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歷史上韓信心裡想過要反劉邦嗎?

用戶6502379185851


如果說歷史上的韓信在心理上從來沒有反過劉邦,這也不現實。至少在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之前,他是絕對有反劉邦的心理的,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想反也反不了了。



韓信的謀士蒯通是個明白人。他深知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已經處在了功高鎮主的被動位置,反劉邦確實存在著較高的風險,但是不反的話,似乎不好的結局已經可以看的到。蒯通向韓信說明自己意見的時候,正是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強將精兵,是反劉邦最佳的時機。但是韓信雖然號稱是“兵仙”,善於作戰指揮,用兵如神。可以說是將帥之才,但絕不是統帥之才。這樣的機會他當然沒有把握住,否則的話歷史真的要改寫了。

韓信知道:在反劉邦的這件事上,自己是不能反。



我們從劉邦成長的軌跡來看,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特別是在馭人方面,他有著特別的本領。很顯然,劉邦對韓信一直是有所提防的。為了防止韓信擁兵自立,劉邦一直牢牢掌控著部隊的人事任命,不斷的安排曹參,灌嬰,傅寬等重要親信控制著韓信部隊的高層。韓信是半路出家投靠的劉邦,而這些人都是劉邦的生死兄弟,對劉邦是絕對效忠的。我相信韓信也是能夠清醒認識到這一現實的。

在劉邦最窘迫的時候,韓信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劉邦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主力損失慘重,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部隊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低下,連續敗仗,孤立無援。而恰恰在這個時候,韓信不但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是要挾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而劉邦這個時候又顯示出他過人的馭人才能,說封什麼“假齊王”,要封就封真的。當然這個時候的韓信是沒有反劉邦心理的,如果真的定下決心要反劉邦,就算是封了個真齊王,也阻擋不了他反劉邦的步伐。從這件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劉邦和韓信之間的一個是政治上的成熟,一個是政治上的幼稚。和自己的老闆談條件,豈不是作繭自縛!從某種角度講,韓信根本就不是劉邦的對手。


趣史雜談


個人認為韓信並沒有真正想過反劉邦,從這幾點可以看出:

1、韓信有多次機會殺劉邦而沒有動手。

楚漢爭霸期間,劉邦多次被項羽戰敗,圍困等,都是韓信去救援。在韓信掌握軍權情況下,如果要弄死劉邦應該是有機會的,但是韓信並沒有動手,只是提了加官,封賞之類的要求,不像一個有謀反心裡的人的行為。


2、韓信在舊部陳豨謀反時毫無預案,輕易就被呂后誘殺。

韓信雖然對部將陳豨說過,如果他謀反,會助手一臂之力的,但是更多是被解除兵權後的牢騷話,實際並無行動。在陳豨真的謀反後,呂后很容易就將韓信騙到皇宮後斬殺,如果一個有謀反心裡的人是不會毫無準備的。

綜上所述,有機會殺劉邦而不殺,在自己部將謀反時毫無準備,輕易被誘殺,怎麼看都不像是有謀反之心的人的行為。


歷史同塵


韓信心裡可能想過造反的念頭,但還是忌憚劉邦,並沒有露出造反的苗頭,在蒯通勸其造反時,只有心動,而未有行動。當劉邦將其降為淮陰侯時,他已無造反的資本了。作為大漢皇帝,本可以放韓信一馬,但還是懼怕韓信的軍事才能,以及韓信過去逼劉邦封王情景,在呂后和肖和設計殺了韓信後,劉邦絲亳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就可以看出劉邦是希望殺掉韓信的,可憐一代戰神竟死於婦人之手。臨死方悔沒聽蒯通之言,說明心中可能有反意,但又不敢。兔死狗烹,這是農民出生的皇帝的通病,劉邦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共苦容易,同甘難啦!


漢闕故人


答案:從來沒有。

分析:1.劉邦是韓信的英主。韓信走投無路,來到劉邦軍隊,不受重用。韓信溜走,蕭何月下追韓信,然後劉邦封壇拜將,韓信盟誓,誓死效忠劉邦。

2.韓信沒有自立為王的資本。韓信孤身一人投靠劉邦,軍隊都是劉邦組織的,對韓信來說,只是聽韓信命令但是服從劉邦,韓信沒有自立為王的軍事威信。

3.韓信知恩圖報。韓信封王后厚報洗衣服時贈飯的老婦人,同時也感恩蕭何月下追回勸說和劉邦的封壇拜將之恩。關於淮陰侯的詩是這麼反映的: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4.韓信沒有背叛劉邦之心。韓信沒有三分天下的主張,但是劉邦要除掉異姓諸侯王,所以對於呂后除掉韓信,劉邦沒有阻攔。

5.韓信有缺點。韓信雖然是軍事天才,但是在政治能力、胸襟格局、用人治世、性格猶豫等方面存在缺點,與劉邦比,層次低,不敢也不能反!



