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書論武,張三丰有什麼證據證明達到武學最高境界?

yuan_jian


張三丰之所以讓人由衷佩服,在於他在武學衰落之際,達到至高的武學境界,創立一個與少林分庭抗禮的大門派武當派。

正如在古代,要成為聖人需要條件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

其實,縱觀金庸筆下,能夠成為頂級大宗師,無非也有三個條件:第一,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第二,武功蓋世,實戰無敵;第三,創立得傳後世影響深遠的武功絕學。

當然,能夠符合三個條件的人不多,但是能夠符合後兩個條件之人就絕對是相當了不起的人物。

那麼,符合後兩個條件的人物有:慕容龍城,逍遙子,獨孤求敗,黃裳,張三丰。

這其中也只有張三丰有過正面描寫,他也是真正的符合三個條件,他地位尊貴,卻向來低調行事,從來沒有恃強凌弱,素來以德服人;他武功無敵,連張無忌都佩服他功力深不可測;他創立武當內功心法,以及領悟到“太極”這種高深的武學至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三丰就是金庸筆下的“武林聖人”,讓天下人無不佩服他的武功和操守。

張三丰創立武當派,讓這個門派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躍居為天下最頂級的門派,這也是張三丰個人能力的彰顯。他收七個徒弟,號稱“武當七俠”,個個都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聲名遠揚,更為難得的是武當七俠手足情深,師兄弟感情如同親兄弟一般,感情真摯,這離不開張三丰平日裡諄諄教誨,讓他們師兄弟都牢記同門之誼。至少這一點比逍遙子強多了,逍遙子雖然傳授三個弟子最頂級的武功,可是他的三個弟子卻始終不和,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甚至一輩子都在廝殺。

可見,張三丰個人魅力和影響力都是無人能比。



張三丰的實戰能力可以說是極為罕見。張三丰的出手一共有兩次,兩次出手都是很簡單,卻殺傷力極強。

第一次是百歲生辰之際一招秒“玄冥二老”。

當時幼年張無忌被玄冥二老擒住,張翠山和殷素素毫無辦法,可是武當山畢竟是張真人的地盤,玄冥二老以為扣住張無忌就能要挾武當眾人,沒想到張三丰悄無聲息的一掌輕輕壓在他的肩頭,他再也動彈不得,只能將孩子放下。

以玄冥二老之能,竟然絲毫未曾發覺張三丰掌力來襲,瞬息之間他的肩頭就被張三丰的掌力壓制,他毫無招架之力。可見,玄冥二老功力之高,讓俞蓮舟都驚懼不已,在張三丰面前卻如同嬰兒一般,再強的功力也發揮不出萬一。這是張三丰實力碾壓的證明,也是他武功境界高深的體現。

第二次是被偷襲重傷之際一招拍死剛相。

趙敏為了滅武當,就安排剛相假扮少林空相偷襲張三丰之計。張三丰果然中計,被剛相剛猛無比的“波若金剛掌”全力擊中腹部,一口鮮血噴出,五臟六腑深受重傷,可以說,這是張三丰一生受到最嚴重的傷。即便如此,張三丰軟綿綿的一掌拍在剛相頭頂,這一掌其軟如綿,其堅勝鐵,於是空相登時腦骨粉碎,如一堆溼泥般癱了下來,一聲也沒哼出,便即斃命。

光從張三丰這份掌力來看,就極其非凡,本來是軟綿綿的一掌,卻發揮出鋼鐵般的剛硬,可見張三丰早已舉重若輕,剛柔並濟。這還是張三丰重傷之際的表現出,年過百歲的老人經受如此重傷,還能讓敵人逃離不了自己的手掌心,可見張三丰的確是學究天人。當然,頂級高手被偷襲的例子不少,典型的就是無崖子被丁春秋突襲,導致跌落懸崖,如果他有張三丰之功,即使受一掌也是絲毫不動,也不至於跌落懸崖,可見無崖子和張三丰相比,武功實力和武學境界都有極大的差距。

兩次實戰張三丰出手都是很簡單,可是簡單的招式裡面卻是讓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的殺招。



張三丰的境界深不可測,這一點可以從張無忌的表現來印證。

在他指點張無忌之時,讓張無忌深受啟發。

張三丰太極初成,一經出手就是非同小可,張無忌見到張三丰使出太極,每一招都含著太極式的陰陽變化,精微奧妙,實是開闢了武學中從所未有的新天地。作為一代宗師,他開闢一個新的天地,這份突破著實是非同小可。

另一方面,張三丰功力之純也是無人能比。

在張無忌替張三丰療傷之際,張三丰感覺到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

張無忌是純真的“九陽神功”,張三丰只是藉助部分“九陽神功”而結合自己的領悟,竟然比張無忌的功力還要精純醇正,可見張三丰的自我領悟甚至不弱於斗酒僧。

張三丰是一代武學奇才,最難得的是他能夠在襄陽城破以後,憑藉一己之力使得武學不至於出現斷層般的衰落。他創立諸多絕學,對於整個武林而言,都是影響深遠,這是他一人之功,更豐富了武學的流派。

