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藥為什麼不健議提純?

微笑的誓言429


先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聊聊食物。現代人已經知道了人體每天需要哪些營養成分,如果將食物中的需要的成分提純出來,然後製成丸狀,每天按量服用。這樣有很多好處:1、煮飯炒菜煲湯的時間節省了;2、減輕了腸胃肝腎負擔;3、可以減少大便量和排便時長。這樣做可以嗎?估計美國人不會這樣做。中醫講藥食同源,既然食物不能提純,那麼中藥也一樣不能提純。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從思維、理念到方法、手段都有著很大區別,不可以站在西醫角度去看待中醫。


老井6119


中藥提純是做無用功,中藥都是有機物,如何提純,提純什麼?複製西藥的化學成分嗎?一旦中藥的有機物解體,功能消失,毫無作用。

中藥提純不但是無用功,甚至是在搞破壞。中藥在人體器官內的反應是有機物反映,哪一部分起決定作用,哪些是輔助作用,是很複雜的,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是祖祖輩輩反覆實踐的經驗總結。比如,小麥你提煉出蛋白質,糖,無機鹽,脂肪,大豆也提煉出以上物質,大豆與小麥還有區別嗎?個性消失,還治什麼病?

用西藥規範中藥,用西藥的方法拆解中藥是愚蠢的辦法。比如,人體與豬的化學成分沒有多大差別,這是系統,是化學元素不同的組織形式,一旦解體,功能喪失。人與豬就沒有區別了。這是典型的刻舟求劍、削足適履、邯鄲學步,實實在在的教條主義。

西藥的臨床試驗、醫藥規範可以借鑑,但不可照抄,先進的醫療器械可以使用,幫助診斷。這是外在的與中藥沒有關係。

要加大對中醫藥的研究開發,只要有全民學英語1/10的勁頭,中藥的快速發展,並非空想。方法不對路,無異於無頭蒼蠅。





老張觀世界o


中藥為什麼不健議提純?。首先糾正一個字,“健”字是否錯了。中藥講究食藥同源,我們吃的大多數自然界,動植物,肉,皮,蹄,根,葉,果等均可入藥,食物講綠色自然,中藥亦是如此。全根全葉,成分混雜,恰如食品,多種營養。所謂提純,也不過是把一味中藥中,主要物質提出來,捨棄了其他多種少量物質,必會失去中藥的原汁原味,就不能叫做純天然,綠色的中草藥了。這大概也是中草藥與,單一的唯一成分西藥,最大不同和區別吧。


老兵4200


關於中藥提純,我個人覺得沒必要,中藥基本上都是種植的植物類,一般大夫開了中藥方,按方抓藥後需要熬製,取其湯喝,藥渣倒掉了,所以本來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沒有必要專門提純了。





烏魯木齊的小柴


中藥是多種藥物的混合體。它的藥效並不是一種物質,而是幾種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地理位置、環境以及氣候不同,各種藥物中有效成分不一樣,藥效就肯定不會相同。不光這些,甚至在中藥熬製過程中,溫度控制不一樣,藥物中,成分也會不一樣,藥效也會不一樣。為什麼我們經常說野生的藥物比人工培養的好,是因為人工畢竟很難完美模擬天然的藥物生存環境,導致人工培養的藥物的成分和天然藥物的成分肯定不完全一樣,藥效就不會一樣。中藥和西藥最大的不同是中藥是多種成分通過相生相剋達成共同的藥效的,其中每一種成分,其作用是不同的,少了或者多了一種成分,最後的藥物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中藥就不能提純的。西藥則不同,它的針對性非常明確,一種成分就是針對一種病菌的。所以西藥則務必要提純。總之,中醫和西醫治療的理念不一樣,導致中藥和西藥的不同。中醫往往把患者看成一個整體,而西醫則是看局部。


誠信贏天下173385042


中藥提純可以,最大問題是保鮮,即便是做成生物鹼,自然環境下也會發生生物反應-發酵黴變,即便是低溫保鮮狀態下,一段時間後同樣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提純物的藥性根本無法長時間保鮮,即便是採用現代手段能延長藥性的保值期,且不說能不能用得上,成本會大大增加。生物和化學完全不同,否則也不會分兩個學科,一個是穩定性差,一個是穩定性好,方面完全相反,用在人體其穩定性差的“缺陷”有它的優勢-殘留物無,而另一個是由於穩定性好的“優勢”殘存物自然必然多了,這是生物與化學各自特性決定的。生物保鮮期不是無限的,有個餐廳老闆開業弄了一大冰箱肉,由於吃飯的人少,直到餐廳關門,肉也沒有用完,後來送給一個養狗的老闆餵狗,誰知,狗都不吃,這才發現肉沒有肉的味道,和朽木沒有什麼兩樣,儘管看起來還是肉。所以,中藥提純保鮮期和成本就是個無法跨越的問題。


