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引言

在日本國內的高樓聳立間或者是田間小路旁,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墓冢。其中一些墓冢被稱為“鼻冢”或者“耳冢”,即戰國時期埋葬敵方士兵鼻子或耳朵的墓冢。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壬辰倭亂時期埋葬朝鮮和明朝軍隊耳鼻的京都方廣寺耳冢。


正文

<strong>16世紀末,從朝鮮半島開往日本的海船上,滿載著戰利品,還有用鹽醃漬過的人的耳朵和鼻子。

在發起侵朝戰爭的初期,豐臣秀吉並未下令採用割去敵人耳鼻的方法來統計戰功。

直到有一天,島津軍帶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們在獲勝後把敵人的耳鼻獻給了豐臣秀吉。這讓豐臣秀吉十分高興,並在丁酉再亂時,正式下令要求日軍以割耳鼻的方法統計戰功。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當時,豐臣秀吉任命軍監清點割下來的耳鼻數目,併發行鼻請受狀,之後用鹽巴醃漬,運回日本,埋葬在大佛殿旁,並修建耳塚。

根據現存史料的記載,在日本京都耳塚之中,共計埋葬著12.6萬個耳鼻。

這種做法在我們今天看起來既殘忍,又透露著詭異,從遙遠的異國他鄉把敵人的耳鼻運回國內埋葬,豐臣秀吉這麼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筆者認為,豐臣秀吉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 首先,割耳鼻統計戰功以及厚葬敵人是日本的古老傳統。

割去耳鼻的刑法最早起源於中國,叫作劓。由於這種刑罰只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對犯人來說,即便願意改過自身,被割去的耳鼻也無法復原。因此到了漢文帝的時候,劓刑便被廢止。

在中世的日本,同樣也出現過割去耳鼻的刑罰,不過日本的劓罰主要針對女性,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

除去作為刑罰外,日本人還將割取耳鼻作為了一種在戰場上統計戰功的手段

史料記載中,日本最早出現的在戰場上割耳鼻事例發生在平安時代

《鞍馬蓋寺緣起》中曾記載,延喜一五年利仁將軍在下野國高藏山鎮壓劫匪時,就曾割去敵人的耳朵,並將其作為證據獻給朝廷,因而名聲大振。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系圖《尊卑分脈》中就有“斬首一萬五千人,並割取每具屍體一隻耳朵, 置於一堂,建立佛閣 ,命名耳納寺 ”的記錄。

到了日本戰國時代,特別是戰國後期,隨著交戰規模的擴大,割耳鼻變得更加流行。

其中原因主要是完整的頭顱太大,無論是割取還是運輸保存都有難度,而耳鼻可以作為頭顱的替代品,易於攜帶和統計,又不易造假。

不過這種割去耳鼻的統計方法只適用於身份較低的普通士兵,對於大將級別的重要敵人,還是務必要把首級割回去請功的。

另外,日本有對戰死者進行供養的習俗。

在日本,為表對戰死敵軍的敬意,撫慰敵軍亡靈,常有埋耳、築塚、供養的例子。

朝鮮人柳成龍所寫的《懲毖錄》中曾提到,日軍多次為敵軍建墓。熊嶺激戰時,鄭堪等大將戰死,當時日軍將朝鮮士兵的遺骸葬於路邊,建塚,並樹立“紀念朝鮮忠肝義膽”的牌子。柳成龍認為,豐臣秀吉建立耳塚,可能是因為對朝鮮士兵的勇猛萬分敬佩。所以故根據日本傳統,為其建立耳塚。

當然,這種觀點肯定有朝鮮人自我安慰的因素在其中,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的確有厚葬勁敵的傳統,抗日名將楊靖宇就是一個例子。

由此可見,豐臣秀吉採用割取耳鼻的方法統計戰功,並將耳鼻運回國內埋於耳塚,必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歷史傳統影響的。


  • 其次,將耳鼻運回國內可以彰顯豐臣秀吉的威名,修築耳塚可以將這份戰功長期留存下來。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芝峰類說》中曾記載:“下酉倭賊再逞時,平秀吉令諸倭割鼻以代首級。故倭卒遇我國人,輒殺而割鼻。沉鹽送於秀吉。秀吉閱視後悉藏於其國北郊大佛寺傍。 作一丘陵,以威示國人云。

從這裡可以看出,豐臣秀吉不遠萬里將這些耳鼻運回國內,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炫耀戰功。

這點在承兌的《日用集》的字裡行間也有所體現:

予逢木食上人聽模樣,則今日為大明朝鮮鬥死群靈所築之塚尤小也。縱橫廣大而其後施食可也云云。大閣今日御上洛,予亦待大閣……大閣御意趣旨,先讀施食。 明春可令塚光大之由也。

根據上述記載,豐臣秀吉雖然為這些耳鼻建造墓冢,但主要目的還是要向民眾展示自己的赫赫戰功。

這一點在《朝鮮征伐記》中也有記載:“以車裝載在朝鮮所割耳鼻,運往大販、伏見、洛中,以示諸人。

《義演準後日記》中也有“從高麗運來耳鼻十五桶,於大佛近所築塚埋之,彰顯日本大勝”等記述。

從後世的文獻中也可看出修築耳塚的意圖。如:

“太閣下令,洛東大佛殿前挖大穴, 埋耳鼻,向後世展示其於異邦的威名。”——《太閣記》

“秀吉公為諸人所敬仰,割取耳鼻埋葬於東山大佛殿邊,命名耳塚,向後世展現我朝榮觀。”——《朝鮮軍記大全》

“朝鮮人賴朝拜之時,令其前往耳塚,展現日本威武。”——《朝鮮物語》

由此可見,耳塚主要是為了向日本民眾展現侵略朝鮮半島所取得的勝利,展現豐臣秀吉的豐功偉績而修建的。


  • 最後,對死者亡靈的畏懼也是豐臣秀吉修建耳塚的重要原因。

在古時候的日本,有很多和砍頭相關的怪談。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比如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蘇我入鹿被砍頭時“頭飛出去咬住石柱,撞擊40多次”。

又如《氏鄉記》中所載,平將門的腦袋被砍下後,運往京都吊在城門上時,三個月未變色,眼睛也未閉上,一直唸叨著“我的身體去哪裡了”,有一天突然飛上天,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甲州的武田勝賴的頭被送至織田信長面前時,突然睜開雙眼,大笑之後又閉眼。

這些恐怖怪談筆者今天讀起來仍然脊背發涼,迷信鬼神的古代日本人必然更加畏懼。

因此日本宗教史學者村上重良認為,日軍祭祀戰死者的靈魂實則是出於對怨靈 的恐懼。日本人認為,死者的靈魂會變成怨靈,這些怨靈會對仇人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為防止這些災害的發生,故對其進行供養。

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受限於時代認知,豐臣秀吉征戰一生,未會必害怕活人,但對未知的亡靈卻不可能不心生敬懼。他在炫耀完軍功後,之所以沒有將這些耳鼻隨意丟棄,反而動用人力修建耳塚,其中必然有安撫亡靈的考慮。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結語

總體來看,豐臣秀吉不遠萬里從朝鮮運回耳鼻,並修築耳塚,絕非出於善意。有人認為給敵人修建耳塚是出於佛教怨親平等、一視同仁、仁慈博愛的理念,這毫無疑問是對日本侵略行為的掩飾和美化。

如果豐臣秀吉真的心存佛心,那有為何要將戰火燒到朝鮮,用他人的生命來實現自己的野心呢?如果真的出於對逝者的悲憫,那為何又不許這些亡靈魂歸故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