陳韻如自殺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還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這句話是陳韻如的心聲,也說出了很多“陳韻如”的心聲,明明我已經足夠努力,但你們依舊認為我做的還不夠,想讓你們滿意怎麼就這麼難。

但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感同身受的理解,有的只是冷暖自知。絕大多數的人從不去在意你想什麼,他們在意的是自己想看到的。

人長大這一路真的好難,不僅的要對抗生活的艱難,還要與他人的期待做對抗,很多父母都不明白,別人家孩子可以輕易做到,對自己來說能做到已是很難。

假裝做他人,總是做不好

人有個奇怪的毛病,做不好自己時,就想通過改變自己,模仿他人的樣子獲得喜歡,卻忘了人很難改變自己的本性,你是內向的人,強迫自己做個外向性格的人,短時間可以,卻無法一直假裝。

陳韻如再次醒來,她發現自己掌控了身體,她知道黃雨萱的存在,做的所有事,瞭解對方的性格。

於是,她把劉海梳起,扯著嘴角露出笑容,按照對方的行為喊弟弟起床,臨出門前,握緊雙手,給自己加油打氣。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但假裝始終是假裝,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她依舊害怕,沒法做到落落大方。

在李子維面前,她假裝自己是黃雨萱,享受被在乎的時光,她一邊高興一邊糾結,沒想到幾天之後,李子維認出她並不是黃雨萱,並堅決表示自己喜歡的不是她。

這對於敏感又內向的少女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她不明白,大家為什麼不喜歡她。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其實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有人不喜歡你,就有人喜歡你,只不過陳韻如是個可憐的人,不喜歡她的人太多太多了。

我們也都曾做過“陳韻如”,被否定的多了,想變成別人,想假裝他人的性格獲得大家的喜歡,卻又沒法一直做下去,

總是會暴露,畢竟這不是真的自己。

我們假裝他人,卻忘了大家只在乎自己想看到的,沒人去關心你的真正想法,你帶上小丑的面具,大家也就認可你是面具上的樣子。

一旦你變了,想要做回真的自己,他們又會站出來說你變了,其實是他們不懂,不是你變了,是你一直都這樣,只是你做回了最初的自己。

接納自己,坦然面對現實,才是對自己的救贖

人只有先自救才能獲得他救,只會你先自我認同,承認自我存在的價值,才能做好自己。

陳韻如自卑,假裝成黃雨萱都是因為她無法認同自己,她對自己持不相信的態度,不相信自己有人喜歡,不信自己會被別人好好愛。

這也是黃雨萱最初無法阻止陳韻如自殺的原因。倘若陳韻如無法放過自己,即便黃雨萱救了她一次,也無法阻止她的下次自殺。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因此黃雨萱拯救陳韻如失敗,回到2019年,她充滿了痛苦和自責,她認為是自己的出現毀了陳韻如的生活。

在黃雨萱最後一次穿越回去時,她救下了要跳樓的陳韻如,說了不會再阻止對方後又說:“你會那麼想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也許是黃雨萱的話起了作用,也許是黃雨萱對她自殺決定的認可,令陳韻如突然醒悟。

生活也許不那麼美好,也許依舊有人不喜歡自己,但也會有人喜歡自己。黃雨萱的穿越,是為了挽救自己的愛人,也是為了幫陳韻如完成自我和解。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人若想自我和解,就要先學會自我認同,陳韻如在黃雨萱認同她時,突然明白了,我們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像個異類,與世界格格不入,難以融入周圍的圈子,但面對這些事情的我們沒錯,錯的是我們不能坦然面對自己。

我們只有坦然面對自己的好與壞,不再逃避,接受自己與大多數人的不同,這樣才不會一再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喪失活著的勇氣。

這才是編劇真正想講的內容,愛情線只是《想見你》的明線,真正的作用是為了突出陳韻如,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女生才是這部劇的主角。

《想見你》:你我都曾是陳韻如,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導演通過陳韻如的遭遇,想告訴我們:無論你是否完美,是否討喜,你都要接納真實的自己。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更好面對生活的苦難。

就像人在長大之前難以理解的事,長大後不用別人勸說,受過傷吃過虧後也便懂了,但在懂和接受之前,那漫長的煎熬期需要自己度過。

而處在煎熬期的我們只需記得,你是什麼樣子由你自己決定,即便你是他人眼中的“異類”,你也是自己的主角,只要你堅信,你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