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堂好課》首季收官: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

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高凱)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結束了第一季的12節“大課”。

從單霽翔談“改造”故宮,到黃曉明22年前見證香港迴歸舊照曝光;從陳凱歌暢聊《大閱兵》幕後,到陳曉追憶兒時軍人夢;從作家王蒙、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到黃景瑜、鄭爽、於朦朧,以著名學者與流量明星的全新配置,《一堂好課》走進12所大學,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將知識送到青年學生中去,從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領域開講,給觀眾帶來各自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分享。

作為央視綜藝頻道最新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一堂好課》打破傳統類型的節目空間,採用露天課堂的形式,將現場搬進大學校園,於夜幕降臨之時開講。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策劃評估組負責人,《一堂好課》節目模式研發、總導演湯浩稱,“我們的關注點和落腳點始終落在年青一代上,課堂的目標觀眾是年輕人,現場觀眾是年輕觀眾,現場還有年輕的明星嘉賓擔任‘課代表’,明星也是普通年輕人,他們也跟普通年輕人一樣有著對知識的渴求,有著對世界的看法,我們希望能在年輕人當中體現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追求,那就是對知識的追求,讓尚學之風成為社會新風尚。”

與很多同類型節目比,《一堂好課》著實不夠“綜藝”,甚至被不少人戲稱為“最浪費明星”。來到這個課堂的流量明星們非但沒有特別的人設展示環節,甚至表演空間都被大大壓縮,即使是課程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課、戲曲課上的歌唱,表演課上的即興小品等也一定不佔過多的時間。

作為《一堂好課》“班主任”的康輝直言,“更多時候,他們(明星們)都只是這個課堂上的一個學生,一個聆聽者、一個思考者、一個提問者、一個交流者,甚至在他們的提問、反應中,能看到明顯的緊張、侷促、困惑和問題解決後的釋然與開朗。在這裡,他們真正迴歸到了學習中的自己,與有形課堂、無形課堂上的每一位同學一樣,而這種‘真’正是《一堂好課》所追求的、所期望實現的。”

對於十二堂課中十二個領域裡的大家,也為這個課堂提供著同樣的迴歸知識文化本身的“真”。

康輝表示,“如果有一臺攝像機跟隨拍攝每一堂課的前前後後,會看到這些大家是如何一遍遍地溝通、確認、磨合、準備,一遍遍修改PPT,一遍遍斟酌每一個用詞的精確,那些我們以為的信手拈來,實是出自不斷的推敲與修正。八十高齡的王蒙先生、尚長榮先生亦如此,每每令我這個一向認真的人都汗顏。”

他特別提及學者們在“純真的熱愛”中體現出的少年感,“這種少年感就體現在他們始終心懷夢想,而且始終有追尋夢想的勇氣和行動。這種少年感,我以為,無不源於他們心中純真的熱愛,愛他們所做的事,愛他們所見的人,愛他們所在的土地。”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認為,《一堂好課》是把真實的高度、學術的深度和藝術氛圍融為一體的文化節目,為青年學子講授啟迪心靈的人生之課,用知識與榜樣的力量指引年輕一代,激發廣大觀眾的向上好學之風。

不期然,《一堂好課》第一季播出正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一方面,宅在家中的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關注這一難得的課堂,而另一方面,當此時,很多人也難免少了一點安安靜靜聽課的心態,對此,康輝表示,“與一檔電視節目,或邂逅或錯過,或追隨或摒棄,總是時、勢、人三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都是難得的相遇。更好之處還在於,這十二堂課就在那裡,總在那裡,還可以期待未來更多的相遇或重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