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非誠勿擾》——李香山的奇遇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這是扎西拉姆 多多的詩

《非誠勿擾》——李香山的奇遇


在電影《非誠勿擾》中,李香山的女兒,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上念給父親。感動了無數觀眾。

數年後,在看這部電影,感覺大有不同了,特別是因為李香山這個角色。因為經歷了一些風雨,經歷親人離別,才懂得,“世間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閒事”是多麼痛的領悟。

電影裡展現了兩處“創新點”,一是李香山與妻子的離婚典禮,由其好友秦奮主持、二是 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是李香山尚在的時候,與親人朋友告別,由由其好友秦奮主持。今天再看這電影,終於明白它要表達的無奈和灰色幽默。

一 關於朋友

秦奮很懂李香山,在每一次李香山的關鍵時刻,都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朋友要表達的意思點亮,那是一種默契和懂得。就好比,在李最後的時刻,秦奮告訴他:“我會給你體面”,“你還有的選擇嗎?”

這是人生難得的知己,在自己人生每個幸福的、不幸的時刻;在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在自己有苦無處訴說的時刻,有這樣一位良友陪伴左右,何其有幸!

越長大可以傾訴的人越少,成年的世界裡總是摻雜著利益、摻雜著利用與被利用的聯繫,當一件事情結束或者一份工作結束,會發現,曾經熱鬧非凡的、無數次@你的微信群立馬把你移除;會發現,那麼多好友已經沒有時間和你寒暄。

所以成年人,有一知己,足矣,他能超越愛人,做你堅強的後盾;他能超越親人,讓你傾訴家庭之苦悶;他能在彼此的成長中,看到歲月的痕跡。

好比,電影裡,在李香山的最後幾天,他坐在輪椅上,秦奮推著他,兩個人在船上,漂浮。遠鏡頭下,一艘孤獨的船影,顛簸在大海上,像極了這一世浮華,終究是孤獨落幕,身邊的朋友,就是這浮華中最緊實的依靠。


《非誠勿擾》——李香山的奇遇


二 關於婚姻

結婚典禮參加的多,離婚典禮,現實中未曾見過。電影裡呈現的主人公李香山和芒果,好聚好散的景象,也是生活中難觀的和諧。

結婚誓言說的有多真誠,離婚時就有多憤恨。現實很殘忍,並不是每一張結婚證的保質期都是一生一世。

幸福這個詞,騙不了人,它是源於內心,展於眉梢。

不幸福,這個詞,若強行粉飾也將難堪,難堪的不是在眾人前,而是,深夜自飲的酒盅裡。

越是豁達的人,越容易解脫,那一場離婚party,同時也訴說著,我們日後皆自由:

因為“日後不論李香山多富有,多健康 多麼愛你,芒果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了”

因為”日後無論芒果多麼漂亮 多麼動人 多麼愛你,李香山都不願意和她在一起了

由熟人變成夫妻需要用心經營,由夫妻變成熟人,是經營失敗的案例。“向熟人一樣擁個抱吧,像熟人一樣握個手吧”,“散買賣不散交情”,這可不常見,民政局裡充斥的情緒,除了歡喜和悲傷,還有另外一種,就是無奈。

都是人生路上的風景,沒了,斷了,存在過,豁達一點,放過對方,更是放過自己。歇斯底里,沒有任何的作用,反而毀了自己的情緒。越是經歷多的人,越是放得開,因為經歷的曾經,可不止感情這一點傷痛。

後來的芒果,找到了海軍男友,一起參加了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這個鏡頭下,你會看到,什麼是曾經,什麼是放下,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李香山對芒果說:”果果,我們那幾年,叫幸福”,這是對過往最好的詮釋,給對方最大的安慰,是最體面的祝福。

《非誠勿擾》——李香山的奇遇


三 關於人生終點

人生終點,越小的年紀對此越不在意,是因為覺得離自己遙遠吧,或是因為沒有責任。越到尊重生命的年紀,越害怕這永不得再聚的別離。

看李香山對終點的態度,在硬的漢子也有畏懼,他可以安排女兒,長大後,不會為一分錢而工作,而是為自己的喜歡而工作;他可以給自己的員工安排自己最信得過的朋友當他們的老闆;他可以大度地祝福前妻他倆好好過日子,但是他,掩飾不了對生命的敬畏和不捨。

他為自己選墓地,不願意在擁擠的公募,不想生前過著人挨人的生活,去了之後還是熙熙攘攘的過活。他要的自由,不只是精神自由,還有身體的自由。

於是,他和一株綠蘿永遠的在一起了,這是他嚮往的方式。

海島,海風,海景,綠蘿,還有他的自由靈魂。

李香山走了,卻帶不走這世間的眷戀,正如劇中,他女兒所念的那樣: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多年以後,再看到此,感慨多麼豁達的父親才能培養出這麼豁達的女兒,懂得精神相伴的美好與重要,能夠為那株特殊的綠蘿澆水,能夠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與對生命的敬重。

結語

沒有人可以做到藐視生命,在有限的時光裡,找到自己,活出自己,尊重自己。生命中期許的美好,都會一一走進你的生活裡,去還原那首詩,去追逐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