對於張三丰這種大宗師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可能並非真正對敵之時使出絕技一招斃命,而是在一些細微之處體現出高深的實力,正如寫文章的高手,往往“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而非醞釀許久才創作出的作品。而張三丰也是一樣,在漢水河畔,眼見蒙古韃子追殺常遇春等人,張三丰揮手之間就直接摔翻兩名功力強勁的番僧。這是張三丰隨心所欲的表現,直接讓人吃驚駭聞。

張三丰對於張無忌的指點更是顯而易見,在上武當山之前,張無忌雖然身具兩大絕學,可是對於武學的認知還是有限,而在武當山經過張三丰的一番調教,實戰表現和對於武學的領悟更是突飛猛進,可見張三丰點撥對於張無忌這種高手也是甚為受用,這也是源於張三丰的武學修為。

由此可見,張三丰的武學境界已然是剛柔並濟,至於說是不是最高境界難得說,但絕對是極少有人能夠達到的境界。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78期*


忠肝義膽嶽老三


張三丰,名君寶,號三豐,籍貫福建邵武。其生卒年不詳,更有不同出處的記錄他生活中宋朝、元朝、明朝甚至清朝。但傳奇人多奇傳,而根據較權威史料和人類壽命常識,基本可以判定他生於元末,卒於明初,依據有二:

1) 三豐著述頗多,多處自稱“大元遺老”和“大元飄遠客”等,說明他生於元朝,但在改元大明後仍然在世

2) 《明史》對張三丰有記載,提到他見過明蜀獻王(太祖十一子),明太祖和成祖都派人曾尋訪過他

張三丰的職業是道士和武林人士。他曾作一首《上天梯》,當中寫道:“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這是他早期職業生涯的寫照:曾經是一個候補官員,他之所以放棄這個功名,辛苦地雲遊四海,是要獲得金丹大道的真傳。作為道士,張三丰雲遊數十年,遍歷名山,訪遍名道,後在明洪武元年前後在武當山結庵和傳道。他當時收徒不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武當七俠都是虛構人物,並非三豐真實的傳人。

張三丰於道學最大的貢獻是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想,他認為“道”為三教共同之源,道生天地萬物,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任何人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成就了人道,離仙道也就不遠了。他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修正身心學說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至於武學,張三丰和武當派確實是為中國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習武可看作張三丰修道行為的延伸和補充,他在數十年雲遊江湖和定居武當山期間,自創多套武功,包括內家拳和太極拳等,其中的內含和精髓都是道家思想在武學當中的體現。後世人更從武當派和太極拳兩處往下繼承和發展,衍生出遍佈全中國的道教宗派,如三豐派、王屋派等;和太極拳分支,如陳氏太極和楊氏太極。

總結說,張三丰是中國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是思想家、文學家也是武學家。


有趣歷史地理


張三丰是道教歷史上著名的一個人物之一,傳說具有一身通天本領,武學造化更是登天造極、出神入化。但武學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只能說當時張三丰的武功的確是超脫物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若想論證他的武學成就,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便可!

所創武學

1.張三丰的獨門絕技,純陽無極功。

2.根據九陽神功自創了武當九陽功。

3.開宗立派之後又創出了真武七截陣和武當輕功梯雲縱,以及武當長拳

4.在百歲高齡時又創了太極拳和太極劍法。

這裡面無論是哪種武功拿出來都是無敵的,當時張無紀只是偷學太極拳和和梯雲縱一點皮毛,便可大戰諸多武林豪傑。更別提自己的獨門絕技純陽無極攻和護教陣法了。在當時可沒有哪一位武學大家能創出如此多、且威力如此大的武學了。

在這一點張三丰的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所獲得的稱號。

1.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

2.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

3.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 。

4.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

5.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一個江湖人物,能得到世代君王的首肯,並獲得賜封,張三丰怕是第一人嘍。


所創武學派系。

最主要的是創建了武當派,根據自身的武功又延伸出了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武學派系。

一人所學的武功,卻能分出如此多的派系。可見他所學武學之多、之精、之深了。我想他若想找一個滿意的傳人,怕是很難了。

為數不多的出手次數。

1.當時張三丰還在少林寺拜師學藝,曾和“崑崙三聖”何足道交手,這何足道是一大奇材,崑崙派的創始人,無師自通,也會左右互搏,當時的少林寺無人能敵。反觀張三丰,初出茅廬,只是跟著寺裡的和尚背書,練了點九陽神功,又靠著自己的摸索悟出了一套最簡單的羅漢拳,就這樣便和天下一流高手打成平手。可謂是數百年不出的天才。如此看來,他以後的成就也不會差到哪去!

