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

用戶5547770233


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這個話題不僅學生自己關心,應該也是家長們最樂意關心的話題了。

但是說到根本上,要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關鍵還要看他自己。

學習到底為了誰?

前段時間,一則廣東某地學生運動會上的標語火了,內容是:“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讀上去讓人們忍俊不禁。搞笑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現在的孩子,真是人小怪大,小小年紀就知道,一個家庭裡,有時孩子的學習就是家庭快樂的風向標,真所謂“你若成績好,便是晴天”啊。

孩子說學習使我媽快樂,家長說學習讓家裡安寧,那麼到底怎樣,才是一個人發狠發憤讀書的理由呢?

我們從小到大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不厭其煩跟我們說,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有正確的學習目標。按照老師的意思,大概一個人要想好好讀書,就必須要目的明確,目標端正

難道有了學習目的,就一定能讓人沉迷學習,不能自拔嗎?不完全是。

古人為了金榜題名而讀書,我們偉大的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目標不同產生的激勵作用也大不相同

要想一個人全副身心,奮不顧身,義無反顧的去學習,就必須有能夠驅使他,誘惑他,鞭策他,激勵他的內外部動因

那麼,到底是什麼才能促使一個人發奮努力,勤奮不輟,全身心學習呢?

學習這種事,自己不發狠,不自律,別人也幫不了你

今年上半年,筆者單位同事一直在關注一位同事的女兒,大家都對同事有一個勤奮自律的孩子充滿豔羨。這位同事的女兒曉曉從小到大一直很優秀,是人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研究生畢業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卻遇到了挫折。

按理以曉曉所學的專業,找到一個專業對口、有發展前景的好職位,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投了很多檔案,雖然也接到了幾個offer,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就職。

經過全面分析,聽取家人建議,曉曉決定去考公務員。確定這個目標之後,父母家人很支持她,建議她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培訓。但曉曉沒有接受家人建議 ,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實現奮鬥目標

把考試的科目和有關要求研究透徹之後,她決定在家裡自己學習迎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行測)和《申論》的學習內容較多,對學習者的理解思考,記憶能力,應用能力都有較高要求。

曉曉打算用一個月時間,完成行測和申論的複習鞏固。為此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劃,把每天的時間進行詳細劃分,安排對應的學習內容,並保證每個學習任務都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

近一個月時間,曉曉全面系統的複習了兩門課程的內容,最終在考試中筆試第一,面試第一,考取了理想的職位。每年報名參與公考的年輕人千千萬萬,最終因名額限制,優中選優,只有少數最優秀的報考人能夠過關斬將,成功上岸。

曉曉就是那種敢於逼自己成功,在明確的目標驅動下發狠學習,實現人生夢想的一個例子

有此可見,促使一個人發狠學習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目標 ,和強大的自律。

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讓一個人發狠讀書,根本上得靠自己。

一個人發狠讀書,起碼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明確的目標,二是強烈的自律意識和行動。這兩個因素,都來自學習者自身。


西喬教育觀


這是我老師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生,他很討厭學習,天天翹課,他父母也沒辦法,後來父母往各種學校求助,可是再怎麼求爹爹告奶奶也沒辦法,於是父母想了個辦法:帶他去體驗那些差學生的打工地,於是他暫時輟學,他剛開始打工還覺得“嗨,這比學習好多了”。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有點煩,有點累了,一個月後,他終於快瘋了,哭著求父母送他回學校,父母想盡了辦法,他終於又回了學校,不過他再也不偷懶了,於是他好好學習,最後上了個不錯的大學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跟孩子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讀書時代”

其實也就是這樣

當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發現在學校讀書真的一點也不苦,所以

珍惜學校生活



MC幻影貓小張


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只憑說教是不頂用的,我說說幾個實例供大家借鑑吧!

