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这期是迄今为止,最让我惆怅的《歌手》,先聊歌手们的表演

袁娅维《Love can fly》

这首歌的作者是常石磊,作为国内男歌手里首屈一指的牛姐粉丝,能听出不少Mariah Carey的元素。国内外,受牛姐和惠姨影响的歌手,技术层面都超乎常人。想驾驭这种Soul的唱法,不仅要打通全音域,还要拥有极强的乐感,律动感以及即兴能力。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艺术是技术流无法企及的,也有一类艺术是缺乏技术的人无法触及的。

几年前,袁娅维参加《中国之星》时就演唱过这首歌,相较这次,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变化都不大。《see you again》在我看来,加不加意义都不大。作为电视表演来看,实在精彩,难度极高。可对袁娅维来说,算不上惊喜。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袁娅维


周深《无问》

这是毛不易写的非常非常好的一首歌了,毛不易的“词”完全达到了大师级别,这首歌的曲又与歌词完美契合。它造就了一个人对生活敏感、对时间伤怀、以及对同样多愁善感的人有感召。我一直希望这首歌有一个女声版本,没想到这个版本来自周深!(不要过分解读)。如果毛不易的版本作为文艺生活片的插曲,那周深的版本可以作为纯文艺片的插曲。推荐大家再听一下毛不易的版本,咬字处理既市井又高级。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周深


MISIA 《向着明天》

当人们听见《至少还有你》时,怀念的不单单是这首歌本身,而是刘若英以及曾经华语乐坛辉煌的时代。我不知道MISIA的团队是怎么想的,显然她们花时间了解过华语乐坛,可没有了解透彻。她们实在低估了日本音乐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这首歌就像是《至少还有你》《我最亲爱的》的一样,在大众的脑海里已经与林忆莲、张惠妹粘在一起了。《后来》作为千禧年四大芭乐情歌之一,换做除刘若英以为的任何人演唱,非但没有“怀念感”,反倒会处处别扭、不自在。这与唱得好不好没有关系。

而且大家如果关注日本音乐,会发现日本,MISIA这种属性的歌手并不多,她是脱离了(小林辛子、中岛美雪、Kiroro等)传统演歌唱法的。所以《向着明天》属性上就不适合Misia。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misia


萧敬腾《纯金打造》

“纯金打造的爱”这样直白的歌词,也就萧敬腾唱没有违和感。编曲太好听了,有管乐的大情歌编曲其实很难编出脱俗感。但我还要说,萧敬腾唱歌越来越磨着喉咙,高音好几处有明显修音痕迹。萧敬腾的唱法该该改就要改,否则倒嗓就在眼前了。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 当打之年


曾一鸣《第一滴泪》

曾一鸣,是华语选秀时代男歌手里技术数一数二的存在。结实的平衡混声和面罩共鸣,技术实在没得挑。但是吧,听这首歌总让人想起“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虽然曾一鸣说:“我要打捞华语乐坛的遗珠”,但并不是所有不火的歌都是“遗珠”。从音乐性上来说,这首歌打算老歌新唱去掉“土味儿”,只能彻头彻尾的重新编。

如果曾一鸣这次输了,一定要把自己的音乐观念改变一下,如果赢了,其实赢得概率真不大,虽然我很喜欢他(技术层面)。他像是上个世纪的歌手,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在我看来,曾一鸣这次上节目产生了副作用,如果以前的曾一鸣还有一线希望,现在可能连这一线希望都没有了。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曾一鸣

华晨宇《荒野魂斗罗》

必须夸一句,这次完全打破了曾经的“演唱公式”。华晨宇的声音原本就带有燥感,这种极简化的编曲反倒显出了回味性。我还是很希望华晨宇唱一首不跨越换声点的歌曲。他的技术目前还没办法做到高音不失质感。他的中音其实很有质感,用这样的音区演唱会很有回味性,而且还可以打破大众对华晨宇音乐听了记不住的观念。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华晨宇


徐佳莹《《我还年轻我还年轻》

这首歌写的是台湾当今社会经济萧条,前景迷茫,以及年轻人失去方向的游离之感,以及自我麻痹。老王乐队主唱颓丧的声音,天然就与这首歌融为一体,以至于这个台湾乐队还被不少人误认为是北京的乐队。其实这首歌全方位都不适合徐佳莹唱,因为她一直以来的“单纯”“才女”“清新”人设,使她本人无法承托起这样的反叛情节,但也因此而生出了另类的反叛感。像是班里最乖巧、安静、学习好的女生,突然大喊:“你大爷……”!令人震惊又颠覆!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徐佳莹


黄霄云《打开》

最后,我想聊聊黄霄云。这些年,我对黄霄云的评价经历了两次大起伏。在黄霄云参加《中国好声音》刚出道时,我的评价极高,当时我在某博写道“华语未成年女歌手唱功之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的变化与我个人的审美改变。我不再看好她(其实现在的看法也没改变),因为00后的年轻一代像巨浪一样席卷全球。风格、现代、前卫、个性成为了最主流元素。黄霄云这样的传统Vocal歌手,在这个时代很难成为主流。

当我得到她参加《歌手》的消息时,我想了很久,中国的受众如此之多。喊麦都可以席卷一方,黄霄云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个年龄层里,黄霄云的属性虽然不潮流,但却很稀缺,如果成长的足够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未尝不可。于此,我又开始看好她。

节目播出时,全民开始骂她,我的观念又开始动摇。倒不是因为全网说她心高气傲,而是因为她在节目上呈现的风格,与她的音乐观念。每一场都无所不用其极地秀唱功,除了唱功实在找不到可赞美之处。这与她参加《中国好声音》时几乎没区别。

《歌手》第四期,谁傻,谁天真,谁才是真正的悲情角色?

歌手当打之年 黄霄云


我在评论里看到她的粉丝为她辩护,说:她就是走唱功路线的,不秀唱功秀什么?我刚刚又想起了这条评论,对呀!她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呈现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此每首歌都把技术堆的满满的。你可以说她的音乐审美就是这样子的,你也可以说她除了声乐技巧也没别的优势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出于无奈的固执”也可以说她是“出于固执的无奈”。在这个舞台上,黄霄云与曾一鸣其实是一样的。

我一直认为《歌手》不只是一场综艺节目,因为歌手们的表演,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她们的整体认知。甚至可以决定未来十年的艺术路线,把控好便事半功倍,把控不好就是万丈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