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人民日報:給戰“疫”志願者更多支持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不少人擁有了“新身份”“新工作”——成千上萬的志願者走出家門,來到社區、道口,填補著城市管理的空白。

協助社區開展疫情排查、前往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消殺、開展防護宣傳、發動社會力量捐款捐物、幫助居民代買藥品和生活物資……武漢按下了暫停鍵,但在疫情防控一線,隨處可見志願者的身影,早出晚歸,走街串巷,不辭辛苦,給居民以力量、給城市以活力,給政府以幫助。

當下,在武漢、在湖北,在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疫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困難,給居民帶來了恐慌。而千千萬萬志願者的向險而行,挺身而出。居民隔離家,有志願者噓寒問暖、送藥送菜;病患就醫、醫護人員出行,有志願者積極接送、傳遞關懷。

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從散兵遊勇到群策群力;從有的人不得已退出,到更多人踴躍加入;從家人不支持不理解,到更多陌生人援手相助……越來越多的志願者站在了一起。即便是疫情無比嚴峻的武漢,社會仍井然有序,點點滴滴都灑下了志願者的汗水,街街巷巷都留下志願者的身影。一個個凡人善舉,一次次守望相助,一聲聲“你好”“保重”“加油”,在疫情中的城市傳遞著溫暖,加速著疫情堅冰的融化。

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廣泛發動群眾、凝聚群眾,尤其要用好志願者這支隊伍,他們真誠奉獻、不辭辛勞,有專業技能,能打善戰。據報道,湖南團省委、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招募了5000多名青年志願者;自北京市慈善義工聯合會發出倡議書以來,全市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慈善義工人數已近60萬人次。

扶危濟困、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在扶貧幫困、救援救災、紓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註冊志願者已超1億人,依法登記的志願服務組織已有1.2萬家。

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不斷地攻堅克難,必須廣泛匯聚起包括志願者在內的社會力量,並不斷激發其活力和創造力。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為志願服務搭建更多平臺,給予更多支持,培育和建設更多志願服務隊伍,並不斷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