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01

在大自然裡,食物與寄生物之間關係,應該是共存,類似的情形,我們通過現代化精密的醫學器械,都可以觀察到寄生物在人類身體上的存在著,亦不妨礙人類正常的健康軀體。
然而,一旦這種“動”的平衡被某種因素打破,身體上的就會受病毒、細菌的惡意攻擊。白細胞是人體內防禦疫病感染的主要元素,它們能夠有力地消解人體的邪惡入侵者,多數不能消化的的部分,反過來就變成了寄生物,來消耗人體內對它們來說有營養的東西。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事實上,儘管醫學在過去成就輝煌,但還是無人能夠完全說得清楚,它們在機體上的各個層次,比如,分子、細胞等等,正常健康的的人都能以這種均衡的模式存在。也就是說人體的自然免疫力也會為我們築起一道天然的屏障,藉以最大的限度來減緩身體全面的震盪——傳染上各種疾病。

當外界發生了易感的病毒、瘟疫,而且大面積流行時,當你不幸被傳染,你天然的屏障就有了變化,突破了特定的“臨界點”,也會導致你原有的免疫體系崩潰,此病毒便長驅直入地進入你身體,病毒快速幾何級地裂變出新的東西——只是為了適應你的身體組織,快速合成新細胞,結合你的細胞營養物質肆虐繁殖,此時的你,就會生病。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疾病似乎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有著關,人們卻習以為常,很難想象它會對一系列重大事件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說:寄生物與宿主來說,較為理想的狀態通常(但非必然)是,兩者都能在對方存在的情況下無限期地生存下去,並且互相不會對對方的正常活動造成重要的損害。

不過,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我們似乎仍可以說,很多最致命的病原體其實還未適應它們作為寄生物的角色。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依然處在與人類宿主的生物調適進程的早期階段;當然,我們也不應就此假設,長期的共存必定導致相互間的和諧無害。
譬如,引發瘧疾的瘧原蟲可能是人類(甚至前人類)最古老的寄生物,但它至今仍給人類宿主帶來嚴重的使人四肢虛弱的發熱病。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02

當你知道某地有疫病,就不要去那;但如果它就發生於你所在的地區,也不要離開。隔離很重要!

當前眾所周知的新冠狀病毒,原本這種病毒的宿主並不是人類,它僅僅寄生在某種動物身體上,動物與病毒原本相安無事,更是與人類沒有一毛錢關係——病毒不會直接寄生在人體上。

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比如,人類直接、簡接地接觸到病毒寄生的動物;或者是,人類獵殺了帶有這種病毒的寄生動物,而人類似乎是不知!?因為貪圖其嘴欲、貪圖其鮮美?抑或是獵奇的心理......等等吧,給這種帶有足以殺死人類的可怕病毒撕裂了一條“綠色的”通道,直接跳入人體之中,導致疫情大面積暴發。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毫無疑問,不同的人體與社群對同樣的傳染病所表現的敏感程度、免疫力水平也相當不同。然而,在瘟疫流行期區域內,貌似都不可能倖免,最好的辦法是:隔離!

人類與大自然的生態系統維持的是一種鬆散的、不斷變動的平衡,儘管這種平衡可能偶爾或者暫時在時空上有一定的變化,但卻能有效地抵制劇烈的、大的變動。當乾旱、草原大火、暴雨,以及其他緊急狀況下,都可以為所有的生命形式設定了生長的限度。
瘟疫對世界的影響。縱觀中外歷史的發展以及人類文明進化的長河中,除天災、人禍、戰爭之外,便是瘟疫,它能夠改變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的方向,由於它的出現不斷地刷新人類對病毒的認知,瘟疫是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財產等也帶來巨大威脅和挑戰。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說起瘟疫,人們都是“談虎色變”、“避之不及”,瘟疫對人類的殺傷力不言而喻的。直到現代科學技術較為成熟之後,很多瘟疫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清除,然而,仍舊會有一些新的“瘟疫”出現,令人們措手不及。

2013年的震驚世界的SARS事件,使人類極為恐慌和戰慄。雖然SARS被有效控住,但未來會不會又由於某些人的“奇葩”心理(暫且用這個詞吧),把那些被科技關在籠子的怪獸——瘟疫,放出來,瘟疫會重新爆發的。

回首歷史上的疫情,它曾經阻礙了戰爭,造成了軍隊的不戰而敗;導致皇權的更替;滅絕種族;清空城鎮......它給人類足夠的教訓。

假如我們能像瞭解過去那樣,努力地預測未來,那麼傳染病的影響就絕不能置之不理。目前,這次武漢大面積流行的新冠狀病毒,又一次為人類敲響的警鐘!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03

技術和疾病之間的競賽絕不會出現一邊倒的結局,而且就生態關係的性質而言,也從不會如此。

人類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遷移也進一步加強了與以往常見傳染病的接觸。結果便形成了某種競賽,一方是醫學技術在歐洲的發展和公共管理體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條件的變化所引起的傳染病及其慢性病的強化。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通過人類被瘟疫侵害的敘事描寫,認真系統的梳理和闡述了瘟疫的歷史,以及瘟疫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戰爭的影響,疫病的歷程揭示了人類事務中曾被忽視的一個維度。並對今天的人們提出警告,瘟疫仍舊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展而存在。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是一代又一代更替,只有病毒、細菌是永存,它們醞釀著災禍也成全過繁榮,說不定是什麼時候,瘟疫便會捲土重來。

關於瘟疫,好消息是:現代醫學大放光彩,許多長期困擾人類的重要傳染病,也很快被細菌學家開始掌握的新技術所馴服。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事實證明,還有些傳染病更加難以對付,比如,為了減少由蚊蟲帶來的瘧疾的困擾,大量使用DDT,雖然消滅了大量的蚊蟲,但是,也毀掉了昆蟲物種的多樣性,與之相關連的動物也被毒死了——它們吃了被汙染了食物。與此同時,還產生了一個始料未及且不願看到的結果——抗DDT的蚊蟲出現了。

儘管人類與昆蟲這一化學戰爭的長遠生態後果尚不明朗,儘管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瘧疾(以及天花)列為將從地球表面被清除的一個疫病,我們仍不能肯定這個幽靈已永遠地消失了。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於瘟疫,不好的消息是,現代醫學並非無往不勝。
比如,1918年--1919年的大流感,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種將會威脅人類未來,起碼是存在潛在威脅的流行病。流行性感冒曾長期存在,其特點傳播快速、產生的免疫期效短暫、病毒的不穩定性,每一次新的大流行,肯定來自另一種病毒,它可以繞開人們上次注射的疫苗抗體,很難讓人類有所預防。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儘管現代技術和知識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大部分疫病經歷,但就本質上來看,仍然沒有也從來不會,把人類從它自始至終所處的生態龕(作為不可見的微寄生關係和一些人依賴另一些人的巨寄生關係的中介)中解脫出來。
相對於疫病來說,人類雖然擁有的技能、知識、組織都會改變,但是,人類在面對疫病的脆弱是不可改變的。

瘟疫與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面對社會生活中大家都無法迴避的疫病威脅,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有效的方式來應對。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居安思危,同時,也應該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不要私存,轉發到圈子裡,分享給更多人,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做傳播分享,分享功德和福報皆歸於平臺,以及傳播分享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