案例一:十幾年前,高三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插班生。這個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看著年齡比其他同學年齡大一些。高三複習的時候,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交作業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插班生就主動地和這些同學聊天。我發現跟他聊過的同學,學習態度普遍的都有好轉。好奇驅使我與他深談了一次。原來他以前也很厭學,後來休學兩年。在外面打工兩年,小小年紀,打工的酸甜苦辣,讓他又重新回到學校。他非常的珍惜重回學校的學習機會,每當班裡出現不好好學習的現象時,他就以他親身經歷說服同學。他的親身經歷比老師的說教要頂用的多,他和同學們進步是飛快的。



案例二:高三時,有一男生自詡為高富帥,學習積極性不高,比較頹廢。同學們嘲笑他是矮窮挫,他倒也不在乎。有一天,航空公司宣傳招空保,老師建議他去報。他說自己長得醜,學的也一般,連面試都過不了。其實他長的不錯,體育也好,只是因為平時太高調了,大家故意笑他的。老師鼓勵去報考,說她有實力。結果他面試和體測都通過了,最後就是看高考成績了,尤其是對這個英語有特別的要求。他本來就不太愛學英語,但在這之後,再也不用人催了,拼命學習英語,最終如願的走進了大學。



案例三,有一年水平測試前,突然發現一個學生最近複習特別的賣力,成績是蹭蹭上漲。叫來詢問,問他吃了什麼神丹妙藥,給同學們也介紹介紹。結果他說他媽媽給金錢刺激。承諾他如果要是全a的話,買一個他嚮往已久的高級籃球鞋。家長獎勵分好幾個層次,從總分、名次、單科的進步到全a,都有不同的獎勵。獎勵到位了,這個學生信心滿滿地向他的獎品衝擊了。也許很多人說物質刺激不好,但至少這個時候對這個孩子起作用!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什麼方法,一定是能觸動他心靈的東西,老師和家長的簡單說教作用不大!


知足者常樂66


我發狠讀書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讀書這條路

無路可走,凡是上課,不再浪費一分鐘,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把初中的歷史書每一頁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來,所有的文科算背誦,理解記憶,數理化90%都能理解,參加全年級考試,12個平行班,每個班70多人,半學期從慢班考到快班,考進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還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為了證明自己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看不起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說你的人你難道要自甘居於人下,我不會,從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為了給他們看,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優秀,所以這一路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學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給自己有一個實現理想的經濟基礎。





上官逸風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賺大錢,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說,孩子反而不以為然,有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愁啊,愁壞了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不好好讀書的時候,父母是怎麼說我們的,有沒有效果,我們自己是不是還在用他們曾經的模式呢,既然對曾經的我們也沒有效果,何況這一代呢,他們更加的聰明。

有時候一件能夠觸動他靈魂的事情有可能會震撼他,讓他從此奮筆疾書,刻苦學習,記得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夠讀到初中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但是由於資源缺失,他們成績也就那樣,那時考個中專學校是讀書唯一的出路,因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還記得初中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你說他不努力嗎,估計也不是,就是內心的潛力沒有激發出來,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辦小學教師,被放掉了,多麼痛的領悟,正是這件事讓他發誓要爭口氣,從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學習非常的自覺,就像工人加點加班的幹活一樣,終於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師範學校。

用事情激勵更為重要,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發現它,發揮他的優勢,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愛慕][愛慕]





孩子與夢想


我總結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種狀況,看看哪種適合你。

1.說反話。

我兒子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對待他出現的問題。他學習還可以,這個方面我倒是不怎麼擔心。

他報的架子鼓課,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從學校出來馬上又去上這個課程,用他的話說有點太趕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上課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課10多分鐘了,他也沒仔細看群裡的上課通知。

我隨口就說,今年交的是年費,明年你就別上了。沒想到他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興。

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不能很好的堅持,那一生他將一事無成。

2.急於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註冊頭條後,每天都堅持回答問題。一個多月了,一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時間內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時候,有個好成績,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習是一個每天都要持續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恆的態度才行。

3.有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他功課落下了,老師講的實在是聽不懂。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裡,家長如果會的話,自己輔導。不會的話,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孩子能聽懂了,也會做題了,也就有信心,並且能好好讀書了。

功課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持續較長的時間比較好,否則前功盡棄。

4.對孩子多些鼓勵。

有些孩子在遇到難題或成績下降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果這時父母責罵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貶低他,這時,他就不願用心讀書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句鼓勵的話,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為會這句話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學習。