2.張三丰在九十歲大壽的時候了,那時候玄冥二老中的一位抓了張無忌做人質,跑到武當山來作祟,要知道玄冥二老何等本事,武當七俠中的第一高手俞蓮舟一招落敗,明教左右使者、四大法王都不是對手,就連後來神功大成的張無忌也曾傷在“玄冥神掌”之下,然而碰上了90歲的張老爺子,玄冥二老中的一位瞬間吃癟,一招沒來得及出,就被張老爺子活捉了。

3.第三次是差點和別人動手,那是因為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之毒,需要修煉九陽神功驅逐寒氣,張真人只能帶著張無忌去少林寺求助於三大神僧,結果三大神僧嚇壞了,以為張真人是來興師問罪的,空性神僧差點想全寺大小光頭和尚一起上。這足以見張三丰的威名了!

4 .空見假扮少林寺之人偷襲張三丰,張三丰在受重傷之際卻將其反殺,被張三丰一掌就拍碎了腦袋,死得太慘了。

張三丰的出手次數實在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只因他擁有強大的武力,他一動手就天下無敵。正是因為這樣,他出手的次數才較少,否則別人就沒有江湖體驗了。

從這些方面就不難看出,當時的張三丰的確是冠絕天下的人物,說他的武學是當時最高的也沒有半點不妥之處。


北風未歸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有這麼一些名字:斗酒僧,段思明,慕容龍城,黃裳,莊義方,達摩等等。看到這些名字,我們能夠想到什麼?對,他們都是自創武功之人。這些人在各自的時代都是武功冠絕天下之人,同時,他們也達到了武學的最高境界。

1.張三丰自創太極劍,太極拳,創立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武學。這種截然不同的武學對天賦要求極高,而且威力驚人。

張三丰張真人在百歲以後創造了一種與以前的武學截然不同的武功。以往的武學招式講究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張三丰張真人這個時候領悟到的是一種以慢制動的新式的武學,這在武學歷史上都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太極拳講究的是動靜相間,後發先至。


太極拳的創立豐富了武學的境界,與以往的武學境界並駕齊驅,在武林之中大放異彩。而且太極拳講究的領悟能力,一般的人根本悟不透太極拳的內中道理,只是樣子相似罷了。真正領悟太極拳以後,就可以做到“無招勝有招”,這是一種至高的武學境界,對天賦的要求極高。

2.張三丰的實戰能力超強,對江湖中的高手都是秒殺。渾厚的內功加之無敵的實戰能力,讓他達到武學的最高境界。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有過幾次出手,面對的也都是江湖中武功卓絕之人,基本上都是瞬間秒殺。

在武當山,張三丰從玄冥二老手下救下張無忌。以玄冥二老的身手都根本感覺不到張三丰的靠近,可見張三丰內功之高。張三丰少年從覺遠大師口中得到一部分九陽神功的口訣,以此為基礎,他創立了九陽無極功。張三丰以純陽身練功,100年的積累讓他的內功已臻化境,幾乎天下無敵。


同樣,在武當山,假空相以般若掌偷襲張三丰,重傷之下的張三丰還能瞬間發起反擊,一掌擊斃空相,可見張三丰的反應能力與實戰能力超強。既有絕世神功又有超強實戰能力,必然無敵於天下。

張三丰作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他開山立派,創立新式武學,使武當山可以和少林並駕齊驅。他還創立了真武七截陣,使武當七俠的威名名揚天下。所以,他已經達到了武學的最高境界。


學海一扁舟


個人覺得張三丰挺牛的人。小說也好影視也罷。起碼大家都知道張三丰有很多很多的榮耀,比如叫張真人,說明要修仙的。常人不能比,武功造詣就太多了。可以說登峰造極,太極隨心所欲的境界,大宗師的名號,創辦武當,自創多項武功絕學,陣法,百歲後打架也從不露第二招,甭管誰來都是一招制服,基本上設定就是一個大boss

回頭看看那些超一流的高手,2掛,3老,4絕,哪個有張三丰那樣的稱謂等級?

只有掃地僧,獨孤劍魔,逍遙子,達摩,東方不敗這類人物才有資格和張三丰平起平坐,其它什麼楊過指點過,郭靖什麼的那都是張三丰出道的時候留下的印象。百年的張三丰早也超出好幾個他們了。


情為誰開愛為誰留


試答:

金書論武,張三丰有什麼證據證明達到武學最高境界?

