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很多地方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幾天都為零,防控政策不變,科學嗎?

草廬心語


按照有關規定,所有的地區直到最後一個病人治癒,再過兩個潛伏期——28天,經兩次核酸檢驗陰性,才能宣佈本地區疫情結束。所以即使很多地方確診病例下降,但危險還未解除,強化防控措施還是非常必要的!


弘農氏6


雖不科學,但是很有效!疫情:風險依舊存在,堅持才能勝利

.

現在全國防疫的情況是:疫情仍在發展,病毒愈發複雜,並且,也依然沒有特效藥。

一切跡象都表明現在仍不能放鬆警惕。雖然我們已經覺得熬了很久,但極大可能,目前還在抗疫上半場。

我們當然都堅信,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和努力,完全可以打贏這場仗。但顯然,我們距離勝利還有一段時日,短期內,我們還必須得嚴防死守。

對沒錯,“死守,熬也要熬死病毒。”不上班的人最好繼續宅著,能不出門還是儘量不出門,不見人。

因為目前,重慶發現了65起聚集性疫情,上海聚集性疫情有45起。其中家庭聚集有38起,單位同事有3起。並且,因為聚集而導致互相傳染的案例,佔比相當高,而且一直在增加。

所以,想聚餐、聚會的,還是要堅定地緩一緩。

不要心懷僥倖,不要不以為然。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堅持才能勝利!



經濟信息速遞


與全國疫情防控風險和戰疫的勝利相比,政策是否科學或許並不重要,降低風險,嚴防死守的方式或許並不靈活,但至少面對疫情來說,這是針對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


畢竟小心無大錯—用嚴謹的態度彌補對新冠病毒認知的侷限,用謹慎的措施遏制病毒的蔓延。

隨著疫情的控制,部分地區開始對於疫情防控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降到了二級響應,這是根據國家相關工作部署,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來做出的適當的調整,不過這種調整需要符合一定條件,所以一般來說,如果符合疫情防控效果,結合當地的疫情形式就可以考慮調整防控措施,從這一點來看還是比較科學的。

而題主提問的部分地區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續幾天為零,防控措施卻沒有改變,可能與地區的疫情形式有關,也可能還未達到降低或調整防控措施的標準,也可能秉承著嚴謹的態度嚴防死守,畢竟依舊存在確診患者,而全國的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也在增加,沒有完全勝利之前,疏忽大意或者鬆懈怠慢都不是明智之舉。



所以呢,個人認為,科不科學或許並不重要,與之相比,人民的生命安全、疫情的整體防控更為重要,相信國家的政策和措施,對我們每個普通人而言,積極配合國家和政府的號召,做好自我防護,不論防控措施是否變化,目前依舊要警惕著。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科學,現在還沒有到變的時候,剛過去幾天,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幾天都為零,你不用擔心這個,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疫情情況都不一樣,制定政策也要不一樣,我看這幾天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像北京大城市的防控政策和我們的小地方都不一樣,像我們山西這個地方現在已經將全省劃成了中風險區和低風險區,根據每個地方的風險等級制定不一樣的政策,我相信我們的防控政策沒問題,只是我們沒有理解罷了。


程序員李軍


其實這只是疫情防控成功的第一步,現在不能說馬上就撤防因為還有個潛伏期以防病毒死灰復燃,所以還得堅持一段時間等病毒完全消失,才能說是完全勝利。


瀟灑的走路


不科學,情況變了,方法也應該變,不能死板。


夏中強


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