總之,不願發狠讀書都有具體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他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了。

我是@往後餘生zcx,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你一起探討成長路上的難題。





往後餘生ZCX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雖然我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我經歷過從學渣到所謂好學生的過程。有2段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學習屬於中等偏上,但因為有一定的藝術特長很受老師喜歡。畢業後以藝術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是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同學都特別的努力,但我以為混混日子還能像初中一樣。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物理、化學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為在初中時,好歹也算個好學生,怎麼成績變這樣。之後在父母壓力下也試著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號,沒沉下心來,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當時不知道選啥,有點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話刺激到我,他說你們這種藝術生,成績也就這樣。刺激到我的不是後半句,是前半句“你們這種”。我一直覺得我跟大家一樣,但其實到現在我已經跟大家產生了很大距離,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謝那時班主任沒放棄我,我最後選了理科,沉下心來,每天晚自習回來後再學習一個小時,然後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門課學習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雖然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最後還是考入985學校。

第二段是考研。為了考研努力學習,就有點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我大學成績還可以,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保研,但當年學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讓一些人從其餘途徑保送,佔用了一些名額,最後保送到我前面一個。當時就鬱悶了,其實當時手上也有幾個不錯的offer,但我意識中從來沒覺得我上不了研究生。於是在考研前最後幾個月在學校附近一個小山上租了個房子,每天下山從食堂打一次飯回去吃2噸,唯一的娛樂就一個收音機,太孤獨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絕對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真實意願。自己意願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 1、自己認識到現狀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標很明確,不會給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倩小倩來電啦


讀書有部分人是天性,愛讀書。而有一部分確實是受了很大的刺激後,發奮圖強。

例如我閨蜜,以絕食3天願家裡斷絕關係的威脅換來了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也改變了閨蜜的命運。


閨蜜是女孩,家中老大,父母那個年代,為了生弟弟,前面生了好幾個女兒。各種原因,最後只留下了閨蜜和弟弟。初中沒有考上市中點高中,當年還流行可以花錢買,5000塊錢,閨蜜的父母一致否決,不買。閨蜜第一次失學。


退而求其次,上職高,父母也是一百個不願意。無奈,自己各種鑽營,做小本經營攢了2000塊,然後就大大方方跟父母提出上職高。父母當時也是缺錢,便把閨蜜的錢借去,本不想讓閨蜜上學的,閨蜜在瞭解父母意途後,直接用絕食三天,可以和家裡斷絕關係的威脅換來了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

在職高,閨蜜拼盡全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職高畢業後,面臨著閨蜜的是第二次失學,但好在,這時的閨蜜已經成人了。有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去爭取學習的機會。閨蜜父母不理會班主任老師打電話家訪告知,閨蜜成績全校第一。

先生存再上學。閨蜜定好城市,選好學校,瞭解錄取需求後,拎著兩件衣服,拿上職高畢業證,帶著僅有的300塊,隻身去向了有大學的城市。

到了陌生的城市,兩天內必須找好包吃包住工資存夠學費的工作,緊接著開始買考試的複習資料,半年後,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沒有回家過年,閨蜜爸爸來找她,她直接甩出大學錄取通知書,說第一學期的學費已經攢好了,現在借生活費。就這樣,閨蜜在半工半讀裡,把自己的大學四年讀完了。很清楚的記得,閨蜜大三那年,家裡給了1萬塊(當時學費6000塊,住宿800),大四隻帶了6000塊上學,住宿和生活費都是各種打工拼湊後熬過來的。

當下的閨蜜,在大學的城市,已婚已育,有自己的興趣,過著自己不鹹不淡的平凡生活。面對當下的生活,她很慶幸當時她曾以絕食3天的威脅換來的讀書機會,改變了她。

祝福她越來越好,家庭幸福。


陳俊昊的理想


答:苦難讓我發奮讀書📖✍️📚

1、文革浩劫,不讓知識分子後代讀書,十三歲的我只身走七十多里路,來到東山陸巷擺渡口等候渡船。

2、擺渡到元山再走九里路,終於到達西山石公中學,好心的校長見我雙腳全是血泡,就讓我去教務室做四道繁分數、寫一篇《學習毛主席語錄心得》附加“打算盤”。

3、初一念了兩週,老師通知我去教導處,張教導說:“孩子,金校長讓我通知你,下週一去初二劉老師班上課。”

4、後來被造反派發現我在讀書就勒令下鄉當知青。

5、未成年的我體重35公斤,農民伯伯們心疼地說:“作孽啊,如此小的丫頭,咱農民的孩子都得十六週歲才可參加勞動。”

6、我暗暗下決心—— 拼命勞動、收工讀書、我要入黨!