盧旭630995935


韓信在古代史上有很高的歷史地位,被史學家高度評價,“漢初三傑”“國士無雙”都是給韓信的讚譽。韓信那麼厲害,他在為劉邦打工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反劉邦呢?

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闆,有些人就是適合打工的,跟他想不想沒有關係,要說韓信從未想過反劉邦,那肯定是假的,誰沒有說氣話的時候?比如韓信被奪了兵權的時候,內心不會抱怨,不會想著“大不了反了他”的氣話?韓信封王,後降為淮陰侯,心中不氣憤?當然即使韓信遇到這些名節問題,內心肯定多少都會不平,多少都會說氣話,也可能會產生“反”劉邦的想法,但我相信,這都是臨時性的,從實質上來講,歷史上的韓信心裡面沒有真正想反劉邦。

當年,韓信攻打齊國,龍且戰死之時,項羽就相當的恐慌,想利誘韓信連楚反漢,實現三足鼎立之勢,如果韓信有心成為一方之主,以韓信的軍事實力和控制區域,完全是可以實現,但韓信完全沒有反叛之心,反而更加堅定要跟著劉邦打天下,謝絕了項羽的美意。

西漢雛形已成之時,齊人蒯通當時知道韓信手中的軍事實力依然可以左右天下大勢,更是借用面相術勸說韓信,說他有帝王之相,又以功高震主,名高天下等說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度說動了韓信,但最終冷靜下來,韓信還是選擇相信劉邦,認為自己功勞大,劉邦還是會善待他,最多就是降級留用,不至於會被誅殺。

所以,終其一生,韓信有實力反叛劉邦,但卻從未真正想過反叛劉邦,“國士無雙”的名號,不是白給的。





梁一


肯定想過,但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92在韓信心裡恩情最大。

4公元前203年,在楚漢相爭的過程當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接連攻下齊國七十二城,強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舉足輕重的第三種力量。 韓信認為如果自己背叛劉邦就會“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劉邦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韓信穿,因此韓信感恩戴德,永誌不忘,不能背叛。韓信早年時捱過餓,捱過凍,遇到一個諸侯王,能把自己的衣服給他穿,把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的這份感激簡直是難以言表。

  但劉邦可一直不放心他,被呂后殺前其實就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韓信還殺了鍾離眜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最終還是被劉邦貶為了淮陰侯。此時,韓信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從此對劉邦有了些怨恨。


Nancy南曦


個人觀點:韓信心裡有過反叛劉邦。

劉邦項羽之間爭鬥,讓韓信成為了劉邦陣營得主幹先鋒,軍事能力的突出往往讓人忽略了他的政治判斷能力。韓信從小出生貧賤常常吃不飽,穿不暖!他的目標就是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大事業。心理上要強,學習和實踐也自然格外突出!僅從識人方面他就覺得在劉邦手裡更容易發揮自己得才能。反之在項羽陣容裡就不會有發揮能力得機會。秦末初期項羽是繼陳勝吳廣之後最有力得反秦勢力,手下得力干將眾多,項羽又是實力出眾得武將,韓信這時歸入項羽陣營,幹得卻是帳前步卒,不能說項羽不識韓信真本事,只怪當時項羽手下從智囊團到領兵武將名將太多。以韓信得能力自然能看得出目前自身得現狀不可能得到重用,轉而逃走!恰逢劉邦謀士張良出外尋訪帥才。張良訪到韓信,並交與他一封舉薦書,要他去見劉邦。韓信到達褒中時被夏侯嬰引見給相國蕭何,得蕭何器重。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劉邦得知韓信出身微賤,不肯重用。蕭何多次向劉邦奏本,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劉邦不允,韓信見不得志,乘夜色出走,逼得蕭何月下追韓信之舉。

韓信被蕭何勸回後拿出張良推薦信交於劉邦,劉邦才委以重任於大將軍,這一刻起韓信才發揮了自己出眾得軍事才華,成為未來抗擊項羽得主力將領。在韓信才華得以施展同時,自己卓越軍事指揮才能和帶兵能力讓他擁有了一定得威望,從“假齊王到真齊王”得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韓信要的不僅僅是兵權當個大將軍,更想得到與大將軍同等得封地!有封地,有兵,自然就可以稱霸一方做王。只是礙於劉邦的影響力和領導力,不能猖狂反而要更低調,在封為齊王時還同時封了“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在韓信得內心中就有了保障,自己累累軍功再外加這樣得封賞,讓他有了“不死之身”之後項羽陣營被完全消滅。在當時得環境下韓信得封地齊地自古就是富饒之地,自己又用有絕對得兵權,外加自己得軍事能力,假以時日讓自己發展再反叛劉邦是完全有基礎有實力得。韓信不單單從出人頭地到現在得一方諸侯,韓信自然會有更高得目標和追求。在那個亂世爭雄入主中原,實力為尊得時代,韓信稱霸天下得野心是有的。


