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些“簡單粗暴”的老師,為什麼教學成績反而好?

舞羽流雲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我們同年級語文組的一位老教師,教學經驗特別豐富,對於中考考點早已爛熟於心了,所以每次考試的時候總比同學科的其他老師平均分要高點,即使你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人家,因此久而久之我們便默認了這個狀態。

事情的轉變出現在去年,一位新同事剛剛調過來,比較年輕。我們一起去聽這位新老師的公開課,整體感覺很一般。誰知,第一次月考後,這位新老師任教的這兩個班的語文成績遙遙領先,竟然超過了這位老教師。她也是笑著謙虛,說是運氣好。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如故,這就不是運氣的事情了。

後來,有兩次我去他們班級督察的時候,正趕上這位新老師上課,那個上課狀態呀,真的是好到不能再好,全體坐得筆直,齊刷刷地看著老師認真聽課,連個小動作都沒有。

以後接觸得多了,我發現,不是這位新老師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她太厲害了,學生不敢不聽話。因此,同樣一個知識點她可能並不需要花費太大心思去講,而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就可以了。

學生的執行力真的比一般班級裡的學生強了不知道有多少,因為老師厲害,學生是真的怵她。這樣以來,教學成績就真的區別開來了。

對於語文這一學科來說,一節講得特別精彩的語文課,可能對學生的認知、精神、素養、價值觀確實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可以讓學生一生都記憶猶新。但是,如果缺少了課下的督促和嚴格要求的話,學生不一定考試分數高。反而,是那些“簡單粗暴”的老師更適合應試教育的要求,更出成績。

但是,教育除了要分數之外,我覺得它還承擔著育人的重大使命,而這個過程應該讓學生伴隨著一種美的體驗來實現,而不僅僅是記和輸出的單調過程。

當然,如果將兩者能夠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那是最完美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