我的老家在東北遼西,有個地方叫塔營子,有座遼代的古塔,古塔坐落在懿州城,說這裡是張三丰的老家。

有個有錢的人蓋了幾間房子,圈個院套,院子裡置放上香爐……。

我認為:

張三丰是“從傳說中來,到故事裡去”,不必較真。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題主這個問題有水平,答者卻有沒有真正明白題主的真正意圖,題主問的是證明張三丰達到武學的最高境,看清楚,是武學的最高境界。在金庸世界裡,武學境界包含了武學思想和武值高低,這兩者可是千差萬別,武值不能決定武學思想(境界),武學思想卻是武值的決定因素,武學思想的初級階段,我們便叫做悟性。

回到正題,要證明張三丰達到武學的最高境界,首先要從他的生平開始,張三丰充其量算是落難孤兒,而且是雙重的。說他雙重孤兒一是無父無母了,二是師父也死了,在金庸世界,身家清白又命運多舛的一是楊過二是便是張三丰,但這兩人都天生傲骨,兩人都可以投郭靖,但兩人都沒投,張三丰尤甚,郭襄推薦其去投靠郭靖時,豪氣、志氣迸發,這是決定一個人成不成功的先決條件,假如他去投靠了郭靖,或者會成為武學好手(武值很高),但絕不會成為一代宗師。

志氣,決定了一個人對追求的執著和專致,你看張三丰對武學的追求是沒有停過的,一百多歲悟成太極是個狀舉,但很多人只認為張三丰只是創下一個種利害的武功,卻沒更深一層想到,這要多大的決心很毅力,更可以說明張三丰的終極追求。

先不管天下武功是不是都出自少林,但張三師出少林卻是不爭事實,不管張三丰自己還是武當七俠,武功路子在太極面世前,都是陽剛路子,跳不出少林的武功的範疇。所以要創下與少林武功截然相反,又要合乎至理的武功,威力又不能減退,這可不是一句話或一個閉關那麼簡單,這相當於要把自己原有的武學理念推倒重來,所以說,太極也不僅僅是一種武功,它把武學和天地至理結合的全新武學體系,這便是至高境界。

為什麼說這種武學體系是最高境界,你可縱觀金庸世界裡的武功,但凡利害的武功,為何難傳,難練就不說,所創立的人幾乎只依據自己的悟性去創立一種武功,看官,是創立某種武功而不是武學體系,這天差地別的,創下某種武功的個體特點太強,這就造成某種武功別人練時會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說那部神書《葵花寶典》。

武學體系十分重,是一個派系能否強勝延綿的關鍵,金庸世界裡就有很多武學或武功不成體系,所以傳不下來,比如最奇葩的逍遙派,神功是夠多的,但不成體系,練的人不是這個缺陷就是那個缺陷,導致整個派系沒個正常人。又比如說六脈神劍,段思平在創立時,應該是內力了得,至少內力不到的人是練不成六脈神劍的,那你段思平要把這絕學發揚光大,除了這武功的原理,練法等等梳理清楚,是不是也要明確內功如何練,如何提升等等呢,又或者他可以記錄了自己練內功的經歷感悟,但那也是個人特點,別人可能依據他的方法就練不出來了。這就武學不成體系的缺點。

金庸世界的武功,只有少林、武當武學是成了體系的,武學體系就是從自然之道開始,符合天地萬物規律的武技練習方法,就是說這武功只要你按著章法來,既便成不了高手也能強身建體、增加體魄,而不會什麼走火入魔,練得自爆什麼的。所有成了武學體系的武學,都講究循序漸進,日久見功,因為天下萬物便是這個規律,打破了這個規律,就是劍走偏峰,要麼成要麼掛。

張三丰在百歲高齡,在下一秒就可能掛掉的生理年齡中,在他本該享受武林殊榮的悠遊日子裡,以大無畏的勇氣,創下這合乎陰陽至理,宇宙運轉規律的太極功,這不是專致是什麼?這不是境界是什麼?

因此,張三丰是金庸世界中武學境界最高之人。


陸巨鳳


這是前人:留下的痕跡與記載。是上古時代中的公認人物,與江胡印證了多數的勝負家話,很多現在人的一種好奇心,由於愛鑽牛角尖兒。的思潮影響、如果您真的懷疑此人、此事、那您就根閻王爺兒說一聲?讓遠古的當朝歷代的當事人?能回到陽世問個明白,那是最好不過的一種方法,只怕真事件夢境中的事情了!醒一醒吧。求知者!


用戶6811105413811


有金庸原文為證,張三丰達到了隨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武學最高境界。如果你覺得金庸原文都不是證據,自己臆想的才對,那你又何必提問呢?你自己寫本小說,想讓誰無敵就讓誰無敵


無心之使


我看過金庸先生所有的武俠小說,實在沒有看到有關張三丰武功達到最高境界的描寫!而且這樣的描述只適合那些看書走馬觀花、憑自己的想法、斷章取義的意淫的讀者。學無止境,人所盡知。一代武俠小說的宗師,不可能如此描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