7、那個年代唯一能夠忘記飢餓的方法是讀書,像吮吸乳汁那樣渴求知識的營養📚📖✍️

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知識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綏格格


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這個問題我也想結合自身的經歷來談一談。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個聽話的小孩,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被爸媽安排得很好,不需要我操心。當我想有什麼新的嘗試時,基本會被我媽否決。這導致了後來我做事總是沒有主見,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遇事經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上大學後,平平淡淡地度過了大學時光,談了兩段戀愛,讀了幾本書。學校要求考的證書都考了,不要求考的證書也一本沒考,對於未來沒有什麼概念。等大四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還小,還不想工作,就隨大流考了研。

於是,又混了幾年研究生,過上了本科生活的翻版。畢業時,除了學歷聽上去好聽點,工作能力一塌糊塗,依舊沒有職業規劃。

畢業後回到家鄉長三角三線城市,靠家裡人的介紹進了一家中小型外貿公司。老闆看在我有一點學歷,就要了我,但需要從底層助理開始做起。

於是開始了人生正式的職業生涯。不得不說,中小型私企真的很壓榨勞動力。從早到晚,基本沒有休息時間,說是助理,但一人身兼數職,等於行政+助理+翻譯+跟單+發貨。

我看到自己的直系小領導比我還要忙,經常加班,一天工作12-13個小時,月薪依舊沒有過萬。

我偶然在人事那裡,瞄到過在同一個辦公室、負責製作產品宣傳頁的設計師的工資,只有4千元那是一個34歲的男人,已經擁有了七八年的工作經驗。

這些都深深地刺痛了我年輕的心靈,我一點也不想擁有同事那樣的工作狀態。


迷茫,特別迷茫。沒有目標,工作沒有一點動力。經常被部門領導說,只會等著被安排,不會主動找事做。

那段時間,我十分頹廢,十分焦慮。

我開始自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資料,聽過一些付費的職業規劃課,請教了長輩們的經驗和意見,並對自己的能力進行一番盤點後,我最終決定轉行,成為一名教師。

要當老師,首先需要考個教師資格證,有了資格證,再繼續考編制。

有了目標,我整個人都精神一振。我在網上查找別人考證的經驗,自己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刷網課、做試卷、總結答題模板。一年後,終於考到了教師資格證,算是給自己的轉行之路開了個好頭。


回到問題,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個人認為,內在驅動力十分重要,要讓他從內心激發起讀書的願望。那如何激發內在驅動力?這就需要一個人擁有自己的目標!

就像我的第一份工作,為什麼渾渾噩噩,就是因為沒有職業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想達到什麼水平。



那麼,如何設定目標?

一個合格的目標,需要具備三要素:

a.達標時間 b.數字量化 c.目標內容

例:我這一週的目標是:要在本週日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資格證學科模擬卷。

a.達標時間:本週日下午六點

b.數字量化:5套

c.目標內容:資格證學科模擬試卷


目標越清晰具體,執行起來的阻力就越小。如果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那我們可以順延工作,重新做個計劃,直至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比如,我的目標是本週日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模擬卷,但是因為別的事情耽擱了,只完成了4套,那我就重新規劃,讓自己下週一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試卷。

要記住,我們需要的是完成工作,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有了目標,我們就去執行,執行之後,需要有反饋。目標——執行——反饋是整體,是一個巡返往復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的執行力不強,原因除了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反饋,沒有正向的反饋。

我做完一套模擬卷,自己照著答案校對,發現自己錯了三道選擇題,這就是有了反饋。知道錯誤的地方,再去彌補知識點的漏洞,久而久之,成績自然有了提高。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一點思路與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