guanshanyhhy


中藥為什麼不提純,下面給你們一個專業的回答。首先中成藥都是提取物,每克成藥基本相當於5~10克的原藥材,所以實際上已“提純”了,大家所說提純,應該指提成″“單體”了。為什麼不提成單體呢?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有效成份不明確。一個方子的化學成份成千上方,目前醫學試驗沒有找出真正的有效成份。二、中藥的成份有大量的衍生物,這一類成份經過肝臟代謝後都成了有效成份,它實際是“前提性藥物”,除掉它是浪費,有這些前提性成份的存在可以大大延長藥物的有效時間,所以大多以“總黃酮”、“總苷”的形式出現。三、單一成份一般只作用於一個“靶點”,中藥往往是多成份作用於多靶點的綜合效應,除去了過多的成份,會丟失中藥的“功效”,從而失去療效。


犛牛615


中藥提純後就不再是中藥,其實已經變成西藥了。因為現代在提純草藥的過程中,大都離不開化學的方法,甚至需要添加各種化學制劑,如溶劑分離法、兩相溶劑萃取法、沉澱法、鹽析法、透析法和結晶、重結晶以及分步結晶法等。世界上最早研究草藥提純的是西歐,他們從金雞鈉皮的樹皮裡提取了奎寧、從愛爾蘭的民族醫生的藥丸裡提取了洋地黃毒甙、從馬拉雅拉姆的民族醫生的藥丸裡提取了降壓靈。可是,草藥提純之後卻出現了毒性。隨之而來的是有關草藥注射劑的臨床不良反應的報導逐年增加,尤其是患者的過敏反應特別多。這是因為中草藥注射劑的研究難度大,有效成分、不明成分和雜質在多數情況下難以區分,提取純度難以達到要求。其次,在提取、精製過程中,難免會混有如蛋白質、鞣質、樹脂等可能產生變應性反應的物質或雜質,同時,如果中藥材受到化肥、農藥的汙染,提純的難度會更大

當然,利用現代製藥技術提取、濃縮、分離單味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再經過混懸、沉降、乾燥等步驟製成的顆粒,將每一味顆粒按比例混合包裝,便是用開水沖服的中藥顆粒沖劑。聽起來,顆粒製劑這種有提取、濃縮過程的新劑型,似乎是膏、丸、丹、散的升級版,而實際上不同於中藥提純,只不過是水煎劑的便攜版,而且更不能錯誤地認為中藥顆粒劑的藥效 超過飲片煎煮的藥效。雖然相比於傳統中藥飲片,顆粒製劑更安全、衛生,凝聚了更多中藥的有效成分,但是為何臨床上服用顆粒劑後的效果卻不理想呢?一方面,我們忽視了各味中藥在水煎、蜜炙、酒炒過程中,相互碰撞產生的那些奇妙變化。通過炮製溶出成分、中和藥性、增強療效、降低毒性等等,這些至今仍舊無法用現代藥理學理論去解釋的原理,能用中醫本身的理論能解釋清楚的人也寥寥無幾。而這些原理卻是顆粒製劑所採用的先進技術無法模擬的。

再一方面,大家忽略了數量不等於質量的真知,即中藥材的某一成分的含量多少,與中藥材的質量優劣並不是完全呈正比的。例如中藥材飲片用根的,顆粒劑卻不用根,反而有一些使用成分含量高的葉或莖情況等。因此,很多的中醫醫生還是建議患者自己煎煮中藥。對於一些有特殊劑型要求的傳統方劑,若能按照傳統的方法煎煮,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實在沒有時間煎煮的患者群體,代煎亦不失為一種選擇。

不能否認的是,作為現代社會催生的一種產物,顆粒劑有其合理的存在價值,但是它高大上的外表不能掩飾其弊端。不說它未經炮製、未經多藥並煎的過程,就其原材料的質量而言,恐怕亦是被現代理論潛移默化地偷換概念了。希望更多的人正確認識中藥煎煮法,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劑型,更好地體現中藥療效,莫要被張冠李戴、含糊其辭的“高新科技”給“忽悠”了。


來取笑


提純了還是中藥?就像石油可以提純的物品太多了,提純後的物品,和原來的物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現在的人不信中醫的原因也在於此,如果把中藥含的微量元素也能提供就好了,中醫還是有人信的,如果繼續拿: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等來說中醫的藥效,感覺和封建迷信才不多,信中醫的人會越來越少了。


fengzy2003


中醫文化經過了幾千年的實踐證明,能傳承到現在的都是精典,中醫文化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認定,非用現代醫學去衡量中醫藥就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