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娛樂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在這個娛樂多元化而又相對貧乏的年代,我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在失去快樂。雖然我們可以通過電視網絡觀看到很多新鮮的娛樂節目,並極大地滿足了我們的文化需求。與此同時,一些伴隨我們童年的優秀節目卻不見了蹤影,其中就包括很多優秀的影視動畫作品。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日本掀起了將世界名著改編為動畫的熱潮。在這個背景下,原本只是寫在紙上的文字,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動畫人物。這些根據名著改編的動畫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其中就包括《咪咪流浪記》,它的原著為法國文學家艾克托爾·馬洛的《苦兒流浪記》。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哪裡也要找我爸爸……”,提起《咪咪流浪記》很多人忘記了具體內容,但是主題曲《找爸爸》仍讓人印象深刻。這首由孫佳星演唱的主題歌,成為流行一時的少兒歌曲。這首歌曲對《咪咪流浪記》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算得上這部動畫的代名詞。雖然歌詞為“找爸爸”,但這卻是一部找媽媽的動畫。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咪咪流浪記》是廣東臺引進的臺灣版本,並直接引用的配音。之後,又從香港代理商那裡引進了該片的粵語版《星仔走天涯》。兩部動畫內容相同,只是採用了不同的譯名。

咪咪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因為財產繼承問題被遺棄,之後被一戶法國家庭所收養。起初他們的日子平淡且溫馨,後來養父因為失業性情大變,私自將咪咪賣給了流浪藝人彭師傅。從此,咪咪和彭師傅以及馬戲團一起浪跡天涯,踏上了尋找生母的艱難旅程。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在去往巴黎的途中,雜技團裡的小狗和猴子都相繼死去,馬戲團也已到了破碎的邊緣。沒有了馬戲團也就沒有了收入,他們只能在廢棄的木屋中過夜。到達巴黎後彭師傅向咪咪講述了自己的想法。他需要重新組建一個馬戲團,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他要和咪咪暫時分別兩個月,讓他朋友暫時照顧咪咪,彭師傅自己則去打工賺錢。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當他們二人來到朋友的住處後,彭師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的朋友早已不是從前的樣子了,變成了靠孩子賺錢的人。如果這些孩子沒有賺得更多的錢,則會遭到他的毒打。彭師傅對此非常憤怒,更不忍心將咪咪託付給他,帶著咪咪離開了那裡。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在那個寒冷的夜晚,他們早已身無分文,不要說填飽肚子,就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為了找個安身之所,彭師傅決定帶咪咪去巴黎郊區的砂石工地,但到了那裡才發現大門緊鎖,彭師傅也因為過於疲勞雙眼變得模糊了。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去遠處的教堂休息。

在這個風雪交加的夜裡,他們的旅途變的異常艱難。一片片雪花猶如尖刀般刺向他們的身體,他們又累又餓摔倒在了雪地裡。但是為了能讓咪咪活下去,彭師傅憑著模糊的視力找來了一些稻草,將稻草覆蓋在咪咪的身上,自己也像棉被一樣將咪咪壓在身下。安置好咪咪後,他也昏睡在雪地中,在睡夢中實現了成為小提琴演奏家的願望。而這個夢卻沒有盡頭,彭師傅再也沒有醒來,就這樣離開了咪咪。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彭師傅拖著早已疲憊不堪的身軀前行。他的身體早已到達了極限,但是他不能倒下。為了咪咪能夠活下去,他必須堅持走下去。當他給咪咪找到安身之所後,他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深深地鬆了一口氣,而這卻是永別。

彭師傅和咪咪雖然不是父子,但他們卻情同父子。彭師傅像父親一樣照顧著咪咪,教他如何做人。讓他投入到社會的現實洪流當中,只有歷經種種磨難後,才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人。儘管這個過程是困難的,但是絕望之後就會迎來希望,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最為悲傷的一幕,彭師傅的離去讓人淚目

《咪咪流浪記》全片給人一種壓抑感,讓小朋友早早地體會了社會的殘酷和人心的冷漠。即使有短暫的歡樂,那也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被悲傷所掩蓋。《咪咪流浪記》就像催淚彈一樣,奪取著孩子們的淚水,同時也在強調生命的頑強與不息。

《咪咪流浪記》於1986年國內首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故事內容也早已模糊不清了。但是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時,彷彿一切就在昨天一樣。那些令人難忘的回憶就會浮現在眼前,把我們帶回美好的童年時光。

上一篇:

我是追憶,主打懷舊動畫,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