萬物盡世了於心


莫須有吧,這個現在也不好說了

但是韓信囂張跋扈不懂進退那是一定的

張良退而修仙,蕭何自汙求安

劉邦不知道他們是自保之策麼,劉邦也知道,只是大家需要這麼做而已

你們做個樣子,不囂張跋扈拿我當皇帝看,那麼我也不動你們

看看韓信,皇帝你帶十萬兵頂死了,老子我帶兵那是越多越好啊,多囂張

劉邦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一路抹下來誰能說沒有打擊韓信傲氣的心思在裡面

但是韓信還是一樣不知進退,結果栽到呂雉那個狠女人手上,死了也沒辦法





歪嘴說歷史


韓信只能說一流的軍事家,三流的政治家。其實韓信是反過劉邦的就是他降為淮陰侯時,他在失敗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恨沒有聽從謀士蒯(kuǎi)通的建議聚齊地謀反,實際上韓信最好的機會不是在齊地而是在楚地,在齊地時雖然士兵聽從韓信但本質上是聽命於漢王劉邦,即使聽從韓信但是在後勤保障方面可能沒有蕭何支持恐難以為繼,而當時天下苦戰久已渴望和平,而如果封為楚王時叛亂勝券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可以派出謀士聯合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起兵(二人並非劉邦老部下),一方面出騎兵奇襲長安。但是劉邦聽說韓信造反的消息十分吃驚(假消息),當時如不是用計,劉邦自知很難打敗韓信,而韓信削為淮陰侯時才對劉邦心灰意冷,但現在的韓信早已不是劉邦的對手,所以有了後來的聯合陳曦,但當時的韓信就在劉邦的眼皮底下,所以後來死在婦人之手也在意料之中。所以說韓信在被降為淮陰侯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造反,而之後和樊噲的對話帶來的心裡的落差感才讓這個心高氣傲的人想給自己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聖路易絲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素來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堅持認為,韓信自始至終都沒有謀反的想法,所謂的韓信謀反關中,根本就是呂后和劉邦往韓信身上潑的髒水。

也有人認為,韓信不但有謀反之心,還有謀反的行動。

我傾向於認為,韓信謀反行為屬實。

首先,從記載上來看,《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只是官方在夷韓信三族時給出的理由,只是一面之詞,換言之,算不得數。

同樣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復欲反,遂夷三族」,也是官方殺彭越時給出的理由,也是一面之詞。

但是,分散在韓信和彭越傳記中的記載,卻很不同了。

在《史記·魏豹彭越列傳》中,明確記載了,魏豹之死,只是因為漢之御史大夫懷疑魏豹會叛變,所以便殺了魏豹,彭越之死,也只是因為呂后擔心彭越日後會成為大患,所以便建議劉邦殺了彭越。從始至終,彭越沒有任何謀反的行動。

在《淮陰侯列傳》,也就是以韓信為傳主的傳記中,明確記載了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的謀反之心和謀反之實,細節翔實可信,但凡通讀過《淮陰侯列傳》者,都能感受到,韓信的謀反之心和謀反之行,都在於要捍衛自己諸侯王的地位,若是韓信覺得自己諸侯王之位無憂,則不會反,若韓信認為自己很可能失去諸侯王之位,則生反心,當韓信已經失去諸侯王之位,又無法通過正常手段重新奪回時,則必然有謀反之行。

一句話,韓信有野心,但野心只是諸侯王罷了,絕非劉項那種要爭天下的樣子,這也是韓信會與陳豨聯手的原因。

在《韓信盧綰列傳》中,也記錄了陳豨的為人和能力。

陳豨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毋忌,得勢後也曾效仿信陵君,但畫虎不成反類犬,這說明陳豨乃志大才疏之輩,能力不足;劉邦親征陳豨時,見陳豨不南據漳水北守邯鄲,便知道陳豨軍事上的低能。

這樣一個陳豨,若只靠自己,肯定撐不住多久。因此,陳豨一定會聯絡其他人,陳豨剛一造反時,聯絡了王黃和曼丘臣,在陳豨赴代地前,韓信便向陳豨許下承諾,一旦陳豨舉事,韓信必將在關中策應陳豨,有韓信出馬,陳豨的勝算便能憑空提高五成。

對於陳豨來說,分一半的土地給韓信,跟韓信聯手,是很現實很有利的選擇。

換言之,藉助陳豨,韓信可以再度成為諸侯王。因此,韓信一定會搏一回,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謀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