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读季羡林自传,品一份平和安然,以及一份善念

疫情是如何来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乱吃野生动物。事实上在很早以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都提过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其中就包括当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他的一篇《九十述怀》中专门提过要善待动物。

一.保留内心的善,做到天人合一。

提到季羡林大师,相信都听说过那个故事,一位北大新生入学,见一老者衣衫朴素,以为是北大的杂工,于是请这位“杂工”帮他看管行李。天气炎热,老人一直“恪守职责,”直到新生办好手续回来。后来在开学典礼上,新生看到了坐在主席台上的老人,才知道他是北大的副校长。

这样的小事体现了季羡林的“善”,这样的善念,在季羡林大师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九十述怀》中,季羡林提到了自己养的一些小动物,有从老家临清带来的波斯猫,还有几只乌龟,所有动物他都一视同仁,他认为人要善待动物,要善待大自然,要“天人合一”。


读季羡林自传,品一份平和安然,以及一份善念


《季羡林自传》中同样对此有体现,在“耄耋之年”一章中重申了“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否则大自然就会报复。而如今的新型疫病,毫无疑问就是大自然的报复手段。

天人合一,平和安然,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不断加深对人生的认知。读《季羡林自传》,字里行间体会到的,全是这种平和安然,让人心里发暖。

二.季羡林的一生跌宕起伏,依然赤子童心。

季羡林一路走来诸多不易,他出生的年代是最为贫穷的年代,他出生的乡村是当时最为贫困的乡村,而他家,偏又是当时最贫穷的家。结合他的出身,对比他取得的成就,简直是奇迹。


读季羡林自传,品一份平和安然,以及一份善念


但奇迹从来都不是自己发生的,《季羡林自传》中从他小时候读书开始记叙,一直到他出国,再到回国,再到动乱年代,再到北大教书,一直到耄耋之年,这几十年间,大大小小,桩桩件件,经历了太多的事,有过很多的磨难,而所有的磨难,他都心安理地受了。

印象很深的是他教书的那段日子,那些老师帮助了他,教他如何树立威信。即便有老师相帮,他也遇到很多的困难,担心教不好学生,想要找地方哭一场。担心拿不到下一年的聘任书,想要找地方哭一场。担心被领导排斥,想要找地方哭一场。

后来是与家人的离别,是在国外留学时的各种艰难,以及归国后的艰难。对这些苦难,他并没有描述太多,所有的苦难一笔带过,那些“想要大哭一场”的记叙,更像是老人家的一种调侃,越苦难,越安静,安静地受着,安静地走着,安静地走成了一代国学大师。


读季羡林自传,品一份平和安然,以及一份善念


而国学大师等诸多头衔,季羡林全都自己给“摘”下来了,文中他否认自己是国学大师,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界泰斗,更不认为自己是国宝。他掰着手指头,理着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最终得出结论,自己是做了一些事,有一些成绩,但仅此而已。

九十多岁的老人如同一个孩子,童心如初,善念不改。老人虽已故去,那份人性的温暖还留在他的书里,留在字里行间的恬淡平和之中。愿人人平和安然,愿